http://comic.sinchew-i.com/filialpiety/content.phtml?issue=24fp0101
孝範永垂 (孝是毫無條件的)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繼怕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讚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中興報國”
中興報國 (孝是顯揚父母的名聲,不只榮耀祖先,更便後代景仰)
夏朝王位傳到相的時候,寒浞把帝相殺了,謀奪了江山。而皇后這時已懷孕並逃回了娘家。沒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帶大並常常告訴他要光復華夏。
當少康二十歲的時候,少康便遵從母親的教誨。離開了母后對達虞國。虞王見少康後,覺得他能成大業,因此把女兒嫁給他,還把綸縣及一旅的兵力送給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勵精圖治,國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殘暴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少康眼見復國時機已到,就聯絡父親之舊臣,一舉攻進京都,光復了國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順的人,善於繼承祖先的志願,善於記載祖先的事蹟。在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繼承祖先的志願。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純孝感君”
純孝感君 (孝是當自己有福時,要顧及雙親)
周朝潁孝叔,是春秋鄭國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東西,都一定讓母親先吃。
當時,鄭國君主莊公因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亂後,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則被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
一日,莊公請潁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莊公感到奇怪並問其原因,孝叔則表示當看著美味的肉時便想起家中的母親,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並希望莊公能把肉賞給母親吃。
當莊公聽到此番話後,突然顯得沈默悲痛的模樣。孝叔見狀便問個究竟,莊公便把母親和弟弟造反的經過說一遍,並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的經過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會,便指出只要掘一個地道,在地道中相會不就得了嗎?莊公立刻同意並派人處理,結果莊公便在地道中與母后相見,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還感動國君孝母,後人都稱他為「純孝」。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立身行直”
立身行直 (我們不但要行孝,還要勸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一飽學之士,母親顏徵,是叔梁紇的繼娶夫人。
孔子三歲時,父親不幸過世了,而由母親顏氏來撫養。仲尼自幼聰穎過人,而且事母至孝。
顏氏為了仲尼的將來,特地將當時有名的學者請來,教導仲尼。在母、嚴師的教導下,仲尼把當時所有的書籍冊冊讀通。而且對自身的學術和品德修養,更是不時的注意與求進。所以在年輕時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後來,孔子在魯國教學,宣揚仁愛之道,來自各方的學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學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常常以「不學禮,無以立」來教導學生。另外,孔子還從事著述工作,把為大的仁愛精神傳揚開去。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彩衣娛親”
彩衣娛親 (孝順沒有老幼之分,也沒有終止的時刻。)
老萊子,是周朝春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順,在他七十歲時,兩老還健在。但兩老看見兒子日漸老去,便有自己已經去日無多的怠慨。老萊子見狀,便想了一個辦法,老萊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樣,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邊嘻嘻哈哈大笑,一邊做出孩童嬉戲的動作。兩老看到兒子滑稽的動作,樂得呵呵大笑,把煩惱憂悶都忘了﹗從此,老萊子在父母前絕不提老字,而且還常常扮成孩童模樣,使兩老得到快樂的晚年。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富貴思親”
富貴思親:
(侍奉父母要竭盡心力,可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周敬王時代,孔子有一個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子路年輕時,家境貧困,但事親極孝。
每天,當父母吃飯的時候,子路就在一旁待候。他看到父母吃飯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暗自說著﹕
「唉﹗家裡這麼窮,供因母吃的食物,只能用野菜烹調。我子路枉有七尺之軀,讓爹娘食用野菜充飢。眼看著爹娘日漸蒼老,再這樣過下去,一定會營養不良而弄壞了身體的,這樣,我就太不孝了啊﹗我一定得想辦法才行﹗」可是,家鄉又不產米,怎樣辦呢?子路想了又想,為了能以白米奉養雙親,只有到百里外的市鎮去工作換白米了。於是,子路經常翻山涉水背米回家,並且節省己用為雙親買些新鮮的魚肉,來補充雙親的營養。
父母亡故後,子路竭其所能葬祭以禮。此後,專心研究禮教詩書。由於子路的才學和孝行,受到朝廷的賞識,下詔請他出來做官,子路才得以光耀門楣,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如今雖然是豐衣足食,但每當吃飯時,他總是望著當年背米的袋子,流下淚。孩子見父親流淚,便問道﹕「爹,您怎麼了?怎應不吃呢?」
子路見兒子問起,就把當年貧困的家境及背米供親的經過說了一遍。歎道﹕「唉﹗想當年家境貧困,不能盡孝奉養。如今有這麼豐盛的餐點,而爹娘已過世了,叫我怎麼能不感慨呢?」
一旁的妻兒聽子路一番真情言語,都不禁跟著流淚歎息。
當孔子聽說子路的孝行後,也敬佩地說道﹕「子路侍奉雙親,生時竭力奉養,死後念念不忘,真是孝子啊﹗」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孝友無間”
孝友無間:
(孝順是為父母設想,父母所愛的,自己亦愛。)
閔損生於春秋時代,年幼時,生母早逝,父親娶了後母吳氏。
第尾才子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