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故事(easy) 送分

2007-10-17 12:07 am
孝的故事150-200

回答 (4)

2007-10-17 12:16 am
✔ 最佳答案
孝範永垂 (孝是毫無條件的)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斷迫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讚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純孝感君 (孝是當自己有福時,要顧及雙親)

周朝潁孝叔,是春秋鄭國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東西,都一定讓母親先吃。

當時,鄭國君主莊公因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亂後,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則被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

一日,莊公請潁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莊公感到奇怪並問其原因,孝叔則表示當看著美味的肉時便想起家中的母親,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並希望莊公能把肉賞給母親吃。

當莊公聽到此番話後,突然顯得沈默悲痛的模樣。孝叔見狀便問個究竟,莊公便把母親和弟弟造反的經過說一遍,並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的經過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會,便指出只要掘一個地道,在地道中相會不就得了嗎?莊公立刻同意並派人處理,結果莊公便在地道中與母后相見,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還感動國君孝母,後人都稱他為「純孝」。





富貴思親:
(侍奉父母要竭盡心力,可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周敬王時代,孔子有一個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子路年輕時,家境貧困,但侍親極孝。

每天,當父母吃飯的時候,子路就在一旁侍候。他看到父母吃飯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暗自說著:「唉﹗家裡這麼窮,供應父母吃的食物,只能用野菜烹調。我子路枉有七尺之軀,卻讓爹娘食用野菜充飢。眼看著爹娘日漸蒼老,再這樣過下去,一定會營養不良而弄壞了身體的,這樣,我就太不孝了啊﹗我一定得想辦法才行﹗」

可是,家鄉又不產米,怎樣辦呢?子路想了又想,為了能以白米奉養雙親,只有到百里外的市鎮去工作換白米了。於是,子路翻山涉水背米回家,並且節省自己平日的零用,為雙親買些新鮮的魚肉,來補充雙親的營養。

父母亡故後,子路竭其所能葬祭以禮。此後,專心研究禮教詩書。由於子路的才學和孝行,受到朝廷的賞識,下詔請他出來做官,子路才得以光耀門楣,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如今雖然是豐衣足食,但每當吃飯時,他總是望著當年背米的袋子,流下淚。孩子見父親流淚,便問道﹕「爹,您怎麼了?怎麼不吃呢?」

子路見兒子問起,就把當年貧困的家境及背米供親的經過說了一遍。歎道:「唉﹗想當年家境貧困,不能盡孝奉養。如今有這麼豐盛的餐點,而爹娘早已過世了,『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叫我怎麼能不感慨呢?」

一旁的妻兒聽子路一番真情言語,都不禁跟著流淚歎息。

當孔子聽到子路的孝行後,也敬佩地說道﹕「子路侍奉雙親,生時竭力奉養,死後念念不忘,真是孝子啊﹗」









緹縈救父

漢代有太倉令淳於公剛正不阿,後來棄官從醫。一次一名貴婦病重不治,其家人誣陷淳於公誤診,判處肉刑。 淳於公的一個小女兒聽說父親要到長安治罪,便下決心前往拯救父親。
緹縈上書給漢文帝,信中訴說肉刑殘酷不仁,指出人死不能復生,肉體被損也無以復原,犯人四肢被毀,再沒有機會改過自新,其家人也因此而傷心難過。她懇求文帝讓她到官府當奴婢,以贖父親的刑罪,使父親可將功贖罪。

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所感動,釋放淳於公,並下旨從此廢除肉刑。
2007-10-17 12:32 am
虞舜孝感动天:

虞舜,早年丧母,父亲老实,继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对继母更孝敬,对弟弟更友爱,使他们受到感化。舜在历山务农时,其孝感动天帝,使大象来替他耕田,鸟儿替他除草。尧帝知道了他的贤才,让他做丞相,并传位于他。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圣君。
郯子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郯国国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
老莱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楚国人。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开心,。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


仲由为亲负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


闵损单衣顺母


闵损,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自幼丧母,后母给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给他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芦花飞出。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着劝阻:“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两个弟弟衣单。”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


刘恒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便陪在太后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


江革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早年丧父,为避战乱,背着年迈的母亲逃难。路遇强盗,欲杀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无人奉养,强盗感其孝,放其生还,江革背着母亲最后在下邳定居下来。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当佣人,供养老母。后来他又背着母亲回到老家临淄。母亲有事外出,他必定亲自驾车缓缓前行。


曾母啮指心痛


曾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学》一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天,他进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


虞蔡顺拾椹供母


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椹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9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


陆绩怀橘遗亲


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6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


打虎救父


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14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吴猛恣蚊


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仅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


乳姑奉亲不怠


唐夫人非常孝顺,待婆婆极好。她的婆婆长孙夫人老了,牙齿脱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在婆婆身边,煎汤喂药,小心看护。婆婆感动地说:“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但愿你的儿子、媳妇都会像你一样孝顺。”


寿昌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人。七岁时,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见已五十余年。宋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为了寻母亲,他弃官前往陕西,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乡。终于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亲,欢聚而归。


庭坚涤秽事亲


宋朝黄庭坚,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极其孝顺,虽然任高官,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没有一刻放弃尽儿子的孝道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007-10-17 12:22 am
36孝的故事---舜

(http://www.epochtim es.com)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繼怕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讚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http://www.epochtim es.com)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爲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爲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爲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爲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彩衣養親


(http://www.epochtim es.com)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爲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十四孝_棄官奉親


(http://www.epochtim es.com)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遊樂。

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嶽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麽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喂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裏牧羊兼種田;
  藉以承歡滋養母,複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


(http://www.epochtim es.com)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

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面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麽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裏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

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閤家歡樂。

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http://www.epochtim es.com)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裏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爲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爲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
  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二十四孝_臥冰求鯉


(http://www.epochtim es.com)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
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爲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裏鄉村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http://www.epochtim es.com)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颳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裏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
  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http://www.epochtim es.com)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蔔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爲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準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裏外的地方求醫抓藥,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係改善,勝過親生。後人贊曰;
  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藥湯;
  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


(http://www.epochtim es.com)
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爲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爲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爲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爲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閤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
  詩云:
  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
  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
2007-10-17 12:18 am
http://comic.sinchew-i.com/filialpiety/content.phtml?issue=24fp0101

孝範永垂 (孝是毫無條件的)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繼怕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讚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中興報國”
中興報國 (孝是顯揚父母的名聲,不只榮耀祖先,更便後代景仰)

夏朝王位傳到相的時候,寒浞把帝相殺了,謀奪了江山。而皇后這時已懷孕並逃回了娘家。沒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后一手把少康帶大並常常告訴他要光復華夏。

當少康二十歲的時候,少康便遵從母親的教誨。離開了母后對達虞國。虞王見少康後,覺得他能成大業,因此把女兒嫁給他,還把綸縣及一旅的兵力送給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勵精圖治,國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殘暴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少康眼見復國時機已到,就聯絡父親之舊臣,一舉攻進京都,光復了國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順的人,善於繼承祖先的志願,善於記載祖先的事蹟。在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繼承祖先的志願。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純孝感君”
純孝感君 (孝是當自己有福時,要顧及雙親)

周朝潁孝叔,是春秋鄭國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東西,都一定讓母親先吃。

當時,鄭國君主莊公因為母后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亂後,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后則被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

一日,莊公請潁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莊公感到奇怪並問其原因,孝叔則表示當看著美味的肉時便想起家中的母親,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並希望莊公能把肉賞給母親吃。

當莊公聽到此番話後,突然顯得沈默悲痛的模樣。孝叔見狀便問個究竟,莊公便把母親和弟弟造反的經過說一遍,並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的經過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會,便指出只要掘一個地道,在地道中相會不就得了嗎?莊公立刻同意並派人處理,結果莊公便在地道中與母后相見,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還感動國君孝母,後人都稱他為「純孝」。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立身行直”
立身行直 (我們不但要行孝,還要勸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一飽學之士,母親顏徵,是叔梁紇的繼娶夫人。

孔子三歲時,父親不幸過世了,而由母親顏氏來撫養。仲尼自幼聰穎過人,而且事母至孝。

顏氏為了仲尼的將來,特地將當時有名的學者請來,教導仲尼。在母、嚴師的教導下,仲尼把當時所有的書籍冊冊讀通。而且對自身的學術和品德修養,更是不時的注意與求進。所以在年輕時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後來,孔子在魯國教學,宣揚仁愛之道,來自各方的學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學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常常以「不學禮,無以立」來教導學生。另外,孔子還從事著述工作,把為大的仁愛精神傳揚開去。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彩衣娛親”
彩衣娛親 (孝順沒有老幼之分,也沒有終止的時刻。)

老萊子,是周朝春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順,在他七十歲時,兩老還健在。但兩老看見兒子日漸老去,便有自己已經去日無多的怠慨。老萊子見狀,便想了一個辦法,老萊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樣,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邊嘻嘻哈哈大笑,一邊做出孩童嬉戲的動作。兩老看到兒子滑稽的動作,樂得呵呵大笑,把煩惱憂悶都忘了﹗從此,老萊子在父母前絕不提老字,而且還常常扮成孩童模樣,使兩老得到快樂的晚年。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富貴思親”
富貴思親:
(侍奉父母要竭盡心力,可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周敬王時代,孔子有一個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子路年輕時,家境貧困,但事親極孝。

每天,當父母吃飯的時候,子路就在一旁待候。他看到父母吃飯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暗自說著﹕
「唉﹗家裡這麼窮,供因母吃的食物,只能用野菜烹調。我子路枉有七尺之軀,讓爹娘食用野菜充飢。眼看著爹娘日漸蒼老,再這樣過下去,一定會營養不良而弄壞了身體的,這樣,我就太不孝了啊﹗我一定得想辦法才行﹗」可是,家鄉又不產米,怎樣辦呢?子路想了又想,為了能以白米奉養雙親,只有到百里外的市鎮去工作換白米了。於是,子路經常翻山涉水背米回家,並且節省己用為雙親買些新鮮的魚肉,來補充雙親的營養。

父母亡故後,子路竭其所能葬祭以禮。此後,專心研究禮教詩書。由於子路的才學和孝行,受到朝廷的賞識,下詔請他出來做官,子路才得以光耀門楣,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如今雖然是豐衣足食,但每當吃飯時,他總是望著當年背米的袋子,流下淚。孩子見父親流淚,便問道﹕「爹,您怎麼了?怎應不吃呢?」

子路見兒子問起,就把當年貧困的家境及背米供親的經過說了一遍。歎道﹕「唉﹗想當年家境貧困,不能盡孝奉養。如今有這麼豐盛的餐點,而爹娘已過世了,叫我怎麼能不感慨呢?」

一旁的妻兒聽子路一番真情言語,都不禁跟著流淚歎息。

當孔子聽說子路的孝行後,也敬佩地說道﹕「子路侍奉雙親,生時竭力奉養,死後念念不忘,真是孝子啊﹗」

第尾才子

--------------------------------------------------------------------------------

三十六孝的故事“孝友無間”
孝友無間:
(孝順是為父母設想,父母所愛的,自己亦愛。)

閔損生於春秋時代,年幼時,生母早逝,父親娶了後母吳氏。

第尾才子
【回上頁】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56: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6000051KK015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