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可以長期勃起的原因

2007-10-16 8:52 pm
美國可以長期勃起的原因

回答 (4)

2007-10-16 9:43 pm
✔ 最佳答案
有人說,控制世界的是美國,而控制美國的則是猶太人。 >>延伸閱讀:那些在思想叢林里出沒的猶太人

  且不管此話是褒是貶,是羨慕還是嫉妒,其中事實卻難以否定。

  美國有猶太人600萬,只占美國總人口的2.3%,但他們在美國經濟、輿論、學術等方面的影響卻非這個比例所能體現,由此派生出來的對政治的影響也非同小可。

  猶太人與“富有”是聯系在一起的。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一半,美國百萬富翁中猶太人三居其一。福布斯美國富豪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猶太人。最富有的美國猶太人要算微軟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巴爾默,其資產達250億美元。

  猶太人是出色的銀行家、律師和娛樂業巨頭,這些行業為他們帶來了滾滾財源。猶太人中的金融業巨子數不勝數。你可能還不太熟悉萊曼兄弟和所羅門·美邦這些華爾街大牌公司,但有兩個人的名字你肯定是如雷貫耳:掌管美國經濟命脈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與挑起亞洲金融危機的投機大亨索羅斯。在律師界,華盛頓與紐約最著名的律師事務所中有40%的合伙人是猶太人。娛樂與媒體業?瞧瞧這些你都知道的名字吧:迪斯尼、華納兄弟、米高梅、派拉蒙、斯皮爾伯格、《紐約時報》,還可以一直列下去。

  猶太人為什么富有?這個問題可能永遠也不會有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答案。不過也許我們從猶太民族的歷史與特性中能夠得到一些啟示。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歷經苦難最多的民族之一,為了在歧視與迫害的夾縫中求生存,他們不得不設法掙錢來維持生計和行賄。在歐洲,由于基督教不允許教徒放高利貸,無權從事其他職業的猶太人就擔當了這個在眾人眼中不光彩的角色。雖然這個角色使他們遭到了譏笑(還記得莎翁筆下的夏洛克吧?)與迫害,但不也為他們提供了成為銀行家的訓練嗎? (圖文)納粹為什么迫害猶太人

  猶太人的富有與他們的教育程度也是成正比的。由于猶太人面臨嚴峻的生存環境,不得不依靠教育來掌握謀生技巧并提高社會地位,他們對于教育的重視沒有其他民族能出其右者。不管在哪里,不管如何貧困,猶太人都要千方百計送子女接受教育。據一項統計數字表明,美國猶太人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整個美國社會平均水平的5倍,是名副其實的知識精英。下述一些事實可以體現猶太人在學術方面的高素質: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1/4是猶太人,名牌大學中1/5的教授是猶太人,當代美國一流作家中猶太裔作家占2/3,猶太人開創了美國的電影業。猶太人盡管富有,但過去悲慘的經歷使他們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擔憂。一說起危險,他們想到的不只是打敗仗或是受欺辱,而是種族滅絕。因此,為了保護自己利益,他們往往帶著宗教般的狂熱投入到政治中,通過各種方式來影響選舉和政府的決策,其勢力已經滲透到華盛頓政治圈內的幾乎每一個角落。

  美國猶太人參與和影響政治的方式有多種,其中之一是選舉投票。美國選舉投票率歷來都不算高,而且呈現下降趨勢,但猶太人投票率一直居高不下,達到90%。猶太選民占美國選民的比例不高,但89%的猶太人聚居在12個關鍵的選區如紐約、加州、賓州和密歇根州等,這些地方的選舉結果對全國選舉的大局至關重要,協調一致的猶太人選票往往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其次是政治捐款。美國政治是金錢政治,沒有錢你就別想玩政治。選總統,選州長,選議員都要錢,而且動輒就是千萬、上億美元。錢從何來?靠捐款。猶太人向有吝嗇的名聲,但他們在捐款的問題上毫不含糊。2000年美國大選捐款富豪榜上前5名中就有4名是猶太人。猶太人政治捐款最初沒有組織,捐款對象不集中,20世紀80年代成立專門協調捐款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后大為改觀。目前全美有80多個猶太人“政治行動委員會”,但類似的阿拉伯政治行動委員會還不到10個。可以想象一下,面對左手拿著鈔票,右手拿著選票的美國猶太人,美國政客不俯首帖耳才怪呢。在最近的以巴沖突中,美國一些政客顯得比以色列人還像以色列人,他們偏袒以色列時所表現出來的急切與熱誠已經到了厚顏無恥的地步,但只要想到今年是中期選舉年,你也就見怪不怪了。不信你可以繼續觀察,越臨近選舉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政客扔掉公正的面紗顯出真實的奴才相來。此外,美國猶太人自己也躋身于政治圈內。除了猶太人本身的才能與素質外,這也是權錢交易的結果。由于傳統上猶太人與民主黨關系較密切,克林頓時期內閣中竟有6人是猶太人,如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國防部長科恩、財政部長魯賓等。在2000年大選中,美國猶太人將寶押在戈爾身上,只有19%的選票投給了布什,結果布什內閣中沒有猶太人。但在本屆國會,參議院共有10名猶太議員,占10%;眾議院共有27名猶太議員,占6%。

  美國猶太人在美國的政治活動主要目標有兩個:第一,在國內問題上施加自己的影響;第二,為以色列提供后盾。在第一個目標上各個團體之間可能有分歧,但在第二個問題上則是絕對一致,決無二心。他們動用自己的金融、政治、輿論和院外游說機器,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不遺余力。

  美國猶太人并不一定支持以色列某個政府的政策,但在涉及以色列安全的問題時則是毫無保留。在以巴沖突中為什么美國民眾多數傾向于以色列?這就是輿論的影響。對于以色列境內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與傷亡人數,美國的新聞機器連篇累牘地進行渲染,而對于巴勒斯坦人所遭受的占領、屈辱和比以方大得多的傷亡數字則往往是一筆帶過。這些報道看似客觀,但由于有了選擇性,實際上也就有了偏向。

  了解了美國猶太人,你就會了解美國與以色列的特殊關系,你就能把握美國中東政策的基本走向。美國每年為以色列提供30億美元援助,對不利于以色列的聯合國決議不惜一次次地投反對票,可是以色列為什么一意孤行的時候美國也沒轍?布什對沙龍言必稱“我的朋友”,可當沙龍無視其撤軍要求時,為什么布什不敢動火?美國與以色列之間到底誰怕誰?答案其實早在不言中了。
2007-10-16 11:55 pm
內外機能嚴重失調, 表面充血而矣. 是假狀長期勃起, 其實是循環調節系統壞死, 不能回覆正常狀態運作. 神仙難救.
2007-10-16 9:44 pm
因為佢地日日食偉哥lo
參考: 我
2007-10-16 8:57 pm
美國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A▼▲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中国大陆:布什;台灣:布希:香港:布殊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布殊
中国大陆:激光;台灣:雷射;香港:鐳射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鐳射
中国大陆:数字化革命;台灣:數位革命;香港:數碼革命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數碼革命
中国大陆:沙拉;台灣:沙拉;香港;沙律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沙律

顯示↓關閉↑附加說明(對轉換結果有疑問時)

用詞轉換(繁簡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以電腦程式適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都是對該技術的手動轉換的應用。

由於技術所限,用詞轉換有時會不穩定,在剛增加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時,由於緩存原因不一定馬上顯示轉換後的正確結果。你可以嘗試單擊這裡進行強制刷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7/Cscr-featured.svg/16px-Cscr-featured.svg.png




美利堅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通稱:‎美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125px-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pn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e/US-GreatSeal-Obverse.svg/110px-US-GreatSeal-Obverse.svg.png


國旗
國徽

格言:E Pluribus Unum
(拉丁文:合眾為一,1776年 ─ 現在)
In God We Trust
(英文:我們信仰上帝,1956年 ─ 現在)

國歌:星條旗之歌

國家象徵:白頭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8/LocationUSA.png/250px-LocationUSA.png


首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最大城市
紐約市

官方語言
英語(非法定)

政治體制
聯邦共和制
自由民主制

- 總統
喬治·沃克·布殊

獨立


- 宣佈獨立
1776年7月4日

- 承認獨立[1]
1783年9月3日

面積


- 總計
9,626,630 km²(第3名)

- 水域率
6.76%

人口


- 2007年估計
301,610,970人(第3名)

- 人口密度
32/km²(第140名)

GDP(PPP)
2006年估計

- 總計
13.05萬億美元(第1名)

- 人均
43555 美元(第3名)

HDI(2004年)
0.948(第8名)— 高

貨幣
美元($)

時區
UTC-5 至 -10

- 夏時制
UTC-4 至 -10

國家代碼
USA

國際域名縮寫
.us .gov .edu .mil .um

國際電話區號
+1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簡稱美國,舊稱花旗國,是位於北美洲的聯邦共和制國家,也是世界上最為悠久的共和立憲制國家。美國本土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首都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源自於1776年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協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美國國土不斷拓展,37個州陸續加入聯邦旗下。目前有50個州,1個聯邦直轄特區,以及若干海外領地。國土面積超過96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名。美國人口約3億人,其數量亦為世界第三。美國國旗上的50顆白色星星代表50個州;每當新州加入聯邦,次年的7月4日國旗將增加一顆星。[2]國旗上紅色及白色橫條各7及6條,共13條,紀念最初的13個州。[3]
建國200多年以來,美國曾經歷過南北戰爭(1861─65年)和經濟大恐慌(1930年代)兩次嚴酷考驗[4],仍堅守自由民主制政治制度,成為憲法民主和公民自由的代表性國家。美國龐大的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影響力貫穿了整個20世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同盟國一同獲得勝利,並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後終於拖垮蘇聯,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5]。當今美國在全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等眾多領域的龐大影響力都是無他國能比的[6][7][8][9][10][11][12][13][14][15][16]。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政府與政治

2.1 行政劃分
2.2 外交
2.3 軍事
3 經濟

3.1 總體要覽
3.2 居民收入
3.3 科學和技術
4 交通運輸
5 地理

5.1 氣候
5.2 植物和動物
6 人口

6.1 大都市
6.2 語言
6.3 教育

6.3.1 高等教育
6.4 宗教
6.5 健康
7 文化

7.1 音樂
7.2 文學
7.3 影視與戲劇
7.4 運動
7.5 美國夢
7.6 飲食
8 參見
9 注釋
10 外部連結



[編輯] 歷史


主條目:美國歷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8/MayflowerHarbor.jpg/180px-MayflowerHarbor.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620年,一百餘名英國清教徒乘五月花號來到新大陸。
美洲原住民在這塊土地上居住了15,000餘年。歐洲從15世紀末開始殖民美洲。1607年,第一個英格蘭人殖民區成功地在維吉尼亞州建立。接下來二十年裡,一些荷蘭殖民區也陸續建立,包括位於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市)和新澤西州的殖民區。在17世紀和18世紀裡,英國逐漸佔領荷蘭人和其他歐洲殖民者的地區,並在美國東岸廣泛開墾殖民,建立更多的殖民地區。除今天的加拿大外,英國在北美洲共建立了13個殖民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5/Declaration_independence.jpg/180px-Declaration_independenc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各殖民地的代表簽訂獨立宣言時的場景。
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個美洲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引發了革命戰爭,殖民地的代表們在1776年7月4日簽下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中,喬治·華盛頓領導13個殖民地組成的大陸軍團對抗英軍。殖民地在76年的大會中創立了大陸軍團,但未授權他們徵收稅賦和制定聯邦法律。1777年,獨立的殖民地正式採納邦聯條例,建立了一個聯邦的主權國家、以及行使管理權的聯邦政府,並批准了美國憲法。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大陸軍團終於擊敗英軍,英國於1783年簽下了巴黎條約,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4/U.S._Territorial_Acquisitions.png/176px-U.S._Territorial_Acquisitions.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地圖顯示了特定區域被佔據的時間。奧勒崗州和其他地區尚未包含在內。
從1803年至1848年,成立的美國的面積幾乎擴大了三倍,殖民者們胸懷新的共和國「註定擴展至整個大陸」的理想,朝廣闊無際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路易西安納購地」之前便已深入內陸[17]。這種擴展在1812年戰爭時遭到了短暫的阻撓,但很快隨著戰爭的勝利而繼續進行。1848年美國贏得了美墨戰爭,更增強了殖民者們擴展國土的理想。

收錄日期: 2021-04-16 17:24: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6000051KK010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