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諺語也叫“俚語”“俗語”“俗話”“直言”,是人們口頭廣泛流傳的現成語句,往往傳達了人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簡練通俗,意思完整。口耳相傳和凝聚著前人的智慧與經驗是它的兩個基本特點。
它與成語的區別是:成語大部分是書面語,諺語是口頭俗語;成語一般作句子成分,諺語是完整句子;成語形式比較固定,諺語較為靈活,容許某些改變。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古今小說》一),或作“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金瓶梅》第七十六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或作“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醒世恒言》九)。
諺語源於生活,口耳相傳,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1) 交友處世:
積德招福,缺德惹禍 君子之交淡如水 澆花澆根,交人交心
(2) 勸學:
活到老,學到老 書中自有黃金屋
(3) 軍事:
置之死地而後生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4) 民俗:
五裏不同俗,一地一鄉風 入廟拜佛,入鄉隨俗
(5) 衛生健康:
兩頭淨,不生病 饑時飽,必送命
(6) 道德情操:
仁義值千金 人窮志不短
(7) 行為規範:
為臣要忠,為子要孝 一失足成千古恨
(8) 世態人情:
世情看冷暖,人事逐高低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9) 善惡美醜: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10) 自然氣象: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煙子過溝,幹死魚鰍
諺語所體現的思想內容較為複雜。比如下面這組關於“死”的諺語: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好死不如賴活 尋(等)死不如造反
這組諺語所體現的思想意識大不相同:第一句教人捨身赴死,在玉碎與瓦全間選擇玉碎;第二句教人貪生怕死,在好死與賴活中選擇賴活;第三句教人拼死一搏,既不無價值尋死,也不無價值賴活(等死),而要活得轟轟烈烈(造反)。由此可見,諺語傳達的經驗是很複雜的,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諺語由於口耳相傳,長期經受生活的檢驗,許多優秀的諺語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還有指導作用。在修辭上,諺語簡練明快,能增加語言的概括力;說理時恰當運用,能增強文章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