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有咩直得我地學習?(急)

2007-10-14 11:49 pm
秦始皇有咩直得我地學習?

回答 (3)

2007-10-15 12:05 am
✔ 最佳答案
集權統治: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確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故決定稱號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並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秦始皇對與皇帝相關的名稱也做了具體規定,例如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等等。

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軍事權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則是最高的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輔佐皇帝處理軍務;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別主管宗廟禮儀、國家外交、中央財政等方面的政務。

秦始皇對國家體製做了影響深遠的改革,其最為重大的舉措就是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而加強了君主的集權。在討論國家體制時,李斯反對歷史上的分封制,認為周朝因為分封制,將子弟封到各地為王,天子無法有效控制,幾代之後,關係疏遠,最終致使周朝分崩離析。秦國應該設置郡縣,由皇帝親自任命官吏進行治理,罷免權也操縱在皇帝手裡。這樣就能使天下長期穩定,政權永遠掌握在中央的手裡。秦始皇支持並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設郡,郡下設縣,縣以下依次是鄉、亭、里、什、伍。這樣,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全國被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朝對於官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制定了很多處罰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樣享有特權,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處罰。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辦事效率極高。秦朝還要求官吏必須通曉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學習法律,所謂「以吏為師」。

在經濟方面,秦始皇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這些對於中國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秦始皇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復辟活動。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採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但秦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丞相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焚書」,就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學說和史書,以及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敢私藏禁書、非議政事的人一律處死;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所謂「坑儒」,即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殺的事件。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擴大了國家的疆土。秦時的疆域異常遼闊,北到長城和陰山,南到南越,即現在的嶺南地區,秦還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進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隴西,東則延伸到了遼東。

大興土木:
秦始皇在位期間大興土木。為了國家的安全和建設,也為了秦始皇個人的榮譽和享樂,他興建了一個又一個龐大的建築工程,這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秦朝最為著名建築當屬萬里長城。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了北築長城工程。秦始皇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並擴建,修筑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當時的人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修建長城,每年徵發民夫四十餘萬[。在當時的生產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裹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徵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產性勞動,造成了死亡人數無法統計、千里之地盡是屍首、血流成河的慘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記載,當時百姓十戶人家裡有五戶想要造反,「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民間傳說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對修築長城的怨言。

秦始皇進行了大範圍的國家交通建設。前222年開始,秦始皇開始大幅修築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馳道並實行「車同軌」,均寬五十步。馳道的作用有數項,一說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國舊地;一說主要目的為方便北方戰爭前線的補給;還有一說是方便始皇出巡時能暢通無阻。除秦直道和秦棧道外大多在秦故地與六國舊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國時修建的道路上基礎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馳道包括:上郡道、臨晉道、東方道、武關道、秦棧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掃滅六國後,為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還修築了靈渠(大運河)。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建成於前219年(始皇二十年)至前215年(二十三年)間。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貫通後,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項工程現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秦始皇修建了大量華麗的宮殿。在統一六國之前,秦王已經有了不少宮殿。在征服六國期間,秦始皇每滅一國,便要將該國的宮殿建築在咸陽附近仿造一遍,以致整個關中地區,自渭河以北,雍門以東,直到涇河一帶全部都是宮殿群。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旋即開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後世皆知的阿房宮(亦名朝宮,阿房為其前殿名),最多時用工七十二萬人(虛數,表明人數眾多)。雖然有人聲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這個數量仍然是驚人的(特別是相比於當時全國總人口數,一說當時總人口不過2000萬)。據說,阿房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裡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史記·秦始皇本紀》上描述說,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台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 但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現,阿房宮從來就沒有建成. 僅是完成地基而已[。至於阿房宮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子,現在也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除了阿房宮以外,秦始皇還興建了興樂宮、梁山宮等等。據《三輔舊事》記載:秦國有「表中外殿觀百四十五」。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國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另外,「咸陽之旁二百里內」還有「宮觀二百七十」。有宮殿就要有美女,在滅六國時,就把所有各國的美女都擄掠來放在所建造的宮殿之中。宮女總人數,據三輔舊事記載: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並且,秦始皇死後,這些宮女絕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秦始皇的另一個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驪山墓,也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三十余年,每年用工據說也是七十萬人。現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並且滿佈機關。而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後全部被活埋。

2007-10-14 16:06:37 補充:
評價: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度同衡,錢同幣」的大一統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後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謗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暴君」。
2007-10-15 12:19 am
佢既暴行掛...
參考: 自己
2007-10-14 11:55 pm
將所有野通一
識得運用人才
參考: 我自己所知的經驗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54: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4000051KK030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