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

2007-10-14 11:18 pm
什麼是性?!!

回答 (3)

2007-10-15 12:19 am
✔ 最佳答案
在語法中,性是指一個辭彙的屬性。一般只有名詞和代詞有性的區別,有的語言中形容詞也有性的區別,例如俄語。性一般分為陽性、陰性和中性,一般性別相關屈折變化主要存在於印歐語系與亞非語系語言當中。

一般表示人物的名詞的屬性和其天然屬性一致。例如отец(俄語:父親)是陽性名詞; мать(俄語:母親)是陰性名詞。而表示物體的名詞其屬性卻不一定是中性,很難根據所代表物體的性質區分屬性。

有一些語言中則很少有性的區別。例如漢語中只有個別情況才有性的區別。最明顯的例子是第三人稱代詞:「他」(陽性)、「她」(陰性)、「它」(中性,繁體漢字中還有祂、牠)的區別,但這也僅僅是文字上的區別。


[編輯] 語法性別的由來
相對於非語法性別或相對於語意上的性別,許多自然語言中的語法性別(grammatical gender)相當紛亂,如德語 Mädchen「少女」即為中性,而非語意上所理解的陰性。一般語言學上對於語法性別的由來有幾種解釋(以印歐語言及其祖語原始印歐語為例):

第一種說法是,這些語言的祖語,也就是原始印歐語,本屬於一種語法性別,也就是他們文法上「性別」的區分和語意上的「性別」無關係,只因這種區分也包含語意性別的區分,所以原始印歐語採用了 區分語意性別的曲折或其他文法要素用以區分他們所屬的語法性別。換言之,假設原始印歐語將所有字彙分為 A 和 B 類,其中在 A 類中包含一些語意性別為陽性的字彙,這些字彙字尾假設為 -o,而 B 類中包含一些語意性別為陰性的字彙,這些字彙字尾假設為 -a,故漸漸地原始印歐語便使用 -o 和 -a 來區別 A 類和 B 類(此區分因而成語法性別)。
另一說是該原始印歐語本來是屬於語法性別,之後其中的「中性」漸漸消失,並且被其他兩性填入該屬性,例如假設原來「石頭」在原始印歐語是中性,但後來某些印歐語言沒有中性格,並以陽性或陰性取代,所以才會出現後來紛亂的語法性別。然而這個說法並不能用來解釋像俄文、德文這些仍然有中性格的語言。
第三種假說認為原始印歐語的任何性別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都是有意義的,也就是原本原始印歐語是語意性別,例如石頭在當時的精靈崇拜的文化中可能是陰性,所以在他們的語言中屬於陰性,之後隨著文明的發展與輪替,本來有邏輯、有意義的性別區分到來後來都變得隱晦,有的語言甚至以自己文化中的定義對於字彙的性別加以區分,因此才出現後來看似不協調的語法性別。
2015-10-10 8:27 pm
快來幫我推推吧: http://sexbarss.net/?fromuid=328213
2007-10-14 11:29 pm
性???一百幾十彧是無價
參考: 個人理解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54: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4000051KK028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