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和三皈五戎有什麼不同?

2007-10-13 2:45 am
同上
thanks.

回答 (2)

2007-10-17 8:00 am
✔ 最佳答案
皈依三寶/三皈依︰

【問】︰何謂三寶?
【答】︰
三寶【佛法僧】,不是指【釋迦牟尼佛,法在哪裡呢?,穿袈裟的僧人】。而是指【在世佛,在世佛的法,僧團(即同修,在世佛的弟子)】,也就是【老師,教材,同學】的意思,跟我們在學校求學是一樣的,要有好老師,好教材,好同學,才容易進步。

【問】︰何謂「佛、基督」?
【答】︰
佛--指的是【大開悟的人】--人哦﹗就是在世佛,任何時代都有佛。
佛,即如來、明師、天人導師、基督(在希伯來文中意指開悟者)、救世主,不是僅指釋迦牟尼佛,祂的老師,師祖或祂的學生、徒孫孫孫...都有可能比祂還高或一樣,【八萬四千佛】的意思就是無數佛的意思。
●血脈論 ︰【...前佛後佛...】──也說明有很多佛
●法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 ︰【自有六萬恒河沙等菩薩摩訶薩...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大家都是未開發的佛
●生生世世都有佛菩薩出現
特點就是︰
a.有千百億(即無數億)化身,千處(充斥在整個宇宙)祈求千處現-----所謂佛法無邊也。
b.祂隨時保護徒弟的安全,有形無形。具楞嚴經06-03觀音菩薩14無畏功德,見部落格救病苦.救難.天災.煙酒 這裡有80幾個例子。
c.祂可以讓任何徒弟馬上至少看到內在光,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無死之意,即解脫輪迴也),也就是開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找到摩尼珠,得道,聽到內在音,且永遠都聽得到,等級高的徒弟會看到各種境界,佛菩薩化身...。這是真的開光點眼。
d.並帶人解脫三界輪迴,繼而成佛。見部落格解脫.超生.永生.送子這裡有40幾個例子。
●血脈論 第8問︰ 【若不見性,念佛免報(免除業報)不得,非論(更別說)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它何。】
●血脈論 第1問︰【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
●楞嚴經07-11︰【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清海無上師以中文講於福爾摩沙花蓮 1989.3.22
http://godsdirectcontact.us/sm21/cnews/www/104/c-0.htm
佛,意思說一位明師,祂是一個活生生的眾生,祂有人類的感情,不過除了這個普通的人類的感情,祂還有智慧。祂和我們只差一點點而已,我們也有這個智慧,就差我們沒有開。祂已經完全開了,那就叫佛;我們如果完全開的話,我們也是佛。
智慧是一種無形的能力、佛性是一種無形的品質,所以真師的力量也是無形的,它是無形不過不是沒有,我們會感覺到、會知道、會很明白真正是有這個力量。如果缺少這個力量,我們修什麼法門多數都是白費時間。

●【見性成佛】︰請參考《即刻開悟之鑰》之【印心即已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跟在世佛印心求法才做得到立地成佛。
●破相論 第14問︰
【涅槃常樂,由息心生;三界輪迴,亦從心起。
心是一世之門戶,心是解脫之關津。
知門戶者,豈慮難成?知關津者,何憂不達?】
●破相論 第2問︰【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嗡嘛尼叭咪唪】的意思就是【摩尼珠在智慧眼裡面】,提醒我們時時注意力放在智慧眼。與【反聞聞自性】、【抱元守一】的意思差不多。
請參考錄影帶#692【反聞聞自性的真義】,
●破相論 第1問稱為【觀心】法門
●耶穌:「如果你的眼睛成為一個,全身就會充滿榮光。」是指智慧眼,可見聖經也講打坐。
●聖經:「為靈性放下肉體,學習死亡,就能獲得重生。」──即指打坐
入定時靈魂出去了。
●聖經︰『在密室禱告』指的就是打坐meditate(或翻為冥想)。〔若將meditate翻為禱告、祈禱則是錯的〕


詳︰部落格︰
觀音法門 http://tw.myblog.yahoo.com/chinese1medicine-western2medicine/archive?l=f&id=22
請先參考部落格,如仍有意見,歡迎寫信聯絡或部落格留言,並貼上本頁網址,本人將再次回應問題。
本文歡迎引用。
http://suprememastertelevision.com/tw/ 無上師電視臺(多種語言字幕)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com/chinese/jian/teaching/abc.html 人生宇宙面面觀,文字檔,鍵入關鍵字重複按【尋詞】
2007-10-13 7:35 pm
打電話去寶蓮寺嗰度問吓咪知囉。
參考: Buddhist Texts


收錄日期: 2021-04-21 17:05: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2000051KK025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