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四) (5) 中國四大美人是那四人?

2007-10-12 6:14 am
請問中國四大美人是那四人?

答得好給你5分+5分=10分

回答 (11)

2007-10-12 6:18 am
✔ 最佳答案
1)王昭君

2)楊玉環

3)西施

4)貂嬋
2008-02-23 6:39 am
自問自答!
2007-10-13 4:33 am
古人云: 紅顏禍水, 是否美人必定帶來災禍? 如此看法是以偏概全或真有根據? 為此, 我們的小論文特別將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一 一加以介紹分析, 讓你自己來探索其中的真相!!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汎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于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六. 摘要:
1、女體與政治的關係:「一笑傾人城」亦或「安邦定國」?
在男性的政治場域中,「紅顏禍水」的論述已縱橫歷史數千年之久;美貌的女性往往與覆滅的城國產生聯想;文史傳統中的四大美人──西施、貂嬋、王昭君與楊貴妃,在男性的書寫之中,西施、貂嬋兩人是美人計的代表人物,而唐明皇寵幸楊貴妃,不臨國事,則被認為是唐朝中衰的關鍵之一。但實際上,西施媚惑夫差也是為了越國,何況她也曾覺得對不起吳王而想自殺,但為了救國報國仍忍辱偷生;貂嬋因為不希望董卓成為下一個暴君,才為大局犧牲奉獻,事發後,她亦義無反顧地跳井。雖然世人多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起始,而玉環與此有莫大關聯,然根據介紹中所寫:「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可見,其實這兩者並無直接關係。王昭君更徹底顛覆「美人是禍害」的傳統觀念,她和親到偏遠的西域,換取中原多年來的和平,是標準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2、愛情、政治與社會的衝突
愛情誠然是帝王自政治場域暫時釋放,而能縱情貪歡的軌道;過度耽溺後宮之樂的君王,卻也往往要面臨江山與美人的重大抉擇,而兩者往往不可兼而有之。漢元帝及是面臨江山與美人的抉擇難題。他割捨不下昭君,卻也無法力辯群臣,要千軍萬馬為美人一笑而戰。唐玄宗亦被迫賜死玉環。西施故事紛云的美人下場之中,其一為西施回國後,為恐其美色造成越國傾滅,而將美人沉江而死。美人在人間以外的次元中永遠地「遺世而獨立」,方能使男性政治者免於臣服美人裙下所招至的敗亡。
但漢元帝先前深深相信,「忠臣皆有用」,再則,面對他手下眼前,無一敢戰的男兒,呼韓邪請求和親,眾臣只敢言:「望陛下割恩與他,以救一國生靈之命」「不是臣等強逼娘娘和番,奈番使定名索取,況自古以來,多有因女色敗國者」等推搪之詞;而昭君挺身自願出塞和番,儼然有壯士斷腕的氣魄,相較於諸男性群臣與他自身的無能,元帝除卻心中不捨,更自慚於昭君的氣度。沒想到,最後救了整個國家的,竟然是不容於眾臣的女子。至此,佳人不只是傾人城,遂有了「正」途。
2007-10-12 7:55 am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汎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于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六. 摘要:
1、女體與政治的關係:「一笑傾人城」亦或「安邦定國」?
在男性的政治場域中,「紅顏禍水」的論述已縱橫歷史數千年之久;美貌的女性往往與覆滅的城國產生聯想;文史傳統中的四大美人──西施、貂嬋、王昭君與楊貴妃,在男性的書寫之中,西施、貂嬋兩人是美人計的代表人物,而唐明皇寵幸楊貴妃,不臨國事,則被認為是唐朝中衰的關鍵之一。但實際上,西施媚惑夫差也是為了越國,何況她也曾覺得對不起吳王而想自殺,但為了救國報國仍忍辱偷生;貂嬋因為不希望董卓成為下一個暴君,才為大局犧牲奉獻,事發後,她亦義無反顧地跳井。雖然世人多認為安史之亂是唐朝衰敗的起始,而玉環與此有莫大關聯,然根據介紹中所寫:「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可見,其實這兩者並無直接關係。王昭君更徹底顛覆「美人是禍害」的傳統觀念,她和親到偏遠的西域,換取中原多年來的和平,是標準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2、愛情、政治與社會的衝突
愛情誠然是帝王自政治場域暫時釋放,而能縱情貪歡的軌道;過度耽溺後宮之樂的君王,卻也往往要面臨江山與美人的重大抉擇,而兩者往往不可兼而有之。漢元帝及是面臨江山與美人的抉擇難題。他割捨不下昭君,卻也無法力辯群臣,要千軍萬馬為美人一笑而戰。唐玄宗亦被迫賜死玉環。西施故事紛云的美人下場之中,其一為西施回國後,為恐其美色造成越國傾滅,而將美人沉江而死。美人在人間以外的次元中永遠地「遺世而獨立」,方能使男性政治者免於臣服美人裙下所招至的敗亡。
但漢元帝先前深深相信,「忠臣皆有用」,再則,面對他手下眼前,無一敢戰的男兒,呼韓邪請求和親,眾臣只敢言:「望陛下割恩與他,以救一國生靈之命」「不是臣等強逼娘娘和番,奈番使定名索取,況自古以來,多有因女色敗國者」等推搪之詞;而昭君挺身自願出塞和番,儼然有壯士斷腕的氣魄,相較於諸男性群臣與他自身的無能,元帝除卻心中不捨,更自慚於昭君的氣度。沒想到,最後救了整個國家的,竟然是不容於眾臣的女子。至此,佳人不只是傾人城,遂有了「正」途。

參考資料:
1. 劉志清,〈〈蘇武傳〉裡的和親──王昭君其人與其事〉,《國文天地》,十二卷三期,頁五十一至五十三,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2. 劉志清〈一曲琵琶彈至今──昭君故事的歷史面貌〉,《國文天地》,四卷六期,頁五十四至五十七,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
3. 張淑香,《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台北市:長安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
2007-10-12 7:23 am
西施
  西施名叫施夷光,她是春秋末期的浙江一帶人氏.,浙江苧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紅顏花貌,交相輝映,像出水芙蓉那樣美麗。當時的越王勾踐想找美女獻給吳王,聽說西施有沉魚般的美貌,於是就用了重金聘她。西施穿上了綾羅綢緞,坐上了華麗的馬車之後,就更顯得婀娜多姿了,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都湧到郊外的驛館去迎候,以致路上塞滿了人群,當時有一個傳聞,說負責招聘西施的范大夫傳令下去,要看美人的人,必須先交一文錢,於是在驛館中設了一個錢櫃收錢,那錢櫃竟然頃刻而滿!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希望看一眼美麗的西施啊!西施就站在樓上憑欄而立,好像仙女下凡一樣,她在驛館停留了三日,所得金錢無數,那些錢財全部運回了越國以資助國家財政。 越王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大夫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范大夫見到吳王跪拜著說:『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吳王夫差一見到西施,以為仙子下凡塵,魂魄都丟了!可是伍子胥進言到:『臣聞: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似,夫美女者,王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吳王哪裡肯聽,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酥臺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美人嬉戲遊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吳王還專門為西施修建跳舞的場所,每當西施穿上木屐,腰繫銅鈴,翩翩起舞的時候,那舞姿令夫差如痴如醉….. 夫差自從有了西施以後,就常常與她一起,帶著樂師們隨意四處去遊玩,不再理會朝政,使勾踐有足夠的時間修養生息,東山再起。至於西施的結局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吳滅了以後,勾踐夫人見到西施貌美,心中怕勾踐看上她,於是就將西施放進皮袋之中,沉於江底;另一種說法是,西施見到聰慧賢明的范大夫時,已經深深愛上了他,而范大夫也鍾情於西施,當吳國滅亡之後,范大夫不要越王的封賞,而情願終老於江湖,於是趁著夜色帶西施悄然離去,自此不知所蹤。

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坪人(今湖北),後人稱她為明妃。 昭君出身書香,她的父親經商,後來其父為她報名為妃嬪,後來畫畫像時,昭君寧作玉碎不作瓦全,怎也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結果被毛延壽醜化,在她的雙頰上加上了一顆豆大的剋夫痣,所以昭君入宮幾年間,都沒有機會見到皇帝。公元前35年,韓邪單于統一了匈奴,他三次到長安朝見元帝,並且提出願與漢室結親,元帝答應要將五名宮女賞賜給他,昭君因為一直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心中很覺得淒涼,於是她就自動請求去匈奴,後宮的執事們本來還擔心沒有人願意去,看見昭君自動前往,便把她的畫像呈報給元帝了。元帝妃嬪成群,根本不可能一一寵幸,當他看到昭君的畫像,實在也長得一般,沒有啥出色之處,於是就毫不猶豫地把她賜給呼韓邪了。臨行時,元帝命昭君與韓邪單于相見,這時的昭君,正是荳蔻年華,目若秋水,顧盼多姿,真所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 國!』 。元帝和滿朝大臣都被昭君的美貌驚呆了,元帝想要把昭君留下,可是又會失信於人,所以只好割愛,真是悔之莫及….元帝便無奈地封了她作永安公主。公元前3年,王昭君在送親使的伴送之下,隨同她的夫君韓邪單于,冒著風沙去了塞北。昭君到了塞北之後,被封寧胡閼氏,並很快就習慣了那裡的生活,她生了一個兒子。很可惜的是,兩年後, 韓邪單于就死掉了。昭君上書朝廷,要求歸返中原,可是漢成帝命她依從胡人風俗,昭君只好忍受屈辱,尊重胡人風俗,再嫁給了她的丈夫韓邪單于與髮妻所生的兒子。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死後,葬於匈奴,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面,後人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代名將霍去病。昭君出塞,是西漢時期漢匈兩族關係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她不僅使兩族和睦相處,而且數世不見煙火之警,還出現了人民織盛,牛馬遍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的出塞,促進了漢匈兩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也發展了匈奴的生產技術。

貂蟬
  貂嬋,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爭權,再加上「黃巾之亂」及軍閥各據一方,弄得天下大亂,朝廷疲於應付。此時,威鎮一方的董卓趁機吸收各方的殘餘部眾,壯大自己的勢力進而持漢獻帝,左右朝政,號令諸侯。董卓握有大權之後,姦淫擄掠,無所不為,弄得百姓叫苦連天;有心之士紛紛起兵聲討。司徒王允見董卓氣焰囂張至如此地步,雖有心捍衛漢室,但也無可奈何,不由得滿面愁容,終日唉聲嘆氣!
王允有一位義女,名為貂蟬,是一個十分善解人意的女孩;不僅外貌姣好,更擅長歌舞,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絕世的美女。她見王允總是悶悶不樂,很想為他分擔憂愁。可是卻苦無機會;正巧,有一天王允因掛念此事而不能成眠時,獨自一人在花園散步。突然聽到花叢裏傳來一聲嘆聲,王允吶悶的趨近一看,原來就是亭亭玉立的貂蟬。王允問她「三更半夜,何以在此嘆呢?」貂蟬答道:「女兒自幼受義父您的照顧,才會有今日,義父的大恩大德實是令女兒沒齒難忘。如今看義父您終日愁眉不展,女兒卻一點忙也幫不上,只好在這空嘆氣;義父,女兒想,如果義父有什麼需要女兒的,請您儘管開口,女兒一定會為義父效勞。」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低頭沈思,好一會,深深的嘆了口氣,便又抬頭向貂蟬,說出計畫;原來,王允要她色誘董卓與呂布。
這位呂布,可非常人,原來他是董卓的義子,十分勇猛驍戰,董卓有了他,簡直是如虎添翼,所以王允才會想出這個離間計,要減少董卓的勢力;果不其然,當王允將貂蟬紹給呂布時,呂布立即為她的柔情萬種所吸引;而另一方面,王允又找了機會讓董卓貂蟬,而貂蟬的閉月羞花之貌也使得董卓看得為之著迷。
貂蟬不負王允所托,在董卓父子倆中周旋挑撥,使得他們的間隙日益增大,再加上王從旁搧風點火,使得呂布起了殺死董卓以得到美嬌娘的念頭;於是,他佈下了陷阱,在北掖門一戰刺死了董卓,終於真正擁有了貂蟬,得償夙願,而王允也完成他鏟除董卓的計畫。

楊玉環
  楊玉環,祖籍弘農華陰,後徙居蒲州永樂,因父楊玄琰為蜀州司戶,而出生於四川。楊玄琰早逝,楊玉環被其叔父河 南府士曹楊玄珪收養。她十分美貌,能歌善舞,也很聰明。開元二十二年,第十八子壽王 瑁納玉環為妃,於是,她從河南來到長安皇宮。李瑁為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所生。由於武惠妃特別受寵,又生了兒子,所以,她的地位超過了未生兒子的王皇 后。地位優越的皇子與楊玉環這樣的美女結為夫妻,理應是美滿的婚姻。但是,好景不長,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死 了。玄宗兩位愛妃先後棄世,終日鬱鬱寡歡,高力士于是尋得美人楊玉環獻給玄宗天寶四載八月,楊玉環正式被封為楊貴妃。這時,玄宗已經六十一歲,楊貴妃才二十七歲,相差三十四年的 老夫少妻生活是可想而知的。
楊貴妃一人受寵,楊家滿門飛黃騰達,除了他已死的父親被追封為太尉、齊國公外,三個姐姐地分別被封為韓國 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楊貴妃與這些皇親國戚,奢侈腐化,揮金如土,大大增加了國庫的開支。僅其三個姐姐 的脂粉費每年就需一千貫錢。至於諸楊的住宅,更是富麗堂皇,非一般官員可比。
楊貴妃雖然過著聽歌觀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但卻時刻提心弔膽,稍有疏失,使玄宗不悅,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楊貴妃曾經兩次冒犯玄宗,以忤旨罪被逐出皇宮。第一次是在天寶五載,楊貴妃被送到其堂兄楊銛家中。由於楊貴妃 去後玄宗心情不佳,半日不思飲食,對左右的人橫加搥撻,於是高力士奏請迎回楊貴妃。楊貴妃見玄宗,伏地請罪,玄宗才得之如初。第二次是天寶九載,楊貴妃又被逐出宮門,玄宗很快後悔,派人送去御膳,楊貴妃也表示有忤聖顏之罪,並剪髮一,獻給玄宗。楊貴妃遂又被迎回宮中。儘管有過這兩次曲折,但總的看來,玄宗對楊貴妃還是十分 寵愛。每年十月,玄宗都要到華清宮(在今陝西臨潼)過冬,楊貴妃照例陪同前往。在華清宮修有端正樓,作為楊貴 妃的梳洗之所;還有蓮花湯,專供玄宗沐浴;另有芙蓉湯,是楊貴妃沐浴之所。韓國夫人、虢國大人、秦國夫人等也 隨同前往,並在驪山下修有住宅。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碌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次年六月,叛軍攻破潼關,進逼長安。玄宗問策於宰 相,因楊國忠曾遙領劍南節度使,主張去四川避難,玄宗遂決定逃亡成都。玄宗帶楊貴妃姊妹、太子、高力士等少數 貴族、親信,倉促離京。午時到了咸陽,打前站的宦官王洛卿與咸陽令都已逃走。玄宗與楊貴妃飢餓難忍,無人獻 食,楊國忠買來蒸餅,暫解了燃眉之急。
西行至馬嵬驛,護衛玄宗的禁軍將士飢餓疲憊不堪,怨聲載道。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通過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密謀, 先誅楊國忠,然後宣佈楊國忠是引起禍亂的罪魁禍首。在窮途末路之際,玄宗離不開軍隊的保護,不僅沒有追究軍士 擅殺宰相之罪,反而親自慰勞軍士。 但軍士仍然不滿,陳玄禮說:「楊國忠被殺,楊貴妃也應正法。」玄宗替楊貴妃辯護道:「楊貴妃深居宮中,怎知楊國忠謀反!」高力士說:「楊貴妃雖然無罪,但楊國忠被殺,楊貴妃還在你身邊,軍士豈能安心!」玄宗自然清楚,軍隊是否穩定與自己的安危直接相關,於是不得不忍痛割愛,命高力士縊殺楊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一個年方三十八歲的美麗女子就這樣在逃難途中告別了人世,但亦有一說被縊死的只是一名宮女,楊貴妃本人則逃到日本,到安史之亂平後,玄宗欲召貴妃回長安,但楊貴妃已淪落風塵,已再無顏面面聖了。
2007-10-12 6:46 am
1)王昭君2)楊玉環3)西施4)貂嬋
2007-10-12 6:30 am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 王昭君. 楊玉環. 西施. 貂嬋
2007-10-12 6:28 am
西施...楊貴妃...勺襌...王昭君
2007-10-12 6:25 am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 王昭君. 楊玉環. 西施. 貂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坪人(今湖北),後人稱她為明妃. 昭君出身書香.她的父親經商.後來其父為她報名為妃嬪. 後來畫畫像時,昭君寧作玉碎不作瓦全,怎也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結果被毛延壽醜化.在她的雙頰上加上了一顆豆 大的剋夫痣.所以.昭君入宮幾年間.都沒有機會見到皇帝. 公元前35年. 韓邪單于統一了匈奴.他三次到長安朝見元帝.並且提出願與漢室結親.元帝答應要將五名宮女賞賜給他. 昭君因為一直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心中很覺得淒涼.於是她就自動請求去匈奴.後宮的執事們本來還擔心沒有人願意 去.看見昭君自動前往.便把她的畫像呈報給元帝了. 元帝妃嬪成群.根本不可能一一寵幸.當他看到昭君的畫像.實在也長得一般.沒有啥出色之處.於是就毫不猶豫地把她賜 給呼韓邪了. 臨行時.元帝命昭君與韓邪單于相見.這時的昭君.正是荳蔻年華.目若秋水.顧盼多姿.真所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 國!』 元帝和滿朝大臣都被昭君的美貌驚呆了.元帝想要把昭君留下.可是又會失信於人.所以只好割愛.真是悔之莫及….元帝 便無奈地封了她作永安公主. 公元前3年.王昭君在送親使的伴送之下.隨同她的夫君韓邪單于.冒著風沙.去了塞北. 昭君到了塞北之後.被封寧胡閼氏,並很快就習慣了那裡的生活.她生了一個兒子.很可惜的是.兩年後. 韓邪單于就死掉 了. 昭君上書朝廷.要求歸返中原.可是漢成帝命她依從胡人風俗. 昭君只好忍受屈辱.尊重胡人風俗.再嫁給了她的丈夫韓邪單于與髮妻所生的兒子. 昭君死後.葬於匈奴.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面. 後人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代名將霍去病.昭君出塞.是 西漢時期漢匈兩族關係中的重大歷史事件. 她不僅使兩族和睦相處.而且數世不見煙火之警.還出現了人民織盛.牛馬遍 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的出塞.促進了漢匈兩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也發展了匈奴的生產技術.

楊玉環,祖籍弘農華陰,後徙居蒲州永樂,因父楊玄琰為蜀州司戶,而出生於四川。楊玄琰早逝,楊玉環被其叔父河 南府士曹楊玄珪收養。她十分美貌,能歌善舞,也很聰明。開元二十二年,第十八子壽王 瑁納玉環為妃,於是,她從河南來到長安皇宮。 李瑁為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所生。由於武惠妃特別受寵,又生了兒子,所以,她的地位超過了未生兒子的王皇 后。地位優越的皇子與楊玉環這樣的美女結為夫妻,理應是美滿的婚姻。但是,好景不長,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死 了。玄宗兩位愛妃先後棄世,終日鬱鬱寡歡,高力士于是尋得美人楊玉環獻給玄宗 天寶四載八月,楊玉環正式被封為楊貴妃。這時,玄宗已經六十一歲,楊貴妃才二十七歲,相差三十四年的 老夫少妻生活是可想而知的。   楊貴妃一人受寵,楊家滿門飛黃騰達,除了他已死的父親被追封為太尉、齊國公外,三個姐姐地分別被封為韓國 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楊貴妃與這些皇親國戚,奢侈腐化,揮金如土,大大增加了國庫的開支。僅其三個姐姐 的脂粉費每年就需一千貫錢。至於諸楊的住宅,更是富麗堂皇,非一般官員可比。   楊貴妃雖然過著聽歌觀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但卻時刻提心弔膽,稍有疏失,使玄宗不悅,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楊貴妃曾經兩次冒犯玄宗,以忤旨罪被逐出皇宮。第一次是在天寶五載,楊貴妃被送到其堂兄楊銛家中。由於楊貴妃 去後玄宗心情不佳,半日不思飲食,對左右的人橫加搥撻,於是高力士奏請迎回楊貴妃。楊貴妃見玄宗,伏地請罪, 玄宗才得之如初。第二次是天寶九載,楊貴妃又被逐出宮門,玄宗很快後悔,派人送去御膳,楊貴妃也表示有忤聖顏 之罪,並剪髮一,獻給玄宗。楊貴妃遂又被迎回宮中。儘管有過這兩次曲折,但總的看來,玄宗對楊貴妃還是十分 寵愛。每年十月,玄宗都要到華清宮(在今陝西臨潼)過冬,楊貴妃照例陪同前往。在華清宮修有端正樓,作為楊貴 妃的梳洗之所;還有蓮花湯,專供玄宗沐浴;另有芙蓉湯,是楊貴妃沐浴之所。韓國夫人、虢國大人、秦國夫人等也 隨同前往,並在驪山下修有住宅。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碌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次年六月,叛軍攻破潼關,進逼長安。玄宗問策於宰 相,因楊國忠曾遙領劍南節度使,主張去四川避難,玄宗遂決定逃亡成都。玄宗帶楊貴妃姊妹、太子、高力士等少數 貴族、親信,倉促離京。午時到了咸陽,打前站的宦官王洛卿與咸陽令都已逃走。玄宗與楊貴妃飢餓難忍,無人獻 食,楊國忠買來蒸餅,暫解了燃眉之急。   西行至馬嵬驛,護衛玄宗的禁軍將士飢餓疲憊不堪,怨聲載道。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通過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密謀, 先誅楊國忠,然後宣佈楊國忠是引起禍亂的罪魁禍首。在窮途末路之際,玄宗離不開軍隊的保護,不僅沒有追究軍士 擅殺宰相之罪,反而親自慰勞軍士。   但軍士仍然不滿,陳玄禮說:「楊國忠被殺,楊貴妃也應正法。」玄宗替楊貴妃辯護道:「楊貴妃深居宮中,怎 知楊國忠謀反!」高力士說:「楊貴妃雖然無罪,但楊國忠被殺,楊貴妃還在你身邊,軍士豈能安心!」玄宗自然清 楚,軍隊是否穩定與自己的安危直接相關,於是不得不忍痛割愛,命高力士縊殺楊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一個年 方三十八歲的美麗女子就這樣在逃難途中告別了人世,但亦有一說被縊死的只是一名宮女,楊貴妃本人則逃到日本,到安 史之亂平後,玄宗欲召貴妃回長安,但楊貴妃已淪落風塵,已再無顏面面聖了.

西施名叫施夷光.她是春秋末期的浙江一帶人氏. 浙江苧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 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紅顏花貌.交相輝映.像出水芙蓉那樣美麗.當時的越王勾踐想找美女獻給吳王.聽說西施 有沉魚般的美貌.於是就用了重金聘她. 西施穿上了綾羅綢緞.坐上了華麗的馬車之後.就更顯得婀娜多姿了.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都湧到郊外的驛館 去迎候.以致路上塞滿了人群. 當時有一個傳聞.說負責招聘西施的范大夫傳令下去:要看美人的人.必須先交一文錢.於是在驛館中設了一個錢櫃收錢. 那錢櫃竟然頃刻而滿!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希望看一眼美麗的西施啊!西施就站在樓上憑欄而立.好像仙女下凡一樣.她在 驛館停留了三日.所得金錢無數.那些錢財全部運回了越國以資助國家財政. 越王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大夫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 范大夫見到吳王.跪拜著說: 『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 吳王夫差一見到西施.以為仙子下凡塵.魂魄都丟了!可是伍子胥進言到: 『臣聞: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似.夫美女者.王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吳王哪裡肯聽!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酥臺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美人嬉戲遊 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吳王還專門為西施修建跳舞的場所.每當西施穿上木屐.腰繫 銅鈴.翩翩起舞的時候.那舞姿令夫差如痴如醉….. 夫差自從有了西施以後.就常常與她一起.帶著樂師們隨意四處去遊玩.不再理會朝政.使勾踐有足夠的時間修養生息.東 山再起. 至於西施的結局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吳滅了以後.勾踐夫人見到西施貌美.心中怕勾踐看上她.於是就將西施放進皮袋 之中沉於江底. 另一種說法是.西施見到聰慧賢明的范大夫時.已經深深愛上了他.而范大夫也鍾情於西施.當吳國滅亡之後.范大夫不要 越王的封賞.而情願終老於江湖.於是趁著夜色帶西施悄然離去.自此不知所蹤.

貂嬋,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爭權,再加上「黃巾之亂」及軍閥各據一方,弄得天下大亂,朝廷疲於應付。 此時,威鎮一方的董卓趁機吸收各方的殘餘部眾,壯大自己的勢力進而持漢獻帝,左右朝政,號令諸侯。   董卓握有大權之後,姦淫擄掠,無所不為,弄得百姓叫苦連天;有心之士紛紛起兵聲討。司徒王允見董卓氣焰囂張至如此 地步,雖有心捍衛漢室,但也無可奈何,不由得滿面愁容,終日唉聲嘆氣!   王允有一位義女,名為貂蟬,是一個十分善解人意的女孩;不僅外貌姣好,更擅長歌舞,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絕世的美女。 她見王允總是悶悶不樂,很想為他分擔憂愁。可是卻苦無機會;正巧,有一天王允因掛念此事而不能成眠時,獨自一人在花園 散步。突然聽到花叢裏傳來一聲嘆聲,王允吶悶的趨近一看,原來就是亭亭玉立的貂蟬。王允問她「三更半夜,何以在此嘆 呢?」貂蟬答道:「女兒自幼受義父您的照顧,才會有今日,義父的大恩大德實是令女兒沒齒難忘。如今看義父您終日愁眉不 展,女兒卻一點忙也幫不上,只好在這空嘆氣;義父,女兒想,如果義父有什麼需要女兒的,請您儘管開口,女兒一定會為義 父效勞。」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低頭沈思,好一會,深深的嘆了口氣,便又抬頭向貂蟬,說出計畫;原來,王允要她色誘董卓與呂 布。   這位呂布,可非常人,原來他是董卓的義子,十分勇猛驍戰,董卓有了他,簡直是如虎添翼,所以王允才會想出這個離間 計,要減少董卓的勢力;果不其然,當王允將貂蟬紹給呂布時,呂布立即為她的柔情萬種所吸引;而另一方面,王允又找了機 會讓董卓貂蟬,而貂蟬的閉月羞花之貌也使得董卓看得為之著迷。   貂蟬不負王允所托,在董卓父子倆中周旋挑撥,使得他們的間隙日益增大,再加上王從旁搧風點火,使得呂布起了殺死董 卓以得到美嬌娘的念頭;於是,他佈下了陷阱,在北掖門一戰刺死了董卓,終於真正擁有了貂蟬,得償夙願,而王允也完成他 鏟除董卓的計畫。
2007-10-12 6:24 am
---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坪人(今湖北),後人稱她為明妃. 昭君出身書香.她的父親經商.後來其父為她報名為妃嬪. 後來畫畫像時,昭君寧作玉碎不作瓦全,怎也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結果被毛延壽醜化.在她的雙頰上加上了一顆豆 大的剋夫痣.所以.昭君入宮幾年間.都沒有機會見到皇帝. 公元前35年. 韓邪單于統一了匈奴.他三次到長安朝見元帝.並且提出願與漢室結親.元帝答應要將五名宮女賞賜給他. 昭君因為一直沒有得到皇帝的寵幸.心中很覺得淒涼.於是她就自動請求去匈奴.後宮的執事們本來還擔心沒有人願意 去.看見昭君自動前往.便把她的畫像呈報給元帝了. 元帝妃嬪成群.根本不可能一一寵幸.當他看到昭君的畫像.實在也長得一般.沒有啥出色之處.於是就毫不猶豫地把她賜 給呼韓邪了. 臨行時.元帝命昭君與韓邪單于相見.這時的昭君.正是荳蔻年華.目若秋水.顧盼多姿.真所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 國!』 元帝和滿朝大臣都被昭君的美貌驚呆了.元帝想要把昭君留下.可是又會失信於人.所以只好割愛.真是悔之莫及….元帝 便無奈地封了她作永安公主. 公元前3年.王昭君在送親使的伴送之下.隨同她的夫君韓邪單于.冒著風沙.去了塞北. 昭君到了塞北之後.被封寧胡閼氏,並很快就習慣了那裡的生活.她生了一個兒子.很可惜的是.兩年後. 韓邪單于就死掉 了. 昭君上書朝廷.要求歸返中原.可是漢成帝命她依從胡人風俗. 昭君只好忍受屈辱.尊重胡人風俗.再嫁給了她的丈夫韓邪單于與髮妻所生的兒子. 昭君死後.葬於匈奴.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面. 後人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代名將霍去病.昭君出塞.是 西漢時期漢匈兩族關係中的重大歷史事件. 她不僅使兩族和睦相處.而且數世不見煙火之警.還出現了人民織盛.牛馬遍 野的和平景象.昭君的出塞.促進了漢匈兩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也發展了匈奴的生產技術.

---楊玉環
楊玉環,祖籍弘農華陰,後徙居蒲州永樂,因父楊玄琰為蜀州司戶,而出生於四川。楊玄琰早逝,楊玉環被其叔父河 南府士曹楊玄珪收養。她十分美貌,能歌善舞,也很聰明。開元二十二年,第十八子壽王 瑁納玉環為妃,於是,她從河南來到長安皇宮。 李瑁為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所生。由於武惠妃特別受寵,又生了兒子,所以,她的地位超過了未生兒子的王皇 后。地位優越的皇子與楊玉環這樣的美女結為夫妻,理應是美滿的婚姻。但是,好景不長,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死 了。玄宗兩位愛妃先後棄世,終日鬱鬱寡歡,高力士于是尋得美人楊玉環獻給玄宗 天寶四載八月,楊玉環正式被封為楊貴妃。這時,玄宗已經六十一歲,楊貴妃才二十七歲,相差三十四年的 老夫少妻生活是可想而知的。   楊貴妃一人受寵,楊家滿門飛黃騰達,除了他已死的父親被追封為太尉、齊國公外,三個姐姐地分別被封為韓國 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楊貴妃與這些皇親國戚,奢侈腐化,揮金如土,大大增加了國庫的開支。僅其三個姐姐 的脂粉費每年就需一千貫錢。至於諸楊的住宅,更是富麗堂皇,非一般官員可比。   楊貴妃雖然過著聽歌觀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但卻時刻提心弔膽,稍有疏失,使玄宗不悅,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楊貴妃曾經兩次冒犯玄宗,以忤旨罪被逐出皇宮。第一次是在天寶五載,楊貴妃被送到其堂兄楊銛家中。由於楊貴妃 去後玄宗心情不佳,半日不思飲食,對左右的人橫加搥撻,於是高力士奏請迎回楊貴妃。楊貴妃見玄宗,伏地請罪, 玄宗才得之如初。第二次是天寶九載,楊貴妃又被逐出宮門,玄宗很快後悔,派人送去御膳,楊貴妃也表示有忤聖顏 之罪,並剪髮一,獻給玄宗。楊貴妃遂又被迎回宮中。儘管有過這兩次曲折,但總的看來,玄宗對楊貴妃還是十分 寵愛。每年十月,玄宗都要到華清宮(在今陝西臨潼)過冬,楊貴妃照例陪同前往。在華清宮修有端正樓,作為楊貴 妃的梳洗之所;還有蓮花湯,專供玄宗沐浴;另有芙蓉湯,是楊貴妃沐浴之所。韓國夫人、虢國大人、秦國夫人等也 隨同前往,並在驪山下修有住宅。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碌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次年六月,叛軍攻破潼關,進逼長安。玄宗問策於宰 相,因楊國忠曾遙領劍南節度使,主張去四川避難,玄宗遂決定逃亡成都。玄宗帶楊貴妃姊妹、太子、高力士等少數 貴族、親信,倉促離京。午時到了咸陽,打前站的宦官王洛卿與咸陽令都已逃走。玄宗與楊貴妃飢餓難忍,無人獻 食,楊國忠買來蒸餅,暫解了燃眉之急。   西行至馬嵬驛,護衛玄宗的禁軍將士飢餓疲憊不堪,怨聲載道。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通過宦官李輔國與太子密謀, 先誅楊國忠,然後宣佈楊國忠是引起禍亂的罪魁禍首。在窮途末路之際,玄宗離不開軍隊的保護,不僅沒有追究軍士 擅殺宰相之罪,反而親自慰勞軍士。   但軍士仍然不滿,陳玄禮說:「楊國忠被殺,楊貴妃也應正法。」玄宗替楊貴妃辯護道:「楊貴妃深居宮中,怎 知楊國忠謀反!」高力士說:「楊貴妃雖然無罪,但楊國忠被殺,楊貴妃還在你身邊,軍士豈能安心!」玄宗自然清 楚,軍隊是否穩定與自己的安危直接相關,於是不得不忍痛割愛,命高力士縊殺楊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一個年 方三十八歲的美麗女子就這樣在逃難途中告別了人世,但亦有一說被縊死的只是一名宮女,楊貴妃本人則逃到日本,到安 史之亂平後,玄宗欲召貴妃回長安,但楊貴妃已淪落風塵,已再無顏面面聖了.

---西施
西施名叫施夷光.她是春秋末期的浙江一帶人氏. 浙江苧蘿山下有兩個村子.分為東西兩村.村中的人大多數姓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 西施經常與夥伴們在江邊浣紗.紅顏花貌.交相輝映.像出水芙蓉那樣美麗.當時的越王勾踐想找美女獻給吳王.聽說西施 有沉魚般的美貌.於是就用了重金聘她. 西施穿上了綾羅綢緞.坐上了華麗的馬車之後.就更顯得婀娜多姿了.許多百姓為了一睹西施的美貌.都湧到郊外的驛館 去迎候.以致路上塞滿了人群. 當時有一個傳聞.說負責招聘西施的范大夫傳令下去:要看美人的人.必須先交一文錢.於是在驛館中設了一個錢櫃收錢. 那錢櫃竟然頃刻而滿!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希望看一眼美麗的西施啊!西施就站在樓上憑欄而立.好像仙女下凡一樣.她在 驛館停留了三日.所得金錢無數.那些錢財全部運回了越國以資助國家財政. 越王勾踐命樂師教西施歌舞儀態.過了三年.讓范大夫帶著西施進獻給吳王. 范大夫見到吳王.跪拜著說: 『東海賊臣勾踐.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內.得善歌舞者.以供灑掃之役』 吳王夫差一見到西施.以為仙子下凡塵.魂魄都丟了!可是伍子胥進言到: 『臣聞: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似.夫美女者.王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吳王哪裡肯聽!馬上把西施收了下來.並在姑酥臺建造春宵宮.在靈岩山上建造館娃宮.還修築大水池.以供美人嬉戲遊 玩.夫差對西施寵愛至極.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頭和排場.吳王還專門為西施修建跳舞的場所.每當西施穿上木屐.腰繫 銅鈴.翩翩起舞的時候.那舞姿令夫差如痴如醉….. 夫差自從有了西施以後.就常常與她一起.帶著樂師們隨意四處去遊玩.不再理會朝政.使勾踐有足夠的時間修養生息.東 山再起. 至於西施的結局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吳滅了以後.勾踐夫人見到西施貌美.心中怕勾踐看上她.於是就將西施放進皮袋 之中沉於江底. 另一種說法是.西施見到聰慧賢明的范大夫時.已經深深愛上了他.而范大夫也鍾情於西施.當吳國滅亡之後.范大夫不要 越王的封賞.而情願終老於江湖.於是趁著夜色帶西施悄然離去.自此不知所蹤.

---貂嬋
貂嬋,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爭權,再加上「黃巾之亂」及軍閥各據一方,弄得天下大亂,朝廷疲於應付。 此時,威鎮一方的董卓趁機吸收各方的殘餘部眾,壯大自己的勢力進而持漢獻帝,左右朝政,號令諸侯。   董卓握有大權之後,姦淫擄掠,無所不為,弄得百姓叫苦連天;有心之士紛紛起兵聲討。司徒王允見董卓氣焰囂張至如此 地步,雖有心捍衛漢室,但也無可奈何,不由得滿面愁容,終日唉聲嘆氣!   王允有一位義女,名為貂蟬,是一個十分善解人意的女孩;不僅外貌姣好,更擅長歌舞,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絕世的美女。 她見王允總是悶悶不樂,很想為他分擔憂愁。可是卻苦無機會;正巧,有一天王允因掛念此事而不能成眠時,獨自一人在花園 散步。突然聽到花叢裏傳來一聲嘆聲,王允吶悶的趨近一看,原來就是亭亭玉立的貂蟬。王允問她「三更半夜,何以在此嘆 呢?」貂蟬答道:「女兒自幼受義父您的照顧,才會有今日,義父的大恩大德實是令女兒沒齒難忘。如今看義父您終日愁眉不 展,女兒卻一點忙也幫不上,只好在這空嘆氣;義父,女兒想,如果義父有什麼需要女兒的,請您儘管開口,女兒一定會為義 父效勞。」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低頭沈思,好一會,深深的嘆了口氣,便又抬頭向貂蟬,說出計畫;原來,王允要她色誘董卓與呂 布。   這位呂布,可非常人,原來他是董卓的義子,十分勇猛驍戰,董卓有了他,簡直是如虎添翼,所以王允才會想出這個離間 計,要減少董卓的勢力;果不其然,當王允將貂蟬紹給呂布時,呂布立即為她的柔情萬種所吸引;而另一方面,王允又找了機 會讓董卓貂蟬,而貂蟬的閉月羞花之貌也使得董卓看得為之著迷。   貂蟬不負王允所托,在董卓父子倆中周旋挑撥,使得他們的間隙日益增大,再加上王從旁搧風點火,使得呂布起了殺死董 卓以得到美嬌娘的念頭;於是,他佈下了陷阱,在北掖門一戰刺死了董卓,終於真正擁有了貂蟬,得償夙願,而王允也完成他 鏟除董卓的計畫。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37: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1000051KK041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