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學制(唔該我要原創的答案~)

2007-10-12 4:02 am
334學制係上年開始實施,即係而家讀中2的學生就是第一年實施334學制的學生~ 5年後,中2的就中6畢業了,而家的中3到時都中7畢業了,我想問,5年後係唔係有兩界的畢業生同時畢業??咁如果係咁,大學學額咪嚴重不足~ 如果唔係咁,政府有咩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回答 (3)

2007-10-12 4:21 am
✔ 最佳答案
他們是同時畢業,但因中2的要讀4年大學,而中3的讀3年,所以大學應該會把畢業生分2級。所以no problem!

2007-10-14 18:54:56 補充:
sor~I was wrong...是同時畢業Gov.'s measure:大學的名額會盡量安排多d,but 競爭會大d.
參考: me!
2007-10-12 4:40 am
1. 是
2. 是
2007-10-12 4:15 am
就334 學制的最新發展情況的
致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意見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強烈批評教育統籌局強行「班級結構重整」的政策綑綁在新高中學制改革之上,企圖借社會及教育界對教育改革的期望,推行其摧毀教育穩定的「縮班殺校」政策。中學「班級結構重整」的政策,受到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反對,受到中學校長和教師壓倒性的反對,但教統局仍然暗渡陳倉,在陳述課程改革等教改進度的文件中插入班級結構重整的內容,這是極不光彩的手法,應該受到強烈的批評和譴責,教統局應該收回文件中有關「班級結構」的段落。
本會於新高中學制及課程改革的第一輪諮詢中,提出循序漸進、謹慎配套的建議,主要精神,在於讓學生在一個穩定的環境裡學習,讓校長和教師在穩定的環境中推動改革。如果空談教改而不顧實況需要的穩定,改革成效勢將成疑;如果一方面在學制和課程中進行改革,但另一方面則以所謂「班級結構重整」來摧毀教育的穩定,則這種新高中學制改革,等同自毀成效,社會期望甚殷的教育改革,將在最後的高中階段,完成中學教育的結業階段,宣告失敗。
【縮班殺校 摧毀改革】
在教統局提交予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中,提及班級結構的一段,閃爍其詞,只說「曾於本年六月,就班級結構重整事宜諮詢教育事務委員會,並將繼續與學界商討。」並沒有承諾聽取議員和學界的意見。更甚的是,文件說「(教統局)的目標是盡快知會校方,根據主導原則下的暫定班級結構」。本會促請立法會議員注意,文件這樣的說法,是否表示局方無視立法會的意見,無視教育界的意見,強行推出其不得人心,破壞與學校關係,最終損害教育改革,損害學生利益的政策?
【一意孤行 損害學生利益】
本會留意到,6月12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教育統籌局以「高中新學制下的班級結構重整」為名提出的政策文件,拒絕因勢利導,拒絕善用學生人口下降的機會分階段推行小班教學,拒絕藉此改善教育質素,而以「縮班殺校」來回應學生人口下降的趨勢,還借「新高中學制」改革的名義,把「縮班殺校」推演至中學去。雖然文件受到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反對,受到當天出席的大部份教育團體反對,但教統局竟一意孤行,拒絕聆聽立法會的意見,拒絕聆聽教育界專業的聲音,等同破壞教統局與校長和教師的關係,對推行新高中學制的改革毫無好處。
【校長教師壓倒性反對教統局 支持小班教學】
既然教統局拒絕真誠諮詢,本會於是直接調查中學校長和教師的意見。有關調查在6月20日開始,進行了10天,得到中學校長和教師迅速回應。調查報告已經公佈,並送交給所有立法會議員,現簡述較主要的結果。本會向全港中學校長發出問卷,並向每間中學隨機調查5位教師的意見,結果在10天之內,共收到129位校長和1405位教師回覆。按學校計,回覆的校長超過全港中學的四份之一,教師則來自全港達四成的中學。
結果顯示,校長和教師的意見極度一致,不受地區、教學語言、開設班數的影響,反對教統局所謂「班級結構重整」,認為應善用學生人口下降的機會,推行小班教學。
調查所得意見已經反映教育界非常清晰的訴求,也和家長意願、立法會已通過的小班教學動議一致。本會呼籲教統局真誠聽取校長和教師的意見,積極回應,制訂推行小班教學的政策。假如教統局仍然一意孤行,繼續所謂「班級結構重整」實為「縮班殺校」的政策,將會嚴重損害局方和校長教師的關係,導致教師人手和經驗流失,使學校陷於許多宣傳等非教學工作之中,在在影響新高中學制的改革,最終損害學生的利益。
【改革不切實際 學生利益受害】

至於新高中學制下的課程改革,本會也表示很大的憂慮。根據教統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有著很強的「報喜不報憂」的傾向。本意見書特別以「通識教育科」和「校本評核」為例說明。
「通識教育科」是一個新科目,三年後(2009年9月)開始所有高中學生必修。去年9月本會就教統局的通識教育科構想指出充滿隱憂,內容龐雜、教學時數不足、教師培訓不足等憂慮,批評教統局步伐急進,未有考慮引入此科所帶來的重大變革及隱憂。本會建議應循序漸進引入通識教育科,待配套條件成熟,並作出檢討、鞏固成果後,方宜列為必修必考科目。不過,最新發展說明,教統局沒有從根本的問題入手,課程策劃沒有改進,評核內容交代不清,而大學卻已把該科列為計算入學試成績的必要條件。明顯的,這又一次是考試主導的手法,與整個教改擺脫「應試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馳。
本會促請立法會議員及教統局留意兩項最新的調查。7月8日公民黨發表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60名中學教師中,超過一半認為現時教師對通識科的課程設計、教學及評核模式,表示並不認識或認識很少,四成半受訪教師憂慮09年起全港高中生必修通識。
7月7日香港教育學院亦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他們調查了27間學校941位教師的意見。42%的中學教師不同意該科應成為核心科目。受訪者認為,教統局最優先要處理的,就是確定新課程的設計,其次是師生比例。只有兩成的教師認為新高中學制的推行步伐是合適的。
種種結果表示,教統局推動新高中學制時只重理念宣傳的策略並不符合教學的現實,教師對高中教改充滿疑慮。本會呼籲教統局與前線教師保持良好的伙伴關係,切勿獨行獨斷推行不得人心的政策,否則,承受這種政策失誤惡果的,將是我們的學生,損害的,是我們的未來。
新高中學制改革的另一個焦點是評核制度。本會促請立法會議員及教統局留意,校本評核的推行步伐和所佔比重,必須因應各科的特質和對教與學的影響,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準備工作。
【校本評核 不得硬闖】
宣傳校本評核時,教統局經常以過去在中學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已有經驗為由,本會必須指出,過去的經驗,固然可以借鑑,但絕對不能照抄,因為未來的「中學文憑考試」,既是學生中小學12年教育的結業試,也是升讀大學的門檻考試,而且是全部學生而不僅是中七學生參加的,學生數目激增3-4倍,涉及所有科目而不僅是部份,包括升學的「主流科目」。本會呼籲教統局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抱著硬闖的心態推行校本評核。
以2007年推行中學會考的中、英文科的校本評核為例,就遇到教師很大的質疑,結果在本年4月,即受影響學生的學習中途修訂政策,教統局和考評局肯不僵化固執,固然應予肯定,但這也反映出當初推出政策時的不足,相同的錯誤絕對不可再犯。本會呼籲教統局及考評局,在接著的諮詢中,以開放的態度聽取教師的意見,以務實的原則照顧香港公開考試的高風險的性質。中英文科的校本評核,應在全面實施前作出檢討,才決定應否及如何進行校本評核。重點是循序漸進,以免讓值得支持的校本評核理念,因急進的改革而異化。
本會促請教統局留意,推行校本評核得法,而不致使正常的教與學受到干擾,小班教學的空間,是唯一的出路。教師培訓也要足夠,不得倉卒推行。理想中的校本評核,應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發揮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但大學學額仍然有限,僧多粥少的升學風險,勢將大大局限校本評核的作用。
【職業導向教育 忽略「真切」的要點】

就職業導向教育的改革,本會曾經提出「務須真切」的重點,只有真切的課程內容才切合學生就業的需要,才可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本會建議當局為開辦職業導向課程的學校作出協調,並提供足夠資源,使有關課程與職場掛鉤,使課程內容符合真切的需要。同時,必須提供明確的資歷認可,保證學生修畢有關課程後,其學歷得到相關行業的承認。
可是,在教統局的文件中,完全沒有交代這方面的進展,而只有輕描淡寫的一句「職業導向教育與香港中學會考及資歷架構掛鉤,讓學生在升學及就業上取得雙重認可」。其實,職業導向教育是否成功,是否受到學生歡迎,關鍵在於是否切合職業需要,如果不符職場需要,職業導向課程只能虛有其表,名不副實,「雙重認可」只能徒具形式。本會擔心,教統局推行職業導向課程,沒有抓住以上重點,起碼是沒有認識其重要性,以為打造「應用學習」的新名稱就可吸引學生,而只把這項改革視為一般的學科課程改革,這不免使人擔心職業導向教育的成效。
【有必要另設職導中英數】
本會亦曾建議,教統局應增設另一套核心課程,即:職導中文科、英文科和數學科課程,供學生選擇。同時保留「小毅進」課程,從過去數年參加「小毅進」課程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可見,此課程有保留必要,可以保障學生除參加高中會考外,還有其他升學的出路。不過,教統局的文件第19段,提出所謂「成功元素將融入新高中課程內,而新高中的中、英文課程架構將包含實用傳意技巧」。在中、英、數這些基礎能力科目中,這種以新高中主流課程包含職業導向課程的取向,即以新高中課程統一職業導向課程,是不利選修職業導向課程的學生的。本會呼籲教統局重新考慮另設職業導向中、英、數科目的建議。
【特殊教育改革 忽視改善師生比例】
就新高中學制下的特殊教育安排,本會曾提出落實配套等建議,其中一項為改善師生比例,可惜受到教統局忽視。現時香港特殊學校的每班學生人數自1960年代至今未有調整,已嚴重影響教學質素,損害學生利益。當局引入新高中學制和職業導向教育,課程更強調個別化學與教的進度,但教統局的文件卻只提及加強教師培訓,與家長協作等,對改善師生比例隻字不提,本會認為教統局沒有回應問題的要點。本會仍然要求當局承諾從速降低特殊學校每班學生人數,特別是輕度智障學生每班二十人的比例,以便改善學習環境,讓特殊學校順利過度到新高中學制。
教師培訓方面,假如學校採用校內教師教授職業導向課程,本會認為其學術評審及資歷認可的工作應由獨立機構處理,不應由現有的課程提供者為該教師進行審批,以避免利益衝突。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51: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1000051KK031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