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為官多年後~終於拋開名利~歸穩田園~請講你明白陶淵明先生歸隱後快樂心情和原因嗎

2007-10-12 3:35 am
陶淵明為官多年後~終於拋開名利~歸穩田園~請講你明白陶淵明先生歸隱後快樂心情和原因嗎

回答 (3)

2007-10-12 3:46 am
✔ 最佳答案
官場生活黑暗.互相勾結貪污賄賂,唔適合陶淵明這種為人正直的人.
而陶淵明做官只為求2餐.不想違背自己良心做這些事.
因此離開官場變得一身輕(什麼覺得衣服輕飄o個2句),心情舒暢
能和家人過著單純的田園生活
和農夫閒談農事.不用互相猜疑.
2007-10-12 3:52 am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陶淵明如活在今天,包袱會比較輕一點,不須要顧慮孔夫子那一套,政府攪得胡塗腐敗就拉它下來,不怕背上大逆的罪名........
參考: 腦子
2007-10-12 3:42 am
賦歸田園的陶淵明

  陶淵明是晉代第一大文學家,也是歌詠自然的開山詩祖。他喜歡蘭花、又愛飲酒,他曾說他自己不喜歡說話、不羨慕榮華、喜歡讀書卻不求甚解、不解音律卻喜歡彈琴,他就是如此率真而有個性的人。

  在唐代以前,他的詩作被視為是二流的作品,並不受人重視。直到宋代,才被視為「大家」,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或許就因為他的名聲在當時並不顯赫,使他雖生在有信史可以考證的時代,但有關他的出生、名字、家世、生平等竟也人言人殊,沒有定論。不過他高潔的個性,以及在文學方面的特殊表現卻是不容置疑的。

  晉代是中國歷史上相當混亂的時代,自東漢末年開始,中國就一直處於戰亂中;而原被漢武帝趕到塞外的胡人,則又逐漸南移。後來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終於結束了百年來的戰亂,但晉開國不久,即有八王之亂,又使中國陷入混亂,終於招來北方胡人南侵,晉不得不避禍江南。

  各族胡人先後占據北方及西蜀,前後達一百三十五年。在這段期間,由於戰禍連年,許多人寄情老、莊,終日清談不與現實社會接觸,縱情自然,表現出很強烈的厭世思想。而佛教思想也趁著亂世,迅速地傳播發展起來。使人們的生活日趨靡爛、競尚浮華,人生觀也趨向厭世。陶淵明生長在這種時代,眼見自己的國家衰亂不振,又常有外族的侵擾,他既無法改變現實又不願同流合污,於是只好悄悄地躲到大自然的懷抱中「飲酒、作詩」,而留下許多描寫自然的不朽詩篇。

  從少年時代開始,陶淵明的家境就一直不太好,結婚生子後,一方面為了養家餬口,一方面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曾擔任過州祭酒、建威參軍及彭澤令,不過每個工作維持的時間都很短,尤其是彭澤令,只做了八十幾天,就做不下去了。他覺得挨餓還比做官舒服,於是找了個藉口辭官回家。辭官之後,陶淵明便專心的做個農民,不再做官了。

  種田固然很辛苦,還有許多天災會影響收穫,但在精神生活上,卻是愉快的。偶爾,他還能到附近的廬山去遊觀山水。在這段期間,他將全部的精神寄託在詩和酒上,留下許多詩作。例如最膾炙人口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從陶淵明的詩來看,他晚年的生活更加困苦,再加上劉裕篡晉,以宋代之;在那個忠君思想深入人心的時代裡,陶淵明心裡的痛苦可想而知。因此他晚年的作品,時時流露出有志未伸的吶喊。

  但是現實生活的困頓,並沒有使他變得悲觀、厭世,他仍然能夠坦然的接受這種貧困的生活,謹守自己的理想,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他將死之前,還能瀟灑的寫下「自祭文」及「挽歌辭」,充分顯示了陶淵明看破生、死,既不悲觀也不厭世,處處順應自然的達觀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所流露出求真的態度,投身自然、擁抱自然的達觀精神,或許就是千百年來深深吸引讀者的魅力所在。
參考: 博客來書店!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47: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1000051KK029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