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是指什麼

2007-10-12 12:27 am
華夏是指什麼???

回答 (2)

2007-10-12 6:24 am
✔ 最佳答案
在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上,以禹為代表的夏後族起過重大作用。夏後族以華山作為自己的活動中心,所以又獲得了華夏族的稱號。今天,人們用“華夏”來代表中華民族。“華夏子孫”也是海外華人感到自豪的光榮稱號。
華夏族是個逐步融合化擴大化的概念。西元前4000年﹐青藏高原居住著古藏緬族﹐河西走廊和黃土高原北部居住著夏族(首都今寶雞市)﹐晉南關中洛陽一帶居住著華族(首都今淮陽縣)﹐淮河以南和漢江流域居住著蚩尤的先人。西元前2700年夏族領袖黃帝東進﹐戰勝華族領袖炎帝﹐並在今新鄭縣定都﹐後來二族將漢江和淮河的領袖蚩尤滅掉﹐佔據整個中原﹐華夏二族逐漸融合成華夏族。禹的兒子啟破壞禪讓制﹐建立了聯邦制的夏王朝﹐定都登封縣﹐這是華夏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政權。夏國所直屬的領土只包括中原和晉南﹐夏族老家黃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已經被藏緬族和吐火羅人佔據﹐遺留在當地的夏族接受異族的殖民統治。

  西元前1550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帶的商部落(當時稱東夷)滅掉夏中央﹐成了中原的主人﹐領土比夏朝多了徐州和山東西部。東夷在血緣上介於華夏族和通古斯族之間﹐外貌上與華夏族區別不太大﹐他們的區別主要在文化上﹐可稱為華夏別支。經過500年統治﹐商部落完全華夏化。

  西元前1050年﹐周部落滅商中央﹐建立了強大的周朝﹐周的領土比商朝多了關中和燕國。至於周的說法有兩個﹐一說周部落是華夏族的一支﹐居住今太康縣﹐後來遷到關中﹐經常與藏緬族的羌族和吐火羅打仗﹐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西戎的因數﹐文化理念與中原華夏開始有所差別﹐但作為華夏族在關中的移民﹐血緣上文化他們仍然是以華夏族為主體﹔二說周部落是西元前2006年逃難來到甘肅的蘇美爾人。不過有人說蘇美爾人是西元前3100年由河西走廊移民到兩河流域的夏族的一支。秦也是東夷一支﹐戰國時期也徹底華夏化。楚國(統治階級是黃帝系祝融氏後代﹐國民則屬於蚩尤後代)與華夏族則有濃厚的血緣親屬關係﹐但文明落後(與東夷相似)﹐不過也于戰國時期完全華夏化。

  秦滅六國﹐華夏族與楚人相融合﹐秦始皇將大量華夏族楚族移民到河套﹐所以後來的匈奴﹑西部鮮卑的國民中都很多華夏族血緣者。西漢時期﹐一個以華夏族為基礎的新民族(漢族)產生了。漢代漢族是由華夏族與東夷族﹑楚族融合而成的﹐也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說一下南朝漢族﹐在秦嶺淮河和揚州-鎮江-溧陽-宣州-黃山-九江-武漢-常德-懷化-百色一線之間﹐自秦漢以來都有大量漢族移民。比如楚國在戰國時期完全華夏化﹐四川被秦國佔領後也逐步華夏化﹐成為漢族的一部分。還有南京一帶自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安史之亂﹑靖康之難﹐中原南遷的漢族移民逐漸超過了超過了當地吳蠻。(雲南漢族最初是明朝穆英率領下的南京移民﹐後來清朝實行"改土歸流"﹐大量四川漢人湧入)所以這一區域漢族血統有90%﹐超過了北方漢族。

  至於蘇南-浙江-江西-湖南則最多有60%的漢族血統﹐所以吳語﹑贛語﹑湘語難懂。上海-蘇南自泰伯入蘇州以來就是華夏族-吳蠻雜處﹐後來北方戰亂南逃至此的漢族人逐漸增多﹐超過了當地吳蠻。浙江以前屬於越國﹐後來被華夏化的楚國滅掉﹐越人南潰﹐漢族湧入與山越(不屬於百越而屬於苗瑤語系的民族﹐佘族的祖先)雜居。湖南﹑江西則是漢族與大量武陵蠻(苗瑤族的祖先)﹑少量雲夢閩越族雜居。不過咱們說句題外話﹐在血緣上和體表特徵上南蠻比百越更接近漢族﹐這也是閩粵漢族與其他漢族顯著不同的根據。

  閩粵則可能有大量的百越族血統。福建人無疑具有閩越族血統﹐雖然漢武帝滅閩越後很多閩越土著和貴族被強制遷移到江淮和雲夢﹐但是當時的漢族人仍然少於閩越族土著﹔直到後來大量固始漢族南遷﹐漢族才與土著人口相等。所以福建人的漢族血統充其量不超過60%﹐這註定了福建人有更多的百越特徵。而兩廣可能有更多的南越族血統﹐這一點從他們跟越南人相似可以看的出來。兩廣至多有50%的漢族血統。粵語﹑壯語﹑閩南話-閩北話難懂﹐可見一斑。

  金建國初期女真族有60萬人口﹐後來入主中原的女真族有40萬人﹐而金國治下的漢族人有4300萬。金滅亡後﹐漢族人懷著對金人滿腔仇恨﹐將殘留在華北的女真人無論男女老幼統統殺死。很難想像當時對女真恨之入骨的漢族殺之惟恐不及﹐居然會跟女真通婚﹗

  蒙古帝國全國蒙古族人口不到150萬﹐散佈於亞歐大陸﹐而進入中原地區不會超過50萬。而元朝的漢族人口有9730萬﹐完全是壓倒優勢。元亡後﹐朱元璋對留在中國土地上的蒙古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雲南的蒙古人嚇的改了自己的民族屬性﹐幾百年來不敢說自己是蒙古人。

  說南北朝時有民族的融合倒還說的過去﹐因為雖然在民族仇殺中羯﹑匈奴﹑氐﹑羌整個民族在中國被殺絕了﹐但是鮮卑族的的確確融進了漢族。但是在宋元時代﹐胡漢矛盾比抗日時期的中日矛盾要尖銳十倍﹐純粹是民族間的一場血腥大屠殺﹐根本沒有民族融合的條件。雖然胡人在戰爭初期取得主動﹐但是由於胡人意志的退化﹐胡漢人口對比的懸殊﹐胡人政權最終滅亡﹐並且在滅亡後遭到了漢民族報復性的血腥大屠殺﹐留在中國本土的胡人基本上被殺。(明初清初﹐由於中原瘟疫和戰亂造成人口銳減﹐山西洪洞縣城西大槐樹移民遷往中原﹐這是歷史上一次有名的北方漢族大遷移)。滿族是金政權進入中原後留在東北故土的女真人的後代﹐到了本世紀﹐基本上融合於漢族﹐這算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200萬滿族人融合於3億人口的漢民族﹐基本上改變不了漢民族的屬性。所以漢民族是相對純正的民族。

  漢代﹐華夏族與南蠻融合成漢族﹐漢族形成。從此綿延至今﹗隋朝時﹐鮮卑族融入了漢族﹐形成新漢族。新漢族與漢代漢族文化上﹑血緣上一脈相承﹐沒有太大差別﹐但差別還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漢賦與唐詩的差別。世界上沒有絕對純種的民族﹐只有相對純種的民族。相對純種的民族有漢族﹑藏族﹑大和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傣族﹑希臘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雜種有印度斯坦族﹑英格蘭族﹑法蘭西族﹑韃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亞族等。

  種族與民族是不一樣的﹗以血緣劃分﹐世界上有四個種族﹕黑﹑白﹑黃﹑棕﹔在同一種族內部﹐按照血緣遠近和文化的不同又分為多個民族。白種人內部差異很大﹐分印歐﹑烏拉爾﹑高加索﹑阿勒泰﹑閃米特含米特共5個亞人種。其中﹐斯拉夫﹑日爾曼﹑拉丁﹑希臘﹑阿爾巴尼亞﹑凱爾特﹑塞種屬於印歐人種﹐愛爾蘭-威爾士-蘇格蘭-高盧屬於凱爾特人﹐伊朗-塔吉克-阿富汗-印度斯坦屬於塞種人。芬蘭-匈牙利-保加爾人屬於烏拉爾人種﹐黃白混血的突厥人屬於阿勒泰人種(含有大量的黃種人北亞族群的血液)﹐猶太-阿拉伯屬於閃米特含米特人種。德國和北歐都是日爾曼人﹐英格蘭民族是來自德國的盎格魯-撒克森部落的日爾曼人和直接從北歐或輾轉法國北部來到英國的諾曼部落的日爾曼人的混血﹐美國統治民族和主體民族則是來自英格蘭的移民。

  按血緣關係和文化關係劃分﹐黃種人內部分北亞族群﹑通古斯族群﹑漢族﹑藏緬(南蠻)族群﹑苗-瑤-佘族群﹑百越族群﹑南亞族群﹑南島族群8個分支。南島族群屬於黃種人和棕種人的混合﹐所以皮膚稍黑。愛基斯摩族﹑勘察加族﹑布裏亞特蒙古族﹑新疆青海蒙古族﹑圖佤族屬於北亞族群﹔蒙古族﹑鮮卑族﹙錫伯族﹚﹑契丹族﹙達斡爾族﹚﹑滿族﹑朝鮮族﹑大和族屬於廣義通古斯族群﹔藏族﹑緬甸族﹑羌-彝-哈尼族﹑土家族﹑基諾族﹑納西族﹑白族﹑蜀人﹑巴人﹑楚蠻﹑吳蠻屬於藏緬(南蠻)族群﹔苗-瑤-佘族﹔華南古越族(壯-侗-布依-黎-京族)﹑傣族-老撾族屬於百越族群﹔柬埔寨高棉族﹑中國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印度南部蒙達族屬於南亞族群﹔馬達加斯加族﹑馬來西亞-菲律賓的馬來族﹑印尼的爪哇族﹑臺灣的高山族﹑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和新西蘭的毛利人屬於南島族群。平埔族應該是大陸渡海過來的古代百越族與當地土著南島族群的混血。京族是以百越後裔駱越-僚為主體﹐同時也加入了南島族群印尼族的占人﹐和南亞族群的高棉人﹐及少量漢人而重新組合而成的新民族群體。大和民族的人種更接近南島﹐但語言更接近通古斯。最早居住在日本的是阿伊努人的祖先蝦夷人﹐屬於南島民族﹐對大和民族影響極小﹔繩文時代﹐受黃帝南漸的影響﹐暗黃色皮膚的百越被迫南遷﹐一部分遷移到了日本﹐這些人構成了今和族的血緣的40%﹔接著淺黃色皮膚的通古斯民族經韃靼海峽進入日本北部﹐由於人數太少﹐對大和民族血緣影響甚微﹐但是對日語有一定影響﹔彌生文化時代﹐前三世紀﹐韓族遷入日本西部﹐並於250年將日本統一﹐將大量通古斯語言融於日語﹐這批韓族佔有今和族血緣的20%﹔同時中國的南蠻(吳蠻)大量遷移日本西部﹐將吳音帶入日本﹐吳蠻占今和族血緣的20%﹔另外中國的漢族在秦朝﹑唐朝﹑明朝都曾經零星遷入日本﹐比如徐福東渡﹑鑒真東渡﹑朱舜水東渡等﹐將漢音﹑唐音帶入日本﹐不過對日本血緣基本沒有影響。
 
參考: 中華復興網
2007-10-12 12:35 am
華夏與異族
在周代,國君的姓氏和血緣備受重視。周初分封的前各朝後裔國、周王族姬姓國,以及周朝建國時的功臣受封國,均被列為「華夏」。而其他姓氏的國君,都被視為異族。
夷、蠻、戎、狄匯入中原華族
周朝後期,王室衰微,諸侯爭立。四週各族,即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紛紛起兵,並向中原匯聚。

歷經春秋戰國500餘年的紛爭與融合,稱霸西戎的秦國終於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漢朝取代秦朝而立。生活在秦、漢統一政權之下的人民,被稱為秦人、漢人,也有時被稱為華人,此時期的華人包括了許多原先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族群。


收錄日期: 2021-04-14 00:48: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1000051KK016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