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時間」一詞是比較新(近百年)的詞彙,廣府人一直都把它讀成「時諫」,只是突然間在八十年代初期,有人說要讀「時艱」才正確,引起一場爭論,「時艱」讀音雖然有所依據,但是還有很多惹人質疑的地方,所以本人認為讀「時諫」才符合廣府話的傳統及標準。
其實廣府話有很多發音都會有轉調,然後一直廣泛地被人接受,代代相傳,變成正統,既然大部份人都是讀「時諫」,也接受了這讀音,為何硬說要讀「時艱」才正確,這等人可能自以為有些學識,但根本不明白粵語的發展原則。舉個例說,香港每個人都會讀「朱古力」為「朱沽礫」,我們不會突然說讀「朱鼓歷」才正確,有人可能會說「朱古力」是翻譯,是個例外,讓我再舉另一例子「蚊」,很多字典所記的「正音」是「文」,我們會否朗讀「蚊」時,把它讀成「文」?
講開又講,近十多廿年,有個在某大學的某教授提倡甚麼「正音運動」,又上電視又出書說甚麼字的正音是甚麼云云,例如,「橙」要讀「殘」,「綜合」要讀「眾合」,姓「任」要讀成「淫」,此舉引起文化界的激烈爭論,因為他主要引用的是一千年前的「廣韻」,「廣韻」記錄的只是當時的洛陽口音不是粵音,而他也沒有引用的標準,似乎喜歡引用便引用,喜歡怎讀便怎讀,從而意圖「糾正」粵語千百年世代相傳的讀音,這樣只會製造語音混亂,我們有些許知識及常理的人也當反對這「病毒音運動」。(可歎的是那些掌管香港教育的人,竟然連僅餘的知識及常理都沒有,盲目跟從,要學生學這些正音...)
當然,如果是真的讀錯了字,我們便必須更正,讀「正音」是基本溝通的要素。
有關「時間」讀音爭論,這裏有一篇很好的文章:
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TalkVirusPronu/page200706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