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自然界中,蛙類主要食物為昆蟲及蜘蛛等,其幼生期蝌蚪則取食水中腐植質,青蛙類除食物競爭外,更必須防禦捕食性天敵,在樹上常遇到蛇類攻襲,有時遭到鳥類攻擊。蝌蚪也受到水棲昆蟲及節肢動物的獵捕,諸如紅娘華及蜻蜓的幼蟲水躉,還有螯蝦亦會捕食,而其最大敵人則是人類,但由於工商業急遽發展,威脅其生存環境,因此青蛙在自然界中扮演天敵捕食昆蟲等,亦扮演被其他天敵捕食之角色。青蛙繁殖時由雄蛙鳴叫吸引雌蛙前來交配,鳴叫具不同意義,大部份蛙類只在繁殖期才鳴叫。被敵人攻擊時,稱為遭遇叫聲。當雄蛙被其他雄蛙誤抱時,會發出釋放叫聲。雄蛙要吸引雌蛙注意時,會發出求偶叫聲,若雌蛙已上門則發出配對求偶叫聲,以增加雌蛙與雄蛙交配慾望。若先發出一聲領域叫聲,再發出一連串求偶叫聲,稱為多功能的複合叫聲。繁殖地點依種類而異,有樹上、地面、溪流、山澗、靜水、竹筒。既然我們已瞭解其部份行為及棲息場域,下面就大坑周遭常見的種類舉出數種供吾人參考。
白頷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體長5~7㎝,體色褐色,腹部白色,背上具數條深色縱紋,並夾有一些黑斑,吻尖至瞳孔到鼓膜後方具一黑條紋,上唇白色,四肢具黑色條紋,後肢股部內側具黑白相間的網狀花紋。蝌蚪褐色,吻尖具一個白斑點。繁殖期時為3~10月,雄蛙在水邊植物體鳴叫,有時一隻雌蛙與多隻雄蛙一起交配產卵,雌蛙將泡沫卵產於植物體,泡沫卵黃色,一次產400~500顆卵,泡沫卵常遭蒼蠅卵寄生。分布於臺灣全島丘陵地竹林、樹林、果園、濕地,族群數量多。
白頷樹蛙
拉都希氏赤蛙Rana latouchii 體長4~6㎝,體紅棕色或褐色,腹部乳白色,背側摺粗,又稱闊摺蛙。體側具多黑紋,膚上有具多數顆粒,顆粒上具多數鈣化刺。四肢具黑紋。蝌蚪棕綠色,具多數深色斑點。繁殖季為集中於秋冬,在流動緩慢的渠溝或溪流等地繁殖,適應力強,繁殖期,雄蛙躲在石縫或草根下鳴叫,會成群遷移到水池附近。由於競爭激烈,前臂肌肉發達。一次產 900~1500顆卵。廣泛分佈於臺灣全島的山區、平地池塘、水溝、沼澤、溪澗、稻田。
拉都希氏赤蛙
澤蛙Rana limnocharis體長4~6㎝,體色變化大,褐色到青褐色,甚至全身青色,有些個體具背中線,皮膚具短棒凸起,腹部乳黃色,四肢具斑紋,唇部具三條深色縱紋,雄蛙具單一鳴囊,鳴囊中間具一個分隔,被誤認為有一對鳴囊,繁殖期,雄蛙鳴囊黑色,雌蛙白色。蝌蚪棕綠色,並具深色斑紋。適應力強,有水的地方,無所不在,臺灣最普遍的蛙類,產700~1600顆卵。廣泛分佈於臺灣全島低海拔水稻田、沼澤及水溝。
澤蛙
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眼周具一圈黑色突起,像帶黑眶眼鏡,因此稱之為黑眶蟾蜍。腳趾末端黑色,體長6~7㎝。體色變異大,黃棕色、黑褐色或灰黑色,有些具不規則棕紅色斑。皮膚粗糙,除頭頂外佈滿粗糙不等疣粒,疣上具黑棕色角質刺。鼓膜大,眼後具突起腺體,為毒腺。廣泛分佈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常出現於住宅附近、稻田、空地。繁殖是2~9月,對環境適應力好,遮蔽性好的水池,可能聚有百隻黑眶蟾蜍。雄性間競爭激烈,亦有5、6隻雄蟾同時抱一隻雌蟾。
黑眶蟾蜍
由於動物中,從魚類到哺乳類,有許多種類是以昆蟲或主要以昆蟲為食的,其中消滅害蟲作用較大的是某些鳥類,其次是兩棲類、魚類、爬蟲類和哺乳類中的食蟲目和翼手目。而兩棲類動物以捕食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尤以昆蟲為多,因此本文藉由其繁殖行為、棲地及常見青蛙種類而知其大概,在利用其作為天敵防治害蟲的觀念前,更應注重其棲息地之多樣性保育,才有助於該類天敵之永續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