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三國演義之讀後感
這本書再國中的時候就已經讀過一遍了,那一次也是因為要寫讀書心得,但這次讀起來的感覺又不一樣了,看法也有稍微的改變了,之前不管別人怎麼說就是唯獨只喜歡蜀漢而已但是這次對於不喜歡的人物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了,例如周瑜就是其中一位,以前都只認為諸葛亮是最棒、最厲害的,但這次看完了之後覺得他也蠻厲害的,雖然說諸葛亮在我心中還是佔了很大的地位,但至少他再我心中也開始有一點點的地位,以前只偏好於蜀魏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因為從小聽的三國演義的故事都是說蜀漢是最好的,受其影響而對曹魏、東吳有所偏見,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我的思想逐漸獨立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想法了,所以對一些人物也開始有了不同的認知和了解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在劉備、關羽和張飛身上深深的體會到什麼是古時候人家所說的忠和義,有時候有些人也許會為了利益或是處於困境、遭到威脅而忘了忠、義兩字,做出一些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事情,然而這些忠和義在我們現今的社會當中已經很難在看見,很難再看到如此忠肝義膽、如此講義氣的人了,真的是受人尊敬和佩服,因為結拜而願意為彼此犧牲生命,這種英雄豪傑的氣概哪裡還能再找到呢?真的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有時候我常在想,人生能遇到如此講義氣的朋友嗎?不要多,一個就好了,能嗎?這些問題在我的腦中已經想過很多遍了,但每次的答案都有些不同,要遇到一個這樣的朋友真的要靠緣分嗎?還是要去找朋友來建立呢?到現在我都還未想出一個確切的答案,真的很困惑,或許吧,可能是我年紀還不夠,走的人生還不夠長,人生經驗還不夠,沒辦法想的夠透徹,如果人生真的能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那該有多好啊!能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是多難找啊!在這本書中我也看到了為了利益而背信望義、見利忘義的例子,呂布就是一個例子,他看到赤兔馬和金銀財寶就貪圖利益而將義父丁元給殺害了,雖然說「貪」世人的本性,但不顧親情的貪就知的很過分了,真的是標準的牆頭草,哪邊有利就往哪邊倒,這一點真的令我嗤之以鼻,若換作是我,絕對會先把親情擺第一,義氣擺第二,利益排第三,呂布的這個行為真的令我唾棄,但是也不能只說他的缺點,他也是有好的一面,像是打仗,他驍勇善戰,真的很厲害,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聖賢,難免會有缺點,但整體來說,雖然沒有劉備、關羽和張飛的好,但呂不還算可以,沒那麼討厭。
在「揮淚斬馬譏」這一篇當中,我看到了孔明執法的公正,雖然說法律不外乎人情,捨不得將他處死,但為了使人民心服,他不得不公正的執法,換作是我,真的很難抉擇,若是要法律,就得不顧親情或有情;若是要親情或有情,就得放棄法律,真的令人左右為難,但他若不照著法律走,有怎麼能讓人民心服呢?畢竟他底下還有這麼多人要帶,他的堅決簡直就像是個包青天,如此的鐵面無私,難怪會受到人民的尊敬與愛待,,而他自己本身因為用才不當而導致打了敗仗,必須接受軍法的處分,但他不因為自己是成象而有所逃避自己必須接受的處分,被降職三等,真是標準的以身作則,再回到我來說,我是個一班之長,平常就需要幫風紀管秩序,但是每次只要是自己的好朋友再講話時總會爭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看不到、聽不到,每次都說要記他們,卻又都會偏心、心軟,總是說說而已,都做不到,因為是好朋友,所以都記不下去,其實我自己也反省過很多次,每次都想著同樣的問題,若我每次都這樣做,那其他同學又怎麼會對我心服呢?但每次反省完,下次又心軟了,看到孔明這樣的決定,真的覺得自己還吃芽大截,還有待進步,真的很佩服他能做到這種程度。而孔明的用計也令我相當的佩服,他的用計在加上他的神機妙算,應該就是他能如此厲害的主要原因吧!他在運用戰術、計謀方面也值得讓人學一學看它到底是如何使用的。而留備也相當的幸運,能得到孔明這樣一個人才,真是他一生最大的福氣,讓當時能成為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真是不簡單。
再一次讀完之後,真的覺得他百讀不厭阿!一本書能從以前一直流傳到至今必定有其精萃之處,一本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書真的很值得去讀它,雖然其內容並非完全正史,但重要的是讀完後的感覺、啟發和省思,這些都是不會變的,真的是一本相當好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