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報告的感想 (20點)

2007-10-11 4:09 am
可唔可以幫我做一個400字關於三國演義既閱讀報告的閱後感想。
(20點)

回答 (3)

2007-10-11 4:16 am
✔ 最佳答案
三國演義之讀後感

這本書再國中的時候就已經讀過一遍了,那一次也是因為要寫讀書心得,但這次讀起來的感覺又不一樣了,看法也有稍微的改變了,之前不管別人怎麼說就是唯獨只喜歡蜀漢而已但是這次對於不喜歡的人物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了,例如周瑜就是其中一位,以前都只認為諸葛亮是最棒、最厲害的,但這次看完了之後覺得他也蠻厲害的,雖然說諸葛亮在我心中還是佔了很大的地位,但至少他再我心中也開始有一點點的地位,以前只偏好於蜀魏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因為從小聽的三國演義的故事都是說蜀漢是最好的,受其影響而對曹魏、東吳有所偏見,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我的思想逐漸獨立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想法了,所以對一些人物也開始有了不同的認知和了解了。

讀完這本書後,我在劉備、關羽和張飛身上深深的體會到什麼是古時候人家所說的忠和義,有時候有些人也許會為了利益或是處於困境、遭到威脅而忘了忠、義兩字,做出一些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事情,然而這些忠和義在我們現今的社會當中已經很難在看見,很難再看到如此忠肝義膽、如此講義氣的人了,真的是受人尊敬和佩服,因為結拜而願意為彼此犧牲生命,這種英雄豪傑的氣概哪裡還能再找到呢?真的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有時候我常在想,人生能遇到如此講義氣的朋友嗎?不要多,一個就好了,能嗎?這些問題在我的腦中已經想過很多遍了,但每次的答案都有些不同,要遇到一個這樣的朋友真的要靠緣分嗎?還是要去找朋友來建立呢?到現在我都還未想出一個確切的答案,真的很困惑,或許吧,可能是我年紀還不夠,走的人生還不夠長,人生經驗還不夠,沒辦法想的夠透徹,如果人生真的能有一個這樣的朋友那該有多好啊!能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是多難找啊!在這本書中我也看到了為了利益而背信望義、見利忘義的例子,呂布就是一個例子,他看到赤兔馬和金銀財寶就貪圖利益而將義父丁元給殺害了,雖然說「貪」世人的本性,但不顧親情的貪就知的很過分了,真的是標準的牆頭草,哪邊有利就往哪邊倒,這一點真的令我嗤之以鼻,若換作是我,絕對會先把親情擺第一,義氣擺第二,利益排第三,呂布的這個行為真的令我唾棄,但是也不能只說他的缺點,他也是有好的一面,像是打仗,他驍勇善戰,真的很厲害,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聖賢,難免會有缺點,但整體來說,雖然沒有劉備、關羽和張飛的好,但呂不還算可以,沒那麼討厭。

在「揮淚斬馬譏」這一篇當中,我看到了孔明執法的公正,雖然說法律不外乎人情,捨不得將他處死,但為了使人民心服,他不得不公正的執法,換作是我,真的很難抉擇,若是要法律,就得不顧親情或有情;若是要親情或有情,就得放棄法律,真的令人左右為難,但他若不照著法律走,有怎麼能讓人民心服呢?畢竟他底下還有這麼多人要帶,他的堅決簡直就像是個包青天,如此的鐵面無私,難怪會受到人民的尊敬與愛待,,而他自己本身因為用才不當而導致打了敗仗,必須接受軍法的處分,但他不因為自己是成象而有所逃避自己必須接受的處分,被降職三等,真是標準的以身作則,再回到我來說,我是個一班之長,平常就需要幫風紀管秩序,但是每次只要是自己的好朋友再講話時總會爭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看不到、聽不到,每次都說要記他們,卻又都會偏心、心軟,總是說說而已,都做不到,因為是好朋友,所以都記不下去,其實我自己也反省過很多次,每次都想著同樣的問題,若我每次都這樣做,那其他同學又怎麼會對我心服呢?但每次反省完,下次又心軟了,看到孔明這樣的決定,真的覺得自己還吃芽大截,還有待進步,真的很佩服他能做到這種程度。而孔明的用計也令我相當的佩服,他的用計在加上他的神機妙算,應該就是他能如此厲害的主要原因吧!他在運用戰術、計謀方面也值得讓人學一學看它到底是如何使用的。而留備也相當的幸運,能得到孔明這樣一個人才,真是他一生最大的福氣,讓當時能成為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真是不簡單。

再一次讀完之後,真的覺得他百讀不厭阿!一本書能從以前一直流傳到至今必定有其精萃之處,一本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書真的很值得去讀它,雖然其內容並非完全正史,但重要的是讀完後的感覺、啟發和省思,這些都是不會變的,真的是一本相當好的書。
2007-10-13 3:08 am
You are in HKUGA college???

If yes. What is your name??? What class are you in???
2007-10-11 4:18 am
《三國演義》

書名:《三國演義》


反論三國──讀《三國演義》有感


我們一向認為三國中尊劉抑曹的正統觀念是顯而易見的,以至於人們給關帝立祠,給曹操塗成白臉。然而,若仔細閱讀對忠奸人物尤其是魏蜀雙方的描寫,讓人感到羅貫中似乎另有深意。


作為正面代表的關羽,固執倨傲,粗疏狹隘,怎可稱為英雄?儘管他夜讀春秋,卻不明大義,優柔寡斷。華容道擅放曹操,又以辱罵孫權破壞了吳蜀聯盟,這種武夫被稱做英雄實在是笑話。在與魏將徐晃的交鋒中,關箭傷未癒,徐致以問候後坦然表示不能因私費公,多麼鮮明的對照。漢室正統皇族劉備,看似忠厚誠懇,可從羅筆下的尊劉裏卻能看出許多破綻,使人感到劉備的人格頗值得玩味。他貌似懦弱,但吞併同族兄弟卻毫無愧色,而臨終托孤,擲兒於地都顯示出他的虛偽本相。他逃離荊州時攜帶大批老弱百姓同行,這難以用愚蠢的仁義愛民和求慕德政來解釋,焉知他本意不是迫行動遲緩的難民阻擋曹軍追擊?蜀漢打著復興旗號,從未眾望所歸,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諸葛亮與關張的關係就始終不睦,黃趙馬三人雖名列五虎,卻未受重用。更不必說孟達等人的心懷異志,相比之下,西川降將龐德在歸降曹操後,被洗腦成了死忠於曹魏的大將,很能說明蜀漢的用人政策存在問題。


以這樣的政權光復中原?談何容易。守成就已大不易。一個人清楚地認識到了此節,他就是諸葛亮,一個已被神化的人物。事實上他不顧國力差距,再三發動徒勞的對外戰爭中,除了無關大局的戰術性勝利以外全無進展。他的動機恐怕不能僅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或承先帝遺願來自圓其說,否則無疑與他對天下大勢的精闢分析相矛盾。諸葛亮是否用意在於以伐魏為藉口維持自己對軍政大權的掌控呢?在承平時節,他將面臨不得不還政於劉蟬的難題,因此他必須保持對魏的攻勢。結果就是蜀之元氣在連年兵戈中消耗,魏滅蜀時並未花太多力氣。諸葛亮的隱居時期,就能看出他是個很愛惜羽毛且私心較重的特點,他協助劉備更多的是一種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計算心態,和禮賢下士無關,論禮賢下士,曹操更甚於劉備。諸葛亮如果投入曹操陣營,當然不會像在劉備手下呼風喚雨。他沒有郭嘉等和曹操的深厚情誼,而曹操本身就是一世梟雄,能給他的空間極為有限,早期的司馬懿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諸葛亮應該是一個善於名利雙收的政客,鞠躬盡瘁云云,好聽而已。被嘲笑的劉蟬果真是個弱智麼?相反,他是整部三國裏最聰明的人物,他的蜀帝生涯都在危機環伺中度過,他懂得裝糊塗、扮弱者,能放任強人教父諸葛亮以求平安,能樂不思蜀來保全性命,他的智商不可低估。


但如果說這是羅貫中要維護讚賞的正統,似乎缺少合適的理由,也可能低估了羅的思想深度。三國不是一部英雄史詩式的作品,因為其中主要人物距英雄都相去甚遠,只是些政客,武夫,梟雄,庸才。羅貫中親身經歷了元未的戰亂歲月,他絕不會對長期的戰火不報反感。而三國的開場詞作已經清楚地表現出他對世事幻滅的無限感慨,小說中自始至終貫穿的歷史循環論也充滿了強烈的宿命悲觀色彩。我們或許可以設想,作為一名下層知識份子,他目睹了殘酷的動亂,體驗到生命的種種苦痛,因為揉和了自身的挫折感,因而寫成了這部發憤之作。


中國古典小說的作者們多數潦倒,貧苦一生,他們未能因作品流傳而收到經濟利益,也不能像詩文作家那樣博得功名,所以他們的寫作常常更趨私人化,充滿了若隱若現的諷喻和對文化,歷史的尖銳批評,《三國演義》也是這樣一部作品。

2007-10-10 20:23:03 補充:
我仲有多一個版本: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未完) 

2007-10-10 20:24:36 補充: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數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未完) 

2007-10-10 20:25:40 補充: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未完)

2007-10-10 20:26:22 補充: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未完)

2007-10-10 20:26:41 補充: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2007-10-12 18:25:19 補充:
由於我有太多的讀後感,但又 post 唔曬出來,所以我決定send 給你
參考: Yahoo!知識+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3: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0000051KK032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