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今文學家!

2007-10-11 3:48 am
中國古今文學家!

回答 (1)

2007-10-12 1:14 am
✔ 最佳答案
唐宋古文八大家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早年為地方官。嘉祐三年(1058年),入朝任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上萬言書於宋仁宗,建議全面改革宋朝法度,以扭轉積貧積弱的局面。宋神宗即位後,他又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再次提出改革政治、變法圖強的主張。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升任宰相,其變法主張得以推行。主持制定與實施農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輸、市易、免行錢、礦稅抽分等一系列新法,對社會經濟進行廣泛而深刻的改革。同時,對軍事制度、科技與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改革。但變法受到很大阻力,他本人亦備受攻擊,遂於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次年再相,僅一年,又辭去相位。後封荊國公,世稱荊公,有文集兩種傳世。他的貢獻在於:(一)其改革思想為後人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二)對中國哲學史和文學史的發展有所貢獻。所撰的《洪範傳》、《老子注》等哲學著作,發展了傳統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文章以論說見長,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詩詞精絕,為世人所推崇。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4/52z0417.htm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先後任大理評事、鳳翔府簽書判官、開封府推官等職。神宗熙寧中,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杭州通判。後又調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他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後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任相,召他還朝,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因對盡廢新法有異議,出知杭州等地。以後,又幾次入朝任職和貶官外放。病逝於常州。其主要成就是文學,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詩詞豪放,除李白之外,幾無人可及。散文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書法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著述甚豐,有《蘇東坡集》等傳世。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4/52z0416.htm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盧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慶曆三年(1043年),任知諫院,支持范仲淹推行新政。新政失敗後,被貶官外任十一年。還朝後,於嘉祐三年(1058年)任參知政事。後因反對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請求辭官。他文史兼通,造詣很深,對宋代文風的改革頗有貢獻,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史學也很有成就,編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並與宋祁等修《唐書》(《新唐書》)。編輯和整理金石遺文上千卷,編為《集古錄》,並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另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死後謚文忠。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5/52/52z/52z04/52z0414.htm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生於長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 作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論和政,他繼承了《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語言明暢,理反复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是其短處。著有《嘉集》。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號穎濱遺老。蘇軾之弟,“三蘇”之一,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未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城集》。



曾鞏 (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人,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的曾鞏,資質警敏聰慧;成年後,因文才出,備受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賞識。曾鞏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主張先道後文,極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他的學術和文章,生前已傳譽遐邇,身後更盛名不衰。曾鞏散文作品甚豐,尤長於議論和記。他的議論文立論精策,不枝不蔓,紆徐曲折,從容敦厚;記文則思玫明晰,俯仰盡意,精練生動,耐人尋味。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42200825


近代些的有:魯迅、巴金、朱自清...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61202553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51: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0000051KK031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