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的問題!!(10點)

2007-10-11 3:42 am
我想知道大三巴的歷史和文化特色!!
多謝!!

回答 (2)

2007-10-11 11:40 pm
✔ 最佳答案
大三巴牌坊是位於聖保祿山(因聖保祿山上多柿樹,故民間又稱作為柿山)的上天主之母教堂 (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前壁。與大炮台及兩者之間的前聖保祿學院為一整體。聖堂創建於1580年,在1595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教堂第三次修建由義大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父設計,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1835年1月,教堂起火,最後剩下教堂的前壁,成為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1990年初,曾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當時的建築遺址,現與部份澳門教會文物共同對外展出。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由於政治及技術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建築本身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f/SPaulo_foundation.jpg/200px-SPaulo_foundatio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大三巴牌坊的奠基石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f/f2/MATER_DEI.JPG/200px-MATER_DEI.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正門上所寫的字︰MATER DEI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4/45/SPaulo0622.jpg/200px-SPaulo0622.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哪吒誕時的大三巴牌坊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f/Saint_Paul_From_Museum_of_Macau.JPG/200px-Saint_Paul_From_Museum_of_Macau.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從澳門博物館鳥瞰大三巴牌坊
教堂為矯飾主義風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層,左右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夾(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層階級,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

第一層:最上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上有銅鴿象徵聖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頂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層:正中為小耶穌,圍以釘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牆。

第三層:中央為聖母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師)。此一層中央共有6枝混合式壁柱,兩側以方尖柱代替壁柱。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左邊是智慧之樹及一隻七翼龍,其上有一聖母,側有中文「聖母踏龍頭」字樣,而右邊對稱位置上則是生命之泉及一隻西式帆船,上有海星聖母。在柱組外邊是一頂呈弧狀之扶壁,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字 「念死者無為罪」;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則是「鬼是誘人為惡」,此層最外側兩塊牆身是由兩條帶有圓頂之方尖柱,左面牆身再現鴿子,下有一開啟的門;而右面為被箭所穿之王冠,下方門閉鎖,意即信仰而非權勢才是天國之道。而牆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大口之獅子;作滴水之用。

第四層: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櫚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4位耶穌會聖人。

第五層:牌坊最下層有3個入口並有10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正門兩側各3枝,而側門一邊各2枝;正門上寫有義大利文「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國之門的意思)。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會徽」IHS (IHS是「耶穌」的拉丁文縮寫) 的浮雕圖案,
參考: 維基
2007-10-11 4:28 am
大三巴牌坊 (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而聖若瑟修院一區被稱為小三巴),部份澳門市民直接稱為牌坊。大三巴牌坊為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也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

大三巴牌坊是位於聖保祿山(因聖保祿山上多柿樹,故民間又稱作為柿山)的上天主之母教堂 (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前壁。與大炮台及兩者之間的前聖保祿學院為一整體。聖堂創建於1580年,在1595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父設計,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1835年1月,教堂起火,最後剩下教堂的前壁,成為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1990年初,曾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當時的建築遺址,現與部份澳門教會文物共同對外展出。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由於政治及技術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教堂為矯飾主義風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層,左右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夾(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層階級,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

第一層:最上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上有銅鴿象徵聖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頂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層:正中為小耶穌,圍以釘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牆。

第三層:中央為聖母升天,天使奏樂歡慶,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師)。此一層中央共有6枝混合式壁柱,兩側以方尖柱代替壁柱。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左邊是智慧之樹及一隻七翼龍,其上有一聖母,側有中文「聖母踏龍頭」字樣,而右邊對稱位置上則是生命之泉及一隻西式帆船,上有海星聖母。在柱組外邊是一頂呈弧狀之扶壁,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字 「念死者無為罪」;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則是「鬼是誘人為惡」,此層最外側兩塊牆身是由兩條帶有圓頂之方尖柱,左面牆身再現鴿子,下有一開啟的門;而右面為被箭所穿之王冠,下方門閉鎖,意即信仰而非權勢才是天國之道。而牆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大口之獅子;作滴水之用。

第四層: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櫚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4位耶穌會聖人。

第五層:牌坊最下層有3個入口並有10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正門兩側各3枝,而側門一邊各2枝;正門上寫有意大利文“MATER DEI”(意思是此教堂是供奉天主之母及有通往天國之門的意思)。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會徽」IHS (IHS是「耶穌」的拉丁文縮寫) 的浮雕圖案.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30: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0000051KK031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