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2007-10-11 3:12 am
宋朝有 南宋 北宋 咩國家政策???
南宋 北宋有咩外族入侵??????
開國 亡國君主的為人?????????

回答 (2)

2007-10-11 3:29 am
✔ 最佳答案





朝代
北宋
南宋

首都
汴梁[1]
臨安

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
共9位
趙匡胤
趙桓
共9位
趙構
趙昺

成立
960年
陳橋兵變
1127年
趙構於臨安立國

滅亡
1127年
靖康之變
1279年
崖山海戰宋朝開國時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雖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不敵北方鄰國,先於1127年使徽、欽二宗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戰中亡於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2007-10-11 3:38 am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開國時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雖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不敵北方鄰國,先於1127年使徽、欽二宗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戰中亡於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一。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廟號太祖。他本來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由於戰功卓著,成為了後周世宗的左膀右臂。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死後,7歲的恭帝繼位,趙匡胤於是有了稱帝的野心。顯德七年(960年)春節,趙匡胤的黨羽製造遼國進攻的假情報,當時的宰相范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北上禦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當日夜裏他酣睡之時,被手下軍隊黃袍加身,山呼萬歲,擁戴為天子。後周官僚得知後已知無力回天,只得面對現實。周恭帝被迫遜位。
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景炎元年十一月,蒙軍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南逃,從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達雷州。四月十五日,年僅十一歲的趙昰去世。陸秀夫與眾臣擁戴趙昺為帝,改元祥興(1278年)。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元軍在南宋漢人叛將張弘範領軍緊追在後,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鬥,全線潰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

宋因五代之舊,建都開封,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的分裂局面。宋朝與遼國的疆界長期穩定在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由於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邊界上廣植柳樹。在與西夏的作戰方面,宋神宗力圖開擴疆土,取得了綏、熙、河、洮、岷、蘭等州。哲宗時又進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與貴德一帶的土地。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懷德軍又被西夏所取。建炎南渡之後,宋朝領土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宋朝也在與大理交界處設立了黎、敘、瀘、黔、邕等州。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熙寧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寧五年(1106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結果後來並未設置。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重內輕外,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防務貧弱,也讓終宋一代外患不止。

2007-10-10 19:43:18 補充:
因字數問題,如想知道原文(幾萬字),上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9%E5%AE%8B#.E7.AB.8B.E5.9C.8B.E4.B9.8B.E5.88.9D)


收錄日期: 2021-04-29 21:37: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10000051KK029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