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的性格

2007-10-10 3:59 am
德蘭修女的性格(請給事例)

回答 (2)

2007-10-10 4:06 am
✔ 最佳答案
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於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個叫史可比亞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阿爾巴尼亞人,她的領洗姓名叫阿格蕾絲。阿格蕾絲的父親是個勤快的農人,而她的母親則是個謙順而快樂的農家主婦,家裏除了務農外,還經營一間小藥店,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因為她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此家裏總是充滿著歡笑和祥和之聲。
]一九二九年秋天,阿格蕾絲告別了家人和故鄉,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長旅程。經過了近二個月的航行,輪船終於到達印度西部的臥亞城。在臥亞城停留數日後,阿格蕾絲她們繼續乘船前進,沿著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繞行,歷時兩周,終於到達東海岸邊上的阿爾各答市。從此,阿格蕾絲便在加爾各答羅列特修道院開始了她修生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兩年過去,有一天,在祈禱中阿格蕾絲彷彿聽到了主的聲音,主對她說︰「阿格蕾絲,你應該做一名修女,將福音傳給世人。」一心一意要成為修女的阿格蕾絲驚喜萬分,她把這件事告訴了院長,並提出首次誓願的請求,所謂首次誓願就是立志成為修女。她於一九九七年死亡。

德蘭首先在貧民區展開工作是在車站一條大街上,這裡到處是破爛不堪的小屋和渾身衣衫襤褸的髒小孩。


有一天,德蘭修女碰到一個說孟加拉語的小孩, 這小孩向德蘭要東西,德蘭仔細一看,發現這孩子只有一條腿,而且還流著血, 德蘭準備取藥給他包紮。正當德蘭準備幫他上藥的時候,小孩突然抓過藥品,叫著「這個給我」, 撐著拐杖向貧民區跑去。德蘭想了解究竟,緊緊跟了上去。只見小孩跑進一個窩棚,裏面漆黑一片,隱約可見木板上躺著一個婦女,在她身邊還有一個嬰孩和一個約五歲的女孩,三人骨廋如柴,兩眼呆滯,一副生病的樣子,跛腿小孩把藥拿給那婦女看並說著話。


德蘭走了進去,和他們說起話來。原來. 小男孩叫巴布, 八歲, 那婦女是他的母親,患肺結核病,其餘兩個小孩是他的弟妹,由於沒有食物,身體非常虛弱,德蘭只能把所帶的維他命給他們,那婦女十分感激,行合掌禮並對德蘭說:「這裏邊還有生著病的老婦人,也請你看看她。」德蘭聽到此話,內心十分震動,為什麼窮人會有那麼善良的心,自己患著病,還關心著別人呢!巴布請求德蘭明天再來。聽了巴布的話.德蘭內心非常高興,心想自己應該為他們做更多的事。


那天晚上,德蘭難以入睡,她想著巴布和那些可鄰的孩子們,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也不會數最簡單的數字,將來長大了,不都變成了傻瓜?於是她便想辦一間貧民學校


第二天,當她把這個想法和巴布他們說出, 經過德蘭耐心的說服,孩子開始明白了道理。於是德蘭帶他們來到一塊空地的大樹下,宣佈這裏就是課室, 地面就是黑板,願意唸書的就坐下來。


巴布首先坐下,於是其他孩子也一個個坐下,總共五個,德蘭曉得有興趣地講課,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於是便吸引了其他的孩子也慢慢走近大樹。就在這簡陋的「教室」裏,德蘭除了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讀讀寫寫外,還教他們保健衛生,比如刷牙、洗臉、洗澡等。還親自帶孩子們到井邊,一個個教他們如何洗澡。這些行動,貧民區的婦女們看在眼裹,記在心裹,很快,她們也彷效德蘭的做法,給自己的孩子洗澡‧


德蘭在貧民區辦露天學校的名聲傳開了,一星期後,來聽課的孩子多達一百人, 後來又增加到五百。德蘭以前在聖瑪利高中教過的三名女學生聽說德蘭孤身一人在貧民區辦校的事,便主動來幫助他,於是德蘭和女學生商量後,把孩子們按大小分組,由女學生分別授課,這孩子見有聖瑪利高中的大姐姐來教他們,也都非常高興,就這樣第一所貧民區學校就「落成啟用」了。


由於德蘭修女及她的修女們的出色工作,她們長年累月,不辭辛勞,無私奉獻,為世界的人服務,德蘭修女、她的修會和修女們的事跡愈來愈多為人了解,同時也愈來愈多地嬴得世人的尊敬和推崇。


一九七一年一月六日,教宗保羅六世在羅馬頒德蘭修女最高的榮譽,「若望二十三世和平獎」。這位出生於南斯拉夫史可比亞少女,經過幾十年的身體力行侍奉主的生涯,終於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領取「仁愛」奧斯卡金像獎的婦女。


德蘭修女把「若望二十三世和平獎」的錢全部用於擴建為痳瘋病患者而修建的「和平村」上。同年十月,德蘭修女仕紐約接受了「甘迺迪獎」。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九日,印度政府向德蘭修女頒送了「尼赫魯獎」,嘉獎她對印度與國際和平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印度總統西吉利在頒獎儀式上稱頌德蘭修女是基督的愛的一個最好象徵。


第二年四月,德蘭修女來到倫敦,從菲力浦親王手中接過「田普利頓獎」。又於一九七五年,為了表彰德蘭修女對世界貧窮與飢餓問題所作的貢獻,聯合國農業與供養組織將「史懷哲獎」頒發給她。


菲律賓政府為了感謝德蘭修女對促進國際了解所作的貢獻,於一九七七年頒送她一個名為「馬革榭榭獎」,推崇她是「亞洲最值得尊敬的女人」,這個獎獎金總值五萬盧比,她把這筆款項用在修建一所孤兒院上,地點在印度北部的亞格拉。


在印度,德蘭修女更是受人尊崇,千千萬萬印度教信徒尊稱她為「天神的女兒」。因為早在四十年前,她已永久歸化印度國籍,所以,今天在全印度人民心中和眼裏,德蘭修女已是國家的象徵,是「印度聖女」。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七日,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發出公告:特將本年度的和平獎授予加爾各答的修女德蘭。有時在和平獎得主的評選上,難免會有分歧,而這次決定將這個獎授予德蘭修女,卻是一致通過,可見德蘭修女的仁愛的確能感動每個人心。


這些都是世人給予德蘭修女的特殊榮譽,也正是由於德蘭修女為世上貧苦無私奉獻的結果。
2007-10-10 6:20 am
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稱做德蕾莎修女、德肋撒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並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目前德蘭修女的稱號也變為真福德蘭修女(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



[編輯] 早期的生活
德蘭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是一個出生於鄂圖曼帝國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聯邦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的阿爾巴尼亞裔人。就在斯科普里老城石橋附近。父親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成功的地方雜貨承包商,母親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么女,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後來也成為修女﹚。家中說阿爾巴尼亞語,是天主教家庭,她所居住的城市多為穆斯林和基督徒,僅有少數的天主教徒。

德蘭修女很少提到她的童年生活。10歲(1920年)時她到克羅地亞讀書。她曾說,在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時,她就感覺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15歲時,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18歲時,她進了愛爾蘭羅雷托修會(Sisters of Loreto),並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嶺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三學期後,德蘭修女正式到了印度的加爾各答,在聖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教職,主要是教地理。1931年,德蘭正式成為修女,1937年5月更決定成為終身職的修女,並依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修女聖女德莉莎(St. Th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為德蘭修女。1940年代初期,德蘭修女在聖瑪莉羅雷托修會中學擔任校長一職,但當時印度貧富差距非常大,校內一片安寧,但校外卻滿街都是無助的痲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德蘭修女到印度大吉嶺的修院休息了一年,並強烈的感受到自己要為窮人服務的心,返回加爾各答後,她向當地的總主教請求離開學校和修會,但一直得不到許可。


[編輯] 仁愛傳教修女會
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了數以萬計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傳染病如霍亂和麻瘋病沒有受到控制,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於是加爾各答的街頭,學校的高牆外越來越像是地獄,折磨著德蘭修女的心,在不斷向總主教以及梵諦岡請求下,1948年,教宗庇護十二世終於給德蘭修女以自由修女身分行善的許可。並撥給她一個社區和居住所讓她去幫助有需要的窮人。德蘭修女馬上去接受醫療訓練,並尋找幫手,1950年10月,德蘭修女與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稱博濟會﹚,並將教會的修女服改為印度婦女傳統的沙龍,以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成為博濟會修女的制服。


[編輯] 小故事
有一天,德蘭要到巴丹醫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車站的廣場旁發現了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蘭蹲下來仔細一看:破布裹著腳,爬滿了螞蟻, 頭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傷口周圍滿是蒼蠅和蛆蟲。她趕緊替老婦人測量呼吸及脈搏,似乎還有一口氣,她為老婦人趕走蒼蠅,驅走螞蟻,擦去血跡和蛆蟲。德蘭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裏,必死無疑。於是她暫時放棄了去巴丹的行動,請人幫忙把老婦人送到附近的醫院。醫院開始時對這個沒有家屬的老婦人不予理會,但醫師在德蘭的再三懇求下,便替老婦人醫理,然後對德蘭說:『必須暫時住院,等脫離危險期後,再需找個地方靜養。』德蘭把病人托給醫院後,立即到市公所保健課,希望能提供一個讓貧困病人休養的埸所。市公所保健課的課長是位熱心的人,他仔細聽完德蘭的請求後,便帶她來到加爾各答一座有名的卡裡寺院,答應將寺廟後面信徒朝拜後的一處地方免費提供給他使用。他們一開始受到印度教區婆羅門的強烈反對,理由是德蘭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蘭修女不畏反對,依然在街頭搶救許多臨危的病患到收容所來替他們清洗,給他們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侶,此舉感動了許多的印度人,於是反對聲浪就漸漸的平息了。

自從找到這個落腳點後,不到一天的時間,修女們就將三十多個最貧困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其中有個老人,在搬來的那天傍晚即斷了氣,臨死前,他拉著德蘭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

光靠德蘭及修女們的工作,要救助全加爾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蘭她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認為人類的不幸並不存在於貧困、生病或飢餓,真正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貧困時沒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臨終前也應有個歸宿,這就是德蘭向垂死者傳播了主的愛。


[編輯] 成立
這所名符其實的貧病、垂死者收容院終於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當時在入口處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尼爾瑪.刮德」, 就是孟加拉語中「清心之家」的意思。

七年後,德蘭的仁愛傳教會分別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蘭奇設立了兩座這樣的垂死者收容院。



[編輯] 健康惡化與過世
1983年,德蘭修女到羅馬拜訪教宗保祿二世時,心臟病第一次發作。1989年心臟病第二次發作時,她接受了人工心臟的安裝,1991年從墨西哥拜訪回來之後,得到肺炎,健康日趨惡化。於是她向博濟會提出辭職,理由是她已無法像其他修女一樣全天照顧病患,在修會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德蘭修女要留在博濟會領導她們。

1997年4月,德蘭修女跌倒並傷到鎖骨。8月時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但健康並沒有日漸好轉,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濟會,同年9月5日,87歲時逝世。德蘭修女留下了4000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印度替她舉行了國葬。諷刺的是,德蘭修女逝世前一星期前的8月31日,英國的黛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媒體花了整整一個月報導黛安娜王妃車禍和後續消息,而德蘭修女的過世消息只出現在報端的小角。


[編輯] 批評

[編輯] 奇蹟和宣福
德蘭修女過世之後,被尊敬她的印度人神化,由於天主教進行宣福儀式前,必須要有奇蹟的見證記錄,德蘭修女的奇蹟見證紀錄來自於一位印度婦女,Monica Besra,她聲稱自己是德蘭修女神蹟的見證人,她將德蘭修女的照片,放在腹部,癌腫瘤就消失,但她的丈夫卻對媒體說,這事實上是她接受醫院手術治療的結果,他們之所以如此做是受到天主教教會要替德蘭修女進行宣福的壓力,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治療她的醫生也受到天主教教會的壓力,必須對外聲稱這是一個奇蹟,此羅生門最後沒有定案,Monica Besra的丈夫後來也改變說詞,將癌腫瘤的治癒稱為德蘭修女的奇蹟。目前天主教教會在等待第二個奇蹟以將德蘭修女進行到冊封為聖徒的程序中。


[編輯] 給垂死者以天主教洗禮
收容所里的垂死者多數為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但德蘭修女總是敦促工作者們給他們施以天主教洗禮。這個做法引發很多爭議。


[編輯] 慈善行為的動機
克里斯多弗·息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認為,德蘭修女的組織的目的是以信仰的方式倡導受苦,而不是幫助有需求的人。在1981年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問:「您是否在教導窮人應該忍受苦難?」德蘭修女回答道:「我認為,窮人接受自己的命運、與受難的基督分享痛苦是非常美好的。我認為,窮人受苦會對這個世界更有幫助。」

查特基(Chatterjee)說,德蘭修女以「窮人的幫助者」的形像出現,誤導了公眾。在她最大的收容所里,也僅有二、三百人。加爾各答的另一清教慈善組織,上帝的集會,每日發放18000份免費餐,遠遠多於德蘭修女全部收容所發放數量的總和。

查特基說,德蘭修女的許多機構只傳教而不做任何慈善活動。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八所設施未收容任何人,全部經費都用於傳教。


[編輯] 醫療護理的質量
1991年,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編輯羅賓·福克斯博士訪問了加爾各答的「垂死者的家」發現,許多服務的修女和志願者沒有任何醫學知識,但卻要常常做醫療決定。他們也不區分「可醫治」與「不可醫治」的病人,而前者可能處於由於感染而死去的危險中。另外,他們嚴重缺乏麻醉劑,使病人不得不忍受劇痛。他們用過的針頭只在溫水中洗一下。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德蘭修女自己有醫療需要時,她會去美國、歐洲、印度的有名望的醫院獲得醫治。


[編輯] 捐款的去向
德蘭修女的前僱員們、及前修女蘇刪·希爾茲(Susan Shields)稱,德蘭修女不允許她們買醫療器械,而是將捐款轉入梵蒂岡銀行作為一般用途,即使捐贈者特別注明將捐款用於慈善行為。

除了法律要求的有關部門,德蘭修女從不向公眾提供她的組織的財政狀況。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33: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09000051KK033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