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歷史與應用!

2007-10-10 3:00 am
風箏的歷史,以及古代、及現代用途等

回答 (2)

2007-10-10 3:06 am
✔ 最佳答案
風箏的歷史
風箏真正的考起源,現在已無法證。

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
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
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墨子把製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鴻書>上說:「公輸班製木鳶以窺宋城」。

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於三角測量信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就如春秋時期,魯班『製木鳶以窺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扢向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嚮(一說張良用風箏繫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候景圍困,城牆被包圍。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候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繫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臺城即遭攻陷,梁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他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美國也有放風箏的故事,當時的人們以為雷電與閃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懼,富蘭格林則利用風箏,證明了雷電與閃光是空中放電的現象,而發明了避雷針。
2007-10-10 3:04 am
風箏,亦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例:《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閩南語稱風吹。風箏是一種比空氣重的,能夠藉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的製品。晚唐,人們在紙鳶上加哨子,其鳴如箏如琴,故稱「風箏」或「風琴」。現代以風箏,風琴作為統稱,包括沒有哨子的紙鳶。

風箏起源於中國,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1]。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來源請求]。
中國傳統的風箏一般分為硬翅、軟翅、板子、串子、立體(筒形)等幾類,按地域和風格又分為濰坊、天津、南通、北京等地方特色的風箏。全國最大的風箏製造地在山東的濰坊,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每年舉辦風箏會,2005年還有舉辦風箏錦標賽。

風箏骨的材料一般是竹片。現在也有用其他化合材料的。
風箏面的材料一般有紙、絹、尼龍布、塑料膜等。紙和絹的更為傳統,著色鮮艷亮麗,充分體現了中國風箏的魅力;但是紙容易破,絹太貴。尼龍布和塑料膜是科學發展的產物,屬於製造風箏的新材料,價格便宜又堅固耐用,可以大批生產。

眾所周知,風箏上天有兩個必要的條件:

風箏要在有風的天氣下,風箏才能放飛
風箏都得有提線的牽引,「斷線的風箏」在短暫的飄遠之後必定會掉下來

揚力作用
揚力的產生:
風箏在空中受風,空氣會分成上下流層。通過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面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低,氣壓升高;上層的空氣流通舒暢,流速增強,致使氣壓減低;揚力即是由這種氣壓之差而產生的,這正是風箏能夠上升的原因。

以上可知,揚力的產生有2個要素:1. 風力;2. 牽引力;這就解釋了開頭提出的問題。

在風力、牽引力和由此產生的揚力三個力的作用下,風箏在空中基本上是達到受力平衡的。

風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準方向,而風箏受風的角度和上揚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線方便地控制。幾次練習後放風箏者會很快掌握控制風箏的技巧:
放風箏的時候,一般是一抽一放。
抽的時候,因為風箏提線一般放在風箏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牽引力可以控制風箏角度變小,上揚力增加,風箏穩步上升;
放的時候,即平衡的風箏牽引力變小,在風力和揚力的合力作用下,風箏會飛高飛遠,但是必須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風箏的角度穩定。
風力正盛的時候可以多放線,當風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線。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7/Fengzheng.JPG/200px-Fengzheng.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2/1O20-rotated.jpg/200px-1O20-rotated.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31: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09000051KK027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