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深港80億改善后海灣水質
(明報) 10月 02日 星期二 05:10AM
【明報專訊】粵港不單共同受到空氣污染問題困擾,急速的城市發展,亦令后海灣成為本港水質最差的海域,香港及深圳 在未來10至15年,分別會投放37億港元及47億元人民幣,提升后海灣鄰近地區的污
水基建設施,包括擴建或興建新的污水廠、鋪設污水渠等,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入海。深港環保部門亦會在今年內完成制訂后海灣水質改善目標,並推行新一輪的防治合作計劃。
環保署 剛在網上公布2006年香港海水水質報告,指本港海水水質普遍轉好和穩定,海水水質指標的整體達標率為87%,較2005年的85%有所改善。不過,后海灣的水質仍然欠佳,達標率僅40%,反映該區污染問題嚴重。
大腸桿菌含量超標22倍
報告指出,后海灣內水體有機及無機污染物含量偏高,溶解氧則偏低。區內水質監測站於06年錄得大腸桿菌平均含量介乎每100毫升120粒至2000粒,最高錄得1.4萬粒,較標準的610粒高出22倍。
環保署表示,香港境內的污染源來自禽畜廢物及未接駁污水渠的村屋,但近年當局加強檢控非法污水排放,05年推行雞場及豬場自願交還牌照計劃,后海灣水質已有改善象,整體達標準率由04年的20%上升至去年的40%,海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如氮、磷酸鹽及大腸桿菌含量均下降20%至40%。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深港政府在2000年開始,推行為期15年的水污染控制聯合實施方案,主要透過設置污水設施,減少污水排放到后海灣。雙方於04年首次檢討實施方案,預料今年內完成,為雙方推行新一輪的防治污染合作制訂水質改善目標。檢討會加入新的污染源資料,以及建立一套新的后海灣電腦水質模型。
珠三角 水質模型料今年完成
該署在上月推出的年報指出,香港和廣東省合作處理區內的水污染問題多年,由最初焦點集中在后海灣和大鵬灣,近來更延伸至珠江流域,粵港環保部門正聯手研製「珠江三角洲水質模型」,供擬訂區域水質管理方案之用,預料今年內完成。
香港最近亦加入了研究珠江流域污染問題的泛珠三角合作,成員包括港、澳、粵及8個內地省份,同意以可持續的方法控制污染,為珠江流域「十一五 」規劃做好準備。
綠色力量 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單是治理深港污染源並不足夠,若忽略了珠三角上游的工業及生活污水,深港政府再投放更多資源,亦不會取得顯著效果,粵港應從整體珠江流域的規劃手,徹底根治80年代已出現的跨境水質污染問題。
抗議垃圾站污染 湖北村民遭清場
(明報) 10月 09日 星期二 05:10AM
【明報記者報道】湖北黃岡市英山縣政府在溫泉鎮興建垃圾站,令當地村莊嚴重污染。數百名村民自上月起在垃圾站外靜坐抗議,阻止垃圾車傾倒垃圾,並要求政府中止垃圾站運作。本月3日,當局清場
並強行用鏟車傾倒垃圾,混亂中至少5名村民受傷。溫泉鎮派出所警員回應本報查詢時承認當日有清場行動,但否認有村民受傷,並聲稱是「依法辦公」。
該垃圾站於2003年興建,位於溫泉鎮沙灣河村一座百多米高的山上,但垃圾站沒有建造防滲漏設施,堆放的垃圾亦未經無害化處理,導致大量污物及廢水流下山腳,令山下居住的300多戶村民生活大受影響。
400人示威2被拘
至今年9月初起,數十名村戶開始自發到垃圾站抗議示威,並在路口阻攔垃圾車,部分村民又掛起「垃圾場污染,百姓要生存」的橫幅,搭起帳篷靜坐抗議,抗議人數一度達400多。
據悉,村民示威行動曾引起當局關注,英山縣副縣長郭應虎曾到垃圾場了解情,經化驗,發現沙灣河村水源的大腸桿菌及氯化物含量都嚴重超標。政府其後曾與村民代表對話,但雙方在遷移垃圾站的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
多村民被鏟車撞傷
由於數百名村民阻塞進入垃圾站的道路,本月3日,溫泉鎮派出所聯同環衛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採取清場行動,並駕駛鏟車強行傾倒垃圾,其間雙方發生衝突,多名村民被鏟車撞傷,2名帶頭示威的村民亦被公安帶走。
英山縣環保局一名姓王的官員向本報表示,興建垃圾站屬政府的規劃建設,完全「合理合法」。她承認垃圾站對當地環境有一定影響,並指該村有混亂情,暫時已不運送垃圾至該垃圾站,政府目前正處理事件。
香港的噪音污染情況
香港的建造界以住可以全日二十四小時發出噪音,早在八十年代時期,打樁及鑽孔工程由早到晚施工,令不少居民受到噪音的騷擾,當然現在的情況已有改善。自從制定了噪音管制條例,令噪音這個問題受到大大的改善。
觀看相關圖片
消減道路噪音可有其他善法?
目前還有不少市民居住的地區現有的交通噪音問題不能單靠重鋪路面可以解決,還需要更實在的緩解措施,例如設置隔音屏障或音罩。而外國的技術有不少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鑑。例如減音計劃所保護的住宅大多為低層建築物,遠離道路,所以低矮的隔音屏障已減音之效。在香港,情況剛好相反,住宅高樓矗立於路旁,建造很高的隔音屏障或隔音才有效用。這些高隔屏障及隔音必須能抵擋颱風,亦要預留足的流通空間,配合香港常見的低層店所。
香港寸金尺土,道路與建築物之間的空地往往有多種用途,例如給巴士站與攤販共用。如在這些地點建造隔屏障或隔音,便需裝通風設備,以免污濁氣體或懸浮粒子積聚,影響居民或行人。此外,隔音設施的地基還要與路標和路上車輛爭用已是相當狹窄的路面空間,何況還要顧及行人路地底下滿佈的公用設施管線,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觀看相關圖片
環保署有何對策
現有的道路設置隔音屏障或隔音,造價相當昂貴,要解決的問題也十分多。很明顥,環保署必須借助創新的設計,克服各種技術限制,香港人口稠密,情細研究這些設施是否可行,方可決定。
環保署已展開一項為期十八個月的研究,目的是尋實際可行的方案,解決現有道路的噪音問題。這項研究會全面檢討工程、安全、環境、觀瞻、維修和各式設計的成本。研究結果將提供非常有用的資料,有助政府制訂策略計,消減現有交通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