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五、病人受暗示傾向很高,很容易被催眠,因此在臨床上,常利用這個特點
來召喚病人的不同人格。
六、在接受檢查時,除了幾乎找不到什麼異樣的地方;前面所提到的失憶症
現象,單一次的檢查通常是無法看出病人的異樣,必須有長時間的觀察期才能發
覺病人精神狀態上的病症。
七、由國外的文獻得知,有些研究指出,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在孩童期
曾有被虐待的經驗,包括身體虐待和性虐待在內。
八、多重人格障礙通常有的是漫長或一輩子的病程。
九、最理想的治療方式為重整病人的整個人格結構,比如讓他們擺脫孩童期
被虐待的創傷性經驗的陰影,讓他們學會用成熟的方式去面對壓力,不要遁入較
不成熟的人格特質或行為模式中。這樣的治療過程,通常是充滿艱辛、挫折,需
要無止境的包容、關懷與耐心,及高度的心理治療技巧的。
威廉‧密里根,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犯罪人,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患者,依照心神喪失行為不罰的原理,最終獲判無罪。經過心理醫師及專家的鑑定,發現他不但患有人格分裂症,而且分裂後的不同人格竟多達24種。
多重人格分裂患者特點:
1、患者分裂出來的「人物」,會有獨立的人格,而每個人格特質往往大不相同。比如《第五位莎莉》中的主角-莎莉,是一個善良又脆弱的女子,而她分裂來出來的另一個個性(或者說是,另一個人)--金妮,卻是個內心充滿了恨意的殺手。又如《24個比利》中分裂出來的人物,除了性格上有明顯的差別外,還有外觀髮色、性別、國籍的的不同,甚至還有年齡的差距(最大的26歲,最小的3歲)
2、分裂出來的人格,相互間可能彼此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也可能不知道。通常會有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出現,在《24個比利》中的領導角色,就是一名稱為「老師」的人物。
3、人格的轉換,通常是因受到外界特定的刺激 ,而出現特定的人格。轉換時患者通常會有劇烈的行為或感受發生,比如說莎莉會出現頭痛或暈眩的症狀,而「比利」則有昏倒、大叫、歇斯底里的情形。
4、記憶發生不連貫的情形。當一個人格浮現出來,其他大部分人格即處於失意狀態。所以當比利被警方逮捕時,會說「發生了什麼事?我傷害了什麼人嗎?」
「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成因:
早在十七世紀,就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患者出現,不過當時對這種現象的成因還不甚了解。十八世紀,僅有兩件成立的個案,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時,患者明顯增加,「多重人格分裂症」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這點可以由許多相關出版品大受消費者歡迎、媒體大肆報導中看出。不過到了二十世紀,人們又開始懷疑此種症狀的可靠性。
分裂性人格障礙 (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分裂性人格障礙者有9項特點,任何人如有其中5項便屬患有該項障礙。
1.介入觀念,牽連觀念,關係意念(錯誤地認為自己是別人談論的對象)
2.奇怪思想,古怪信念或神秘想法
3.不尋常的認知(知覺)經驗
4.奇怪想法及言論
5.多疑或妄想性思維
6.不恰當或局限的情感
7.行為或外表奇怪異常,偏離常態
8.缺乏親密朋友或知己
9.過度社交焦慮
註:若符合其中5項準則,便屬分裂人格障礙
據文獻記載,只有3%人口會患有此障礙。人格障礙雖不是精神病,但當中極少數者可能演化成精神病或精神分裂。
分裂性人格疾患
類分裂性人格疾患本質是一種對社會關係疏離、冷漠、在人際往來情境下情緒表達之範圍局限的廣泛模式。
此模式始於成人早期之前,在各種環境背景下皆會出現。
類分裂性人格疾患患者看來不需求親密關係,縱使有機會發展親密關係似乎也不在乎,且看來無法從身為家庭或其他社會團體成員之一而獲得滿足。
他們寧可長時間獨處也不願與他人相處。他們常看來與社會隔離或屬「獨行客」,並幾乎總是選擇孤獨無需與人互動的活動或嗜好。
他們寧可機械式或抽象的工作,如電腦或數學遊戲。
他們幾乎沒什麼興趣與另一人有性經驗,也幾乎沒什麼活動能讓他覺得快樂。
來自感覺、身體、或人際往來經驗(如日落時於海灘散步或性活動)的快樂經驗通常都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