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日) (20) 為何現今的夫婦結婚後都不願意生BB呢?

2007-10-07 11:57 pm
請問為何現今的夫婦結婚後都不願意生BB呢?
(因為我認識到很多朋友都有上述情況.)

答得好給你5分+5分=10分

回答 (9)

2007-10-08 7:38 pm
✔ 最佳答案
首先養一個bb要好多錢和心機,若果bb比工人湊,有可能認工人都唔認你,加上家下d細路好難教,物質生活太好永遠要追上潮流(連幼稚園都要手提),又要擔心學業,所以每個父母都用好多$$去培養個小朋友既興趣.....總之セ都係$$$$, 但係到個細路大左,又回唔會回報番你,可能仲問你攞,你話仲生唔生喇!
2007-10-08 6:40 pm
唔定性(唔有野管束), 唔想有太大負擔, 責任, 未有心理準備, 沒錢, 怕bb嘈、煩, 亦有可能大家身體狀況, 唔係好的狀態, 因現d人都有食煙, 飲酒, 夜訓的習慣?有時又要係心情去製做?有時越想有, 越難有?壓力太大
2007-10-08 12:19 am
Because oneBB is expensive.
參考: me
2007-10-08 12:04 am
1,因為生bb好痛苦
2,生BB會洗你好多錢
3,BB大個阻會令到你好煩
參考: me
2007-10-08 12:04 am
因為1個要400萬.
BB又鬼煩.
多個Bb姐係等於養多一對老豆and老母.
參考: 自己
2007-10-08 12:03 am
因為佢地都怕煩,,
而且養育一個bb要好多money
參考: 我啊ma
2007-10-08 12:02 am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小說史上最傳奇,也是流傳最廣的一部傑出作品。全書演述自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至西晉武帝大康元年間,將近百年之歷史故事。作者羅貫中在原有的史料基礎上,不斷加工改造,更加深刻地刻畫出三國時期的政治衝突及戰役爭鬥;更加生動地豐富了歷史人物的飽滿形象與智略典範。《三國演義》的傑出成就不僅僅是在文學史上,開啟歷史章回小說爭領風騷的文藝熱潮,作者在書中極力闡述的王道理想、忠義精神,更是深入民心,成為中國人一種獨到的「民族意識」。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與《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學名著。



《水滸傳》講述北宋末年,佞臣當政亂國、奸宦荼害百姓,致使朝局敗亂、社會動盪不安,正義的英雄志士,不堪當權者迫害,起而反抗暴政的故事。書中描述的人物、事件、道德與價值觀,皆是當時社會的集中反映,而故事裡那些忠義豪爽、扶危濟困的梁山好漢,數百年來,更是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精神偶像。



《水滸傳》的思想內涵深刻豐富,不但頌揚了勇於反抗暴權的英雄氣概;在藝術表現上,亦成功地塑造出形象飽滿生動的人物典型;甚至為後世的俠義傳奇,提供了益加純熟的創作典範。《水滸傳》的譯本至今已有數十種,風行世界,不單是我國文學史上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西遊記》西行萬里渡悲苦 降妖伏魔濟眾生飛天遁地美猴王,智計無雙,七十二變顯神通;貪懶好食豬八戒,性真質純,鋤惡降魔展機智;憨直勤懇沙和尚,一心衛主,不離不棄盡忠誠;大戰流沙河、三打白骨精、計奪芭蕉扇、智翻火燄山……。且看慈悲法師唐三藏領率三徒,苦歷十四寒暑、八十一難,萬里西行取經渡眾的朝聖故事……。《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也最傑出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及《紅樓夢》並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關於唐僧西行取經的故事由來已久,但使《西遊記》成為一部冠絕古今的傳世佳篇始自於明代的吳承恩,作者憑藉其豐富的想像力及洞察世情的人生閱歷,寫就這一部兼具思想性與趣味性的浪漫主義巨作。《西遊記》的主體乃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述孫悟空的出身與經歷;第二部分論及西行取經的緣起;第三部分則展開唐僧師徒取經過程中所經歷的八十一劫難。在這些文字中,作者以其天才之筆與創造力,使故事情節豐富多變,充滿感染力,引領讀者進入一個神魔共存、善惡相爭的奇幻世界,除了領略飛沙走石的驚怖之外,尚可細細品味作者獨具匠心的藝術佈局。



另一說法-《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西遊記>>是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故事雖以西天取經為主軸,但其中的主人翁並非唐三藏,而是孫悟空。全書從石猴誕生開始,便充滿不凡的氣勢。「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並驚動玉皇大帝。人們讀到這裡,自然被這種不凡的氣勢所吸引。自孫悟空誕生之後,歷經拜師學藝,大鬧天宮,以至後來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終於得成正果。



  在這段期間,孫悟空上天下地,出生入死,唐僧歷經劫難,幾乎每次都靠他的智慧與本事而化險為夷,他代表積極勤奮與勇敢的角色;豬八戒正好相反,他代表的是好逸惡勞,膽小怕事,每當遇到困難時,總是第一個提議散夥,在他身上,我們可看到部分真實的人性,全書以孫悟空與豬八戒最具有鮮明的特色,他們之間的過招,也是西遊記一書中最有趣、最吸引人的部分。唐三藏在西遊記之中,變成一個軟弱且毫無主見的人,總是較偏袒豬八戒,但一心向佛的心志卻始終堅定如一。雖然胡適與魯迅都主張西遊記的內容純粹是趣味之作,並不是為某一宗教傳揚理念,也不是忠義孤憤之作。但我們除了領略其幽默的玩世主義之外,還是能從其間得到不少的啟發。西遊記具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馳騁於三教之中,卻不受羈絆,就像書中的主人翁——孫悟空一樣。

  此外,因為西遊記的內容有濃厚的三教合流色彩,這也使得各種宗教人士得以各取所需,皆視西遊記為自己教派的發揚者。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使西遊記在幽默風趣之中,又增添了熱鬧的氣氛。許多宗教傳說中的人物,更是附會之下的產物,若以通俗文學的角度觀之,西遊記對民間的影響力亦不亞於三國演義。再加上筆調極盡幽默風趣,更為一般大眾所接受,是一部相當成功的奇書。



<<紅樓夢>>這部小說,不僅可以當做小說來欣賞,也可以把它當做研究的題材。如果純料就欣賞的角度而言,書中複雜的人物個性及精采的情節安排,優美的辭藻,華麗的場景盡入眼底,深遠的意境更令人久久不能釋懷。若把它當做研究題材,則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寶藏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舉凡其內容述及之建築、食物、藝術、衣飾、醫藥、俚語等洋洋大觀。甚至作者的背景、小說的版本以及思想內容等,皆可供有志於文學者深入研究。因此紅樓夢是一部欣賞與研究皆適宜的作品。不僅可以怡情養性,對文學有興趣的人,讀了紅樓夢之後,不論對於寫作或批評,皆有十分重大的助益。



<<水滸傳>>水滸傳反映北宋末年的政治及社會亂相。書中處處可見官員行賄及壓迫百姓之事實,表現出當時百姓有苦無處伸張的現象。此時宋江等眾起而與當朝政府對抗,多少替百姓出了一口怨氣。再經由說話人誇大增飾,進而成為一部龐大的著作。官逼民反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它清楚的告訴為政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讓為政者知所借鏡。



  至於文學方面,雖然書中主要人物有一百多人,人物個性卻十分生動活潑,每個人物皆有其不同特性,其人物之言語、舉止皆與其身分、地位緊密配合。使讀者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感受他們的個性。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金聖嘆將其列為六才子書之一,在文學史上更位列明朝四大奇書之一。雖然史冊記載宋江等輩為盜匪,最後卻轉變成人民心目中的英雄,這並不是違背史實,而是讓人們看清那個時代不公平的現象。此外,水滸傳也是中國最早最完整的俠義小說,雖然其表現手法與現今的武俠小說略有不同,彰顯正義的精神卻是一致的,這就是水滸傳能歷久彌新的原因。自從司馬遷敘游俠,到當代的武俠小說這段過程中,水滸傳扮演了承先啟後的角色,並繼續在文學史上散發光芒 。



<<三國演義>>描寫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寵信宦官,致使朝綱大亂,政治腐敗,四方州牧乘機而起,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其後在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成型,最後一統於晉。其中對於戰爭的場面、英雄與梟雄之間的鬥爭、以及各個政治勢力的勾心鬥角,都有十分精采的著墨。雖然《三國演義》有別於正史,所謂「七分寫實,三分虛構」,但其對民間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了正史。人們對三國時代的認知,大部分來自《三國演義》,而非正史《三國志》,例如小說敘述關公溫酒斬華雄,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很少人會去探討,其實斬華雄的並非關公,而是孫堅。另外,有關孔明祭東風之事,正史並未記載,應為小說虛構的情節。其他虛構或者誇大的情節更是不可勝數。這固然是因為三國演義具有通俗性、娛樂性的特色,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它的文學特性。

  有些學者批評三國演義虛構了一些情節,混淆了讀者的觀念,像清朝的章學誠在《丙辰雜記》中提到:「三國演義七實三虛,惑亂觀者。七分寫實,三分虛構,讓讀者迷惑,不知何者為真,何者為假。」然而我們也應該認清文學與史學的不同,所謂文學,「想像」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即使是以某一史料為基礎,也不必一字一句照實記錄,有時誇大更可收畫龍點睛之效,若真想了解史實,應研讀正史才是。



  《三國演義》的價值,至少可分為文學價值與實用價值。在實用價值方面,由於三國演義大量描寫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爾虞我詐,可說一字一句皆藏有玄機,因此有人將三國演義當作治世的兵書,商場競爭的寶典,熟讀三國,不僅可以增長對人對事的應對技巧,若能活用三國,更能讓人無往不利;涉世未深的青年讀之,可多一分處世的圓融。因此古人有所謂:「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的說法,因為三國到處都是謀略,老人的處世態度已然圓融,若再看了三國的謀略,將更加圓滑。這固然是凸顯三國演義的謀略,也是著眼於其實用價值。



  另外,《三國演義》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演義,歷史演義是中國文學的特色,說書人透過講史吸引聽眾,將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加以發揮,加上一些誇大的想像,創造出虛實相參的故事。由於歷史演義非一時可以道盡,所以分成許多章回,一方面藉此吸引聽書人,一方面建立小說的結構。《三國演義》便是在這種情形下演化而成。其最精采的地方,在於成功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不論是英雄、梟雄、奸雄,都栩栩如生的呈現在讀者的腦海中;至於情節的安排,更是三國演義吸引人的地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赤壁之戰」,從諸葛亮舌戰群儒,到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結構緊密,環環相扣,私毫無半點遲滯,可說是三國演義最具代表性的劇情。另外,空城計肇因於馬謖拒諫失街亭,致使司馬懿之兵蜂擁而至,孔明不得已而大擺空城計,生動的描寫孔明沈著冷靜,處變不驚的大將之風,更表現出司馬懿謹慎多疑的個性,令人拍案叫絕。其他精采之處無法一一列舉,就一本小說的角度而言,三國演義不論在結構的安排或人物的描寫都是十分傑出而且成功的。






發問者評價:
很詳細 @__@
謝謝您們
^__^
2007-10-08 12:01 am
因為一個BB要400萬.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8: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07000051KK032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