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日) (2) 唐宋八大家是那八個人?

2007-10-07 3:59 pm
請問唐宋八大家是那八個人?
答得好給你5分+5分=10分

回答 (5)

✔ 最佳答案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並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因我國明代選家茅坤輯錄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因之得名,並由於該選本的廣泛流傳而名聲遠播。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生於長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 作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傑出博學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運動的卓越領導,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憂國憂民,剛正直言,歐陽修宦海升沉,歷盡艱辛,但是創作卻”愈窮則愈工”。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極力反對浮靡雕琢﹑怪僻晦澀的”時文”,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風格,作品內涵深廣,形式多樣,語言精緻,富情韻美和音樂性。許多名篇,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已千古傳揚。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論和政,他繼承了《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語言明暢,理反复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是其短處。著有《嘉集》。
蘇軾(1037-1101),字子膽,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世稱蘇東坡。卒后追謚文忠,后人也稱為蘇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號穎濱遺老。蘇軾之弟,“三蘇”之一,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未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荊國公,後人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中國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簡潔﹑富於哲理﹑筆力豪悍﹑氣勢逼人﹑詞鋒犀利﹑議論風生,開創並發展了說理透闢﹑論證嚴謹﹑邏輯周密﹑表達清晰﹑熔事和議論於一爐的獨特散文文體。

曾鞏 (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人,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的曾鞏,資質警敏聰慧;成年後,因文才出,備受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賞識。曾鞏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主張先道後文,極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他的學術和文章,生前已傳譽遐邇,身後更盛名不衰。曾鞏散文作品甚豐,尤長於議論和記。他的議論文立論精策,不枝不蔓,紆徐曲折,從容敦厚;記文則思玫明晰,俯仰盡意,精練生動,耐人尋味。
2007-10-09 6:01 am
大唔透!
2007-10-09 2:03 am
1.韓愈
2.柳宗元
3.歐陽修
4.蘇洵
5.蘇軾
6.蘇轍
7.王安石
8.曾鞏
2007-10-07 4:54 pm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明初朱右選韓柳等八家古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 ,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此書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 》(8卷)。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又有「一門三學士」之稱,父、兄、弟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詳細請看...
韓愈: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F%A9%E6%84%88&variant=zh-hk
柳宗元: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F%B3%E5%AE%97%E5%85%83&variant=zh-hk
歐陽修: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C%A7%E9%98%B3%E4%BF%AE&variant=zh-hk
蘇洵: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8F%E6%B4%B5&variant=zh-hk
蘇軾: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8F%E8%BD%BC&variant=zh-hk
蘇轍: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8F%E8%BE%99&variant=zh-hk
王安石: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E%8B%E5%AE%89%E7%9F%B3&variant=zh-hk
曾鞏: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B%BE%E5%B7%A9&variant=zh-hk
2007-10-07 4:10 pm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並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因我國明代選家茅坤輯錄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因之得名,並由於該選本的廣泛流傳而名聲遠播。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生於長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 作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傑出博學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運動的卓越領導,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憂國憂民,剛正直言,歐陽修宦海升沉,歷盡艱辛,但是創作卻”愈窮則愈工”。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極力反對浮靡雕琢﹑怪僻晦澀的”時文”,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風格,作品內涵深廣,形式多樣,語言精緻,富情韻美和音樂性。許多名篇,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已千古傳揚。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論和政,他繼承了《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語言明暢,理反复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是其短處。著有《嘉集》。

蘇軾(1037-1101),字子膽,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世稱蘇東坡。卒后追謚文忠,后人也稱為蘇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號穎濱遺老。蘇軾之弟,“三蘇”之一,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未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栾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荊國公,後人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中國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簡潔﹑富於哲理﹑筆力豪悍﹑氣勢逼人﹑詞鋒犀利﹑議論風生,開創並發展了說理透闢﹑論證嚴謹﹑邏輯周密﹑表達清晰﹑熔叙事和議論於一爐的獨特散文文體。

曾鞏 (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人,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的曾鞏,資質警敏聰慧;成年後,因文才出衆,備受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賞識。曾鞏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主張先道後文,極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他的學術和文章,生前已傳譽遐邇,身後更盛名不衰。曾鞏散文作品甚豐,尤長於議論和記叙。他的議論文立論精策,不枝不蔓,紆徐曲折,從容敦厚;記叙文則思玫明晰,俯仰盡意,精練生動,耐人尋味。


收錄日期: 2021-04-18 23:29: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07000051KK008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