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基督教科學會 is 異端
FROM:異端邪說研究講義
http://www.globalbible.org/course_p2.htm
基督教科學會(Christian Science Society)的創辦人愛迪夫人(Mary Bake Eddy)被譽為十九世紀美國最傑出的女性之一,她也是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五十歲前,她百病纏身,婚姻失敗,與家人失和,孤苦無依;當她以八十九歲高齡病逝時,她已集名譽、財富、權力於一身,成為數以萬計信徒臣服的宗教領袖。她創立的基督教科學會已超過三千間,出版的《基督教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成為美國暢銷刊物。
簡單的說,基督教科學會的「科學」就是不用藥物的信心治療法(Faith Healing)。愛氏強調基督教的教訓就是健康與醫治。
愛迪夫人出生於一八二一年,父親是個嚴謹的改革宗教會(Reformed Church)教友,但她不贊成她父親的信仰,主要原因是拒絕接納改革宗教會堅持擁護預定論和審判的教義。早年健康欠佳,少年時己受到疾病的折磨、信仰的衝突和與家人失和的痛苦。一八四四年她與喬治‧葛路化(George Glover)結婚,可惜快樂的日子十分短暫,半年後丈夫便病逝,留下遺腹子和這位傷心的寡婦。一八五三年與牙醫特遜(Daniel Patterson)結婚,二十年後還是要離婚收場。她的健康可說屢醫無效,後來聽說有一位能叫人不藥而癒的「神醫」昆比(Phineas P. Quimby),就往訪求醫。見面後,便認為自己給「醫好」了,從此追隨昆氏,並且使用他的治療術治療其他病人。後來,她自創基督教科學會,雖然她一再否認受到昆氏影響,但是她的著作《科學與健康附解經之匙》("Science & Health with Key to the Scriptures")的確是抄襲昆氏的學說。此後,愛氏四處宣揚她的發現,招收徒眾,教授這種「心靈醫術」,而學成的門徒,竟然四處設館行醫。第三任丈夫受迪(Asa Gilbert Eddy)原是她的學生,也是第一位自稱為「基督教科學行醫者」(Christian Science Practitioner)。他們在一八七七年結婚。一八七五年,愛氏寫成《科學與健康》一書,成為「基督教科學」的教書和教義權威。一八七九年始,愛氏不斷推廣她的事業成為正式的宗教活動。
愛氏在教會中享有無上權威,他們的《教會手冊》規定任何信徒必須聽命愛迪夫人的教導,違者開除會籍。愛氏又自視為《啟示錄》十二章所說的那位婦人(那懷孕的婦人,正統教會一般解釋說這「婦人」是代表教會),帶來啟示之光。雖然基督教科學會並沒有正式把她當為神明供奉,但愛氏有意把自己神化。要求教友稱她為母親。她把主禱文的第一句修改和解釋為「我們的父母神」。所以有些基督教科學派的人士說:「耶穌基督是上帝父性的男性代表;在這個時代,愛迪夫人是上帝母性的女性代表。」這些妄自尊大的行徑,正是聖經所指責的表現(帖後二:1-4)。
基督教科學會的吸引力
基督教科學會的增長雖然不能與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證人比較,但是它的影響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對今日注重科學的世界來說,「基督教科學會」可以迅速發展有以下理由:
一. 愛迪夫人給許多屢醫不愈的病人一種新的希望和幸福感覺。在一個科學物質的時代,她強調藉信心治療的方法。
二. 她認為遵循上帝的旨意和基督的教訓是人生幸福的源頭。
三. 她注重那給許多基督徒忽略了的每日定時默想聖經的操練(當然要依據《科學與健康》一書來作)。
四. 她主張上帝不會叫人遭受痛苦。注重上帝是一位醫治人的神。
五. 她表明女性也可以在有組織的宗教運動中擔當重要任務。
她的理論對現代許多心靈受創傷和逃避現實的人卻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中,有許多既深信科學又相信信心的醫治能力的人加入「基督教科學會」的教會。
基督教科學會的教義
「基督教科學會」像其他的旁門及異端一樣,自認為是最純正的,最原初的基督教。他們雖然想把自己列在基督教的行列,可是他們的教義卻與正統的基督教大不相同。愛迪夫人稱她的理論為「基督教科學」,可是,以基督教的標準來判斷,既非「基督教」,以科學的立場來衡量,又不「科學」。
一. 聖經不是最高的樣權威:雖然愛迪夫沒有直接否定聖經的權威,但是按她的信徒的態度,《科學與健康》才是「科學會」的最高權威。「科學會」相信愛迪夫人蒙受上帝直接啟示,愛迪夫人說她得到的啟示是「最後的啟示」。愛迪夫人認為聖經有許多錯誤,但「基督教科學會是無誤而神聖的」。「科學會」經常依據《科學與健康》這本書,用它來解釋聖經。
二. 否定物質與苦罪:愛迪夫人曾經把她思想的要義,總結為四個否定--否定物質、否定罪惡、否定疾病和否定死亡。每次聚集的時候,「科學會」都會背誦他們的信條:「物質沒有生命、真理、智慧和實質。一切都是無限的思想和其表現形式,因為上帝是一切的一切。愛是真實而永恆的;物質是不真實而短暫的。靈是上帝,人是祂的形像。所以人非物質,他是屬靈的。」因此疾病只是幻象而已,痛苦只不過是由錯誤的信仰而產生,並不是真實的。全善的上帝固然不會讓人們受苦,更不會讓罪惡存在。死亡也是錯誤的信仰。有了正確的「永生」信念之後,就可以征服死亡,人人自然會「長生不死」。科學會的信仰強調上帝的至善,但卻漠視苦惡的嚴重性,和貶損了基督代贖受難的價值。
三. 主張泛神論:愛迪夫人把她的上帝觀撮要為四個聲明:a. 上帝是一切的一切。b. 上帝是善,善是心智。c. 上帝、聖靈,就是一切,沒有物質。d. 否定死亡、邪惡、罪惡、疾病,因為疾病、罪惡、死亡否定善、全能的上帝。
照上述的聲明,「科學會」相信心智和善就是上帝。由此可知,他們的信仰是徹頭徹尾的泛神論,與印度/興都教同樣。愛迪夫人有時論到三位一體,但也不是指有位格的上帝的三位一體,而是生命、真理和愛這三個所謂神聖原則的結合。
四. 否定救贖的需要:愛迪夫人眼中的耶穌是一個人,基督是指這位神人的神性,祂的人性和神性是互不相通的,所以她不承認有道成肉身這回事。基督是一個永恆的觀念,耶穌是這個觀念的暫時的形式,只有道是永恆的。她說,假如基督沒有死的話,祂會勝過死亡。基督的受苦和死亡也不是真實的。愛迪夫人不期望基督作代贖的工作,因為罪惡是不存在的。所謂救恩,只是不再相信罪惡是事實而已。這些言論與聖經一貫的真理互相矛盾,也否定了基督教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