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化的由來

2007-10-06 12:48 am
已前d人就多數用書面語,例如已前講的"難看",依家就比人講到肉酸,點解會轉變為口語呢?
除左難看仲有其他.....如下
聊天~~>傾計
付錢~~>俾錢
小伙子~~>後生仔
開小猜兒~~>蛇王
落枕~~>訓捩頸
長氣~~>嘮叨
項墜~~>鍊嘴.................等等

回答 (1)

2007-10-06 1:07 am
✔ 最佳答案
口語化又稱為白話、廣東話或粵方言,英文叫Cantonese,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廣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或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對南方的稱謂「越」或「粵」。由於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學者與西方學者有分歧,故粵語屬於一門方言抑或是一門獨立的語言尚有爭議。[2]

目前全球中,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6.6千萬-1.2億[1],使用地區非常廣泛。粵語不僅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應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粵語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廣州話口音是粵語的公認標準口音。但是隨著近年來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廣東境內一些原粵語城市甚至出現外來人口多於本地人口的現象(如深圳),與之相伴的是漢語普通話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來香港粵語流行曲、電視電影對中國大陸粵語使用人群的強勢影響,粵語通俗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實上已經由廣州遷移到了香港。

香港口語跟廣州口語,發音上也有些微區別,且有部分詞語位置不同,比如廣州人講的「素質」,香港人多説「質素」。由於兩地所處的環境不同,對某些事物有不同的習慣稱呼。總括來說,廣州人在香港或是香港人在廣州,基本上溝通沒有問題。

由於粵語的音仄有很多種,「懶音」成為了粵語的一大問題,亦因此粵語被部份人認為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
辭彙方面
粵語保留有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粵語的許多詞語,包括語氣助詞,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的典籍中找到來源。北方官話及普通話這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極少使用。

如粵語中將「粘」說成「黐」,用「差人」(源於印度藉警員)來表示「警員」等;又如粵語常於句末的語氣助詞「忌」(現常常被寫作「嘅」),在《詩經·國風·鄭風·大叔於田》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的表述;再如「打甂爐」(吃火鍋),「甂爐」為一種古炊具;「牙煙」(即「崖广」,意指危險,古文中原意為「懸崖邊的小屋」,其中,「广」與「廣」在古代漢語中為不同的字,表不同的意思,前者就是「小屋」之意。懸崖邊的小屋,危險之意。);「濿淅」(現粵語中意為「遇到麻煩」、「麻煩」;來源於古書中形容衣衫盡濕在水中行走的聲音)等詞。古代常用的貨幣量詞是「文錢」,廣州話的貨幣量詞也保存了「文」的叫法(現常常被寫作「蚊」),用法相當普通話的「塊」。

此外,「走」字的本意為「奔跑」(兩腳交互向前迅速躍進),但在普通話中已轉義為「步行」。廣州話當中,「行」就是步行,而「走」保留了古漢語中「奔跑」的意思,此點與另一個保留古義的閩南語一致。

隨著中國中央政府推廣普通話的政策和外來人口影響,很多廣州粵語中保留下來的古詞彙慢慢被普通話的詞彙取代,香港粵語的古詞彙保存就相對較好。但近年來隨著香港邁向國際化,不少香港的年輕人對古詞彙的認識已經逐漸減少。


[編輯] 語法方面
粵語中保留有修飾成分後置及倒裝等語法項目。如在人名前加「阿」表示親昵;「公雞」倒置成「雞公」,「乾菜」倒置成「菜乾」(以上閩南語亦有),「羹匙」倒置成「匙羹」等。由於粵語語法中有許多修飾成分倒置現象,因此產生了許多很特殊的句式。例如北方話中「怪不得」;在粵語中作「唔怪之得」或「怪唔得之」。又如北方話中「我先走了」;粵語中為「我走先啦」。這是古漢語特徵的遺留。

粵語口語中語氣助詞(如「啦」「喔」「咩」等)的使用非常頻繁,意義也較重要。豐富的語氣助詞可簡單直接地表達出發言者驚訝,質疑,不屑等語氣。

如比較的用法,粵語是「你高過佢」,而普通話會說「你比他高」。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5: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05000051KK018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