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西裝(又稱洋裝、西服、洋服等),泛指西式的正式套裝,現代多指男性西裝。西裝雖然源自歐洲,但現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正式服裝,是表示禮貌、尊重場合的一種方式。
男性西服最為規範化。長袖外套、相配的長褲、長袖襯衫、領帶,是男性套裝的基本服飾。外套配長褲稱為兩件式西裝;加上西服背心則稱為三件式,但現在比較少見。女性西服則比較多樣化,不過基本可歸納為外套、相配的裙子或褲子、女裝襯衫。
舊式西裝甚至有相搭配的帽子,男性可戴fedora軟呢帽或圓頂硬禮帽,女性戴藥丸盒帽。不過時至今日,藥丸盒帽多數只作為護士或商店服務員制服的一部分,男性也少戴帽子。
不論男性女性,歷代西裝款式發展趨向簡便,穿著套裝的場合也越來越少。現時一般只有在正式或商務場合、非穿不可的時候才會穿套裝,西裝不再是日常服飾。1990年代起,北美洲不少商業機構都開始接受便服上班。開始只有星期五才允許穿便服上班,但現在也有不少公司允許員工整個工作週都可以不穿整套西裝。這有時反而引起了混亂,因為員工不知道什麼才算適當上班服。
在亞洲等熱帶地區,甚至有像日本的COOL BIZ政策,讓上班族穿短袖襯衫、男性不打領帶。這樣,室內場所便無需為遷就穿西裝的人過分調低空調溫度,從而減少環境破壞。
[編輯] 男性西裝
現代西裝出現之前,近代西方男性出席商務場合穿的套裝,有一件又長又厚的黑色外套,稱為frock coat。直至19世紀末,美國人開始改穿比較輕便、只長及腰間的外套,稱作sack suit。這成為了非正式、非勞動場合的日間標準裝束,即使是最樸實的男性也會有一套這樣的西裝,讓星期日上教堂時穿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這種簡便套裝會連同背心穿著,今日則比較少見。
另一方面,晚間套裝也發展出一種非正式裝束。原本的燕尾服演變出小晚禮服。時至今日,小晚禮服甚至取代燕尾服,成為出席晚間場合的標準裝束,而歷史較長的燕尾服只留給最莊重的場合穿著,如宴會、音樂演奏會、受勳儀式等。日間的正式裝束則是早禮服。雖說現代場合一般已經不太拘泥於繁文縟節,但視乎出席場合所要求的禮節,請柬上應該會註明穿衣要求。
[編輯] 女性西裝
女性穿的現代西服套裝多數限於商務場合。女性出席宴會等正式場合多會穿正式禮服,如宴會禮服等。
20世紀初,由外套和裙子組成的套裝成為西方女性日間的一般服飾,適合上班和日常穿著[1]。女性套裝比男性套裝物質更輕柔,裁剪也較貼身,以突顯女性姿態。1960年代開始出現配褲子的女性套裝,但被接受為上班服飾的過程較慢。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開放,套裝的裙子也有向短發展的趨勢。1990年代,迷你裙再度成為流行服飾,西裝短裙的長度也因而受到影響,因應當地習俗及情況而異。
[編輯] 穿著禮儀
[編輯] 外套扣鈕
雙排扣的外套應該一直扣好鈕扣。單排扣的外套則只需站著時才扣鈕,坐著時則不扣,以避免外套變形。
有三對紐釦的外套,可以自由選擇扣幾對,但應該從最上方扣起。兩對鈕扣的外套則只應該扣最上的一對。
[編輯] 西裝顏色
一般西裝顏色為海藍、淺灰色、黑色、深灰色(炭色),通常無圖案或細條紋。黑色本只為小晚禮服的顏色,但現在已屬普及。會計師的指定西裝顏色是深藍色。
[編輯] 領帶
領帶一般是個人品味問題,但保守一點的話可以概括出幾項要點。領帶應該比下面的襯衫深色,也絕對不應該同色。領帶最好可以襯托襯衫或套裝的色彩。總的來說,出席保守場合不應該打顏色鮮豔或圖案誇張的領帶,不過何謂鮮豔、誇張則見仁見智。
領帶打好應該剛剛長及或蓋著皮帶扣。打好的領帶後面幼的一端,不應該比前面寬的一端長。
[編輯] 襯衫
男裝一般穿長袖布質縫製襯衫,所有鈕扣從領子至襯衫下端全部扣好。襯衫熨燙整齊,束進褲子裏。一般傳統襯衫為淺藍或白色,當中以白色最為保守。配有法式袖口的襯衫最為正式,這種襯衫的袖口會另外使用釦子或絲帶扣繫好,而不是一般附有紐扣的襯衫。
穿著連同外套的全套西裝,絕對不應該配以短袖襯衫、網球衣、T恤。
女裝襯衫與男裝襯衫不同,長度較短,無需也不能束進褲子裏,也無需扣上領子上的鈕釦。現代女性有時會以高質純白色T恤代替襯衫。
[編輯] 襪子
襪子應該和長褲的顏色一樣,這樣會讓腿部顯得更修長,也讓不夠長的褲管沒那麼明顯。一般顏色為黑色、灰色、海軍藍。如果沒有相同顏色的襪子,襪子應該比褲子的更深色,以達類似效果。穿有圖案的襪子,底色應該和套裝顏色相配。如果不能和褲子顏色相配,可以考慮和鞋子顏色相配。
[編輯] 其他配飾
是否繫皮帶屬個人選擇,但應該和鞋子相配,一般為黑色、棕色等。淺棕色的皮帶較適合非正式商務服裝。皮帶扣應該為金色或銀色。套裝其他金屬配飾,如袖釦、領帶夾、手錶等,應該和皮帶扣相襯。鞋子不應該以橡膠底,以皮鞋為佳,優質皮鞋可能會用木材製作鞋底。
一般來說,金屬手錶越薄越顯正式,指針式較電子式手錶正式。最莊重的場合不應該戴手錶,而應該帶懷錶,但今日並不常見。
胸袋放置手帕已經不是今日常見的裝束。如有則應該配襯襯衫顏色,並以絲質為佳,以顯示穿衣者的階級,但一般棉質或麻質手帕亦可。摺放方式則由穿衣者隨意決定。
[編輯] 文化含意
20世紀,歐洲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在世界各地都屬強勢,因此西裝成為了通行世界各國的商務和正式服裝。因此,拒絕穿西裝便可能成為反對歐洲或主流文化的象徵。一些非洲或中東國家的領導人會穿著自國的民族服裝代替西裝,或像古巴的卡斯特羅會穿軍裝代替西裝。另外,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內賈德總統雖然穿西裝,但襯衫敞口不打領帶,也是由於同類原因,而並非粗心大意。
現代華人社會多數接納西裝為正式服飾。西裝在1840年代左右傳入中國後,初時多由出國商人或出國留學生穿著。19世紀末,上海等地的中式裁縫開始改做西裝。1919年的新文化運動中,西裝衝擊了傳統的長袍馬褂;此後西裝廣泛流傳,中國的西裝業也蓬勃發展[2]。不過中國的政治人物到了20世紀後期才開始穿西裝 。
梁國雄基於承傳自前宗主國英國的議會議事規則,香港的立法會《議事規則》第42條訂明:「議員進出立法會會場,在衣飾及舉止上須保持莊重」,因此,大多數議員會穿著西裝或套裝裙出席會議。前任議員曾健成本來亦聲稱不會穿著西裝出席議會,但在時任港督的彭定康勸說和利誘下,亦屈服於議事規則。梁國雄在2004年成為第三屆立法會議員後,堅持繼續穿平時的圓領圖案T恤,被主席范徐麗泰認為違反上述議事規則[3]。最後,議事規則委員會認為無需就「衣著莊重」下定義,即同意穿圓領T恤不算不莊重[4]。梁國雄至今仍然沒有穿著全套西裝出席會議,只會個別時候在T恤上穿西裝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