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以前d皇帝會改自己做廢帝、哀帝既?莫非佢都覺得自己好廢好悲哀?

2007-10-03 6:23 am
點解以前d皇帝會改自己做廢帝、哀帝既?莫非佢都覺得自己好廢好悲哀?

回答 (8)

2009-05-20 6:33 am
唔好答呢條友D問題佢低能既
2007-10-05 3:59 am
咁短都得- -
2行...
得1個係answer
好心就唔好選喇
識既咩
長個果都好好多喇= =
唉.......
2007-10-04 4:01 am
後人的!!
因為係個朝代未都會咁的^^
2007-10-04 12:32 am
唔係佢地自己改嫁
係後人幫佢地改嫁
呢D叫做廟號
2007-10-03 6:39 am
各國歷史上有很多君主都有各種「綽號」,但是論到各國君主「綽號」的完備性和制度化,則要首推中國了。我們讀中國歷史,遇到帝王的名字時,除了要記他們的真實名字外,往往還要記他們的「綽號」,而且有時一個人有多個「綽號」。例如清朝皇帝愛新覺羅載湉,他最為人熟悉的「綽號」是「光緒皇帝」。可是在正式歷史書本中他的「綽號」卻是「清德宗」,此外還可以稱為「清景帝」。之所以有「一人多號」的現象,是因為中國經過數千年的王朝歷史,發展了完備的君主「綽號」系統,而且不只是一套系統,而是四套系統,即一個君主可同時有四種不同的「綽號」:「諡號」、「廟號」、「尊號」和「年號」。

在四種「綽號」中發展最早的是「諡號」。所謂諡號,是指在某君主逝世後,後人為該君主起的名號,名號中含有一些描述該位君主品行或政績的「形容詞」。諡號的原來用意是要令後世知道某位君主的品行如何、在位時究竟有甚麼德政或弊政,藉以警惕君主不要幹壞事,以免在死後給人加上個不好的「形容詞」,而令自己遺臭萬年。例如「五帝」之中的「帝舜」,他的諡號「舜」意即孝順,便是要表彰「帝舜」的孝德;又如夏朝亡國君主「夏桀」(約前1819-前1766年)的諡號「桀」意即殘暴,它告訴後世「夏桀」是一個暴君。

起初並非所有君主都有諡號,只有那些功德顯赫或臭名遠播的君主才有諡號。但從周代起,中國歷任君主便幾乎全部都有諡號(除了一些任期極短的君主外,如在公元前74年在位僅27天便遭廢黜的西漢皇帝昌邑王劉賀)。秦始皇雖曾廢除諡號,改以世數作為君主名號,例如他自己稱為「始皇帝」,其後繼者依次稱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但是秦亡後中國便恢復了諡號制度,一直沿用至清代。

本來諡號的目的是要褒貶君主,但是中國經歷了數千年的君主專制,為君主起諡號的文人在君主的淫威下,或是出於他們本身的「奴性」,在起諡號時只會選用阿諛奉承的形容詞,而不會如實反映事實。越到後世,這情況便越嚴重。例如明朝皇帝朱厚照(即人們熟知的「正德皇帝」),他在位時寵信宦官劉謹,荒淫無道,根本就是一名昏君惡棍,可是他的諡號卻是「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用的盡是字典中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形容詞,可見諡號根本已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起初君主諡號中的形容詞大都只有一個字(如「周武王」的「武」字),多者也只有兩個字(如「北魏道武皇帝」的「道武」兩字),因此後世習慣以諡號作為君主的代號,用以避諱。但是從唐代開始,君主的諡號便趨向冗長,例如唐朝開國君主李淵的諡號是「神堯大聖光孝皇帝」,已有六個字。而且越到後世字數便越多,如清朝倒數第二任皇帝載湉的諡號是「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竟長達21字。要用這樣長的諡號來作君主的代號,實在太不方便,因此從唐代開始,後世便大多改以廟號作為君主的代號。

所謂「廟號」,是指在某君主死後供奉在太廟的名號。在形式上廟號跟諡號的分別是:前者所用的字眼是「x祖」或「x宗」,而後者則是「x王」或「x帝」(因此「太祖」是廟號,「武王」則是諡號)。起初並非所有君主都有廟號。例如商代只有太甲(商太宗)、太戊(商中宗)和武丁(商高宗)有廟號;周代並無一個君主有廟號,而漢代(包括西、東漢)也總共只有13個君主有廟號(註1)。

但從唐代開始,幾乎歷任君主都有廟號。由於廟號中只有一個「形容詞」,而從唐代開始君主的諡號越來越長,所以廟號便取代了諡號的地位,成為人們稱呼君主的代號了。當然也有例外情況,例如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廟號是「唐玄宗」,諡號是「唐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可簡稱為「唐明皇」)。不知何故,他的諡號比廟號更為人所熟知,後世人較喜歡稱他為「唐明皇」,「唐玄宗」一般只用於正式的歷史書籍。

以上所述的廟號、諡號都是君主在死後人們才為他起的,那麼當君主還在世時,人們又用甚麼名號稱呼他呢?除了「當今聖上」外,有些君主還會在生時為自己起一些「尊號」(又稱「徽號」)。可是尊號並未發展為固定的制度,歷史上曾為自己起尊號的君主為數不多,一個君主也可能在生時先後取不同的尊號,因此尊號是四種「綽號」中最不重要的一種。例如宋徽宗在位時便曾為自己起尊號「教主道君皇帝」,時人稱他為「道君皇帝」;武則天在生時也曾為自己先後起四個尊號,其中一個較為人熟識的是「聖神皇帝」。

最後要談「年號」,年號本來是用來紀年的。中國自公元前841年(周共和行政元年)開始便有確切的紀年,但其時並無獨特的年號,紀年只用君主的「綽號」而稱「周宣王元年」、「周宣王二年」等等。但從公元前141 年漢武帝用年號「建元」開始,歷代君主便都用各自的年號,而且往往一個君主用上多個年號。

但是明、清兩代形成了一個慣例,即一個皇帝在任內只用一個年號(註2),於是人們便又喜歡用年號作為這兩朝皇帝的代號。例如前面提過的清朝皇帝載湉,他的廟號是「清德宗」,可是人們卻喜歡用他任內的年號「光緒」來稱呼他為「光緒皇帝」,而不用「清德宗」,更不會用那長達21字的「諡號」。
2007-10-03 6:38 am
係d人幫佢地改
因為無能先改ga
參考: my teacher
2007-10-03 6:27 am
其實呢個唔係皇帝自己改架,呢個係佢死後比人叫既稱呼
漢廢帝係因為佢廢先比人咁叫
2007-10-03 6:27 am
好似係d後人幫佢改嫁~!- -"
邊有人會自己改個咁既帝號- -"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3: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1002000051KK044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