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每年農曆新年,香港政府都會安排在維多利亞海港上空進行大型煙花匯演。市民對煙花匯演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到底如此燦爛奪目的煙花,是如何製造的?
我們在這裡不妨也講解一下爆竹 (firecrackers) 和煙花 (fireworks) 的化學原理。燃放爆竹最關鍵的時刻就是發出「啪」一聲的一剎那。然而,爆竹為甚麼會「響」呢?讓我們先說說爆竹的構造吧。
一根爆竹最外面是一層只是用作裝飾的紅色紙,裡面是一層厚厚的草紙,中心部分盛載著一些黑色粉末,稱為黑火藥 (black gunpowder)。各位別輕看這堆黑色粉末,它的威力相當強大呢!
黑火藥是由硫磺 (sulphur / S)、木炭 (charcoal / C) 與硝酸鉀 (potassium nitrate / KNO3) 混合製成的。
用火燃點爆竹的藥引後,一旦燒著了裏面的黑火藥,便即時發生一連串非常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 (redox reaction),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生成許多氣體。這些生成的氣體包括有二氧化硫 (sulphur dioxide / SO2)、二氧化氮 (nitrogen dioxide / NO2)、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 CO2)、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 CO) 等等。由於爆竹內的氣體體積突然猛烈地增加數千倍,那層並非包得很緊的草紙便承受不起壓力,形成爆炸,發出「啪」的一聲。
至於煙花的化學原理,其實和爆竹的大同小異,其結構都包含黑火藥和藥引。燃放煙花後,類似以上提到的化學反應引發爆炸,而爆炸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絕大部分轉化成光能呈現在我們眼中。
煙花的最大特色是能夠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到底煙花內有甚麼神秘的成份呢?現在由我們揭開其神秘面紗吧!關鍵是在製作煙花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發光劑和發色劑。
發光劑是金屬鎂 (magnesium) 或金屬鋁 (aluminium) 的粉末。當這些金屬燃燒時,會發出白熾的強光。發色劑其實只不過是一些金屬化合物 (metal compound)。我們平日在教學上經常運用這些金屬化合物來進行實驗呢!金屬化合物含有金屬離子 (metal ion).當這些金屬離子被燃燒時,會發放出獨特的火焰顏色 (flame colour)。不同種類的金屬化合物在燃燒時,會發放出不同顏色的光芒。概括如右表。
舉例說,氯化鈉 (sodium chloride / NaCl) 和硫酸鈉 (sodium sulphate / Na2SO4) 都屬於鈉的化合物,他們在燃燒時便會發出金黃色火焰 (golden yellow flame)。
同樣道理,硝酸鈣 (calcium nitrate / Ca(NO3)2) 和碳酸鈣 (calcium carbonate / CaCO3) 在燃燒時會發出磚紅色火焰 (brick red flame)。
其實在化學科,我們常常會運用以上結果來測試物質中所含的金屬。這類型的實驗稱為焰色試驗 (flame test)。煙花便是利用金屬的這種特性製成的。製作煙花的人經過巧妙的排列,決定燃燒的先後次序。這樣,煙花引爆後,便能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出鮮豔奪目、五彩繽紛的圖案了。
煙花一般係會以球體...大小有玻璃球甘大入圓柱體的容器點燃而放射到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