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木蘭辭》(也稱《木蘭詩》)也是北朝(公元386-581年)民歌,是用敘事詩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少女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雖然經過了後世文人的潤色,但全詩生動活潑、清新剛健的風格依然保持著民歌的特色。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聲濺濺。
旦辭爺孃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節錄)
(普/ 粵)
北朝是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但始終保持著漢化的特色。《木蘭辭》中的少女,本來是在閨中紡織的,男耕女織本是中原傳統,木蘭紡織說明其漢化已經具有了一定程度。本詩反映了當時北方戰事連年,男丁已不敷供應;木蘭代父從軍,表現了其勇敢和孝心。經過艱苦奮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並且立下戰功。木蘭雖是女子,但並不弱於男子,以致她的夥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並不是為了立功升官而從軍,所以當天子詢問她的意願時,她的回答是:「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木蘭最終還是一名和平主義者,她對自身的女性角色也十分珍惜:「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儘管《木蘭辭》對西域風光的描述只有幾句,對於戰爭的描寫亦較簡略,其曲折的情節和爽朗的氣概卻為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