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香港電影發展的中環皇后戲院今日歇業。
皇后戲院在中環經營了四十六年,房東決定把房子收回改建成辦公大樓。
皇后戲院在六、七零年代專門上演邵氏和嘉禾出產的港片,對港片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戲院關姓經理從皇后戲院開幕就在皇后戲院工作。
關先生說,當時好萊塢的片子很好賣,港產片被壓得喘不過氣,為了幫助港片,他們決定專門演港片。
皇后戲院的真皮座椅以及大銀幕也成了一時的風尚。
很多老影迷知道皇后戲院十月以後要歇業改建都感到不勝唏噓。
圖片參考:
http://f20.yahoofs.com/hkblog/Fq9QHZKRCRS6JXo8tqmHdvth_1/blog/ap_20070930123250754.jpg?ibAoYAHBRFAbzH.e
皇后戲院位處的陸海通大廈,2005年以10.17億元作內部轉讓。據租戶表示,陸海通正打算清拆樓高13層的大廈,將之變成摩天大樓,皇后戲院屆時會否重現,暫仍未知。
1925年建成的皇后戲院,早年專門放映西片,更一度是本港氣派十足的戲院,出入觀眾非富則貴,其位處的戲院里更因皇后而得名。在戲院里擺檔30多年的小販劉先生說,當年跟皇后一街之隔的娛樂戲院專門放映邵氏影片﹕「皇后和娛樂兩者,曾是中環紙醉金迷的象徵,也是著名蛇竇。」
觀眾非富則貴 李嘉誠 曾包場
劉先生跟皇后戲院一班員工是老街坊,他看到售票的兩名阿姐,由昔日青春少艾變作徐娘半老。劉記得近20年前阿姐曾跟他說﹕「李嘉誠又包場,帶着家人和成班保鑣來睇戲。」劉說,皇后戲院已有多年沒見過人龍﹕「現在連爆谷也沒有賣。」電影市道下滑,皇后戲院1995年改建成迷你戲院,如今只保留了昔日「超等」的313張藍皮座位,其餘位置改成商舖出租。
《色戒》成最後映畫
李安 的《色戒》分量十足,皇后戲院今天也是由它來送別。不少戲迷專程來跟皇后說再見,李先生記得﹕「皇后放映的全是猛片,周潤發 的戲我大多在這兒看。」在中環返工20多年的黎先生感慨,香港又有另一幢建築物被拆,他笑言:「皇后戲院和景賢里同樣值得保留,皇后見證的,是一代香港人的娛樂文化,你看那邊……」說罷他指向售票處,只見兩名售票阿姐拿起紅筆忙着畫票,電腦從來沒有在皇后的懷裏出現過,她,一直活在流金歲月。
圖片參考: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blogId=41256&resource=745852-queens01.jpg
正當中環皇后碼頭幾乎會被重置之時,雖與皇后碼頭無關但同樣位於中環的皇后戲院亦確定於十月租約期滿後結業。令到中環區只剩下票價高昂的Palace IFC。
位於中環戲院里陸海通大廈的皇后戲院,九十年代中期改建後,只剩下超等的部份,不過售票大堂卻曾重新裝修。皇后戲院在重建後,曾有一輪加入嘉禾線,亦有一輪加入了新寶線,近年則播放西片為主。至於戲院內部,仍保留著未裝修前的色彩。最令人緬懷的,也許是那些不日及下期放映的預告。
圖片參考: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resserver.php?blogId=41256&resource=745853-queens02.jpg
改建後的皇后戲院亦曾有港片在該處首映,例子包括邱禮濤執導的《陰陽路五之一見發財》及麥兆輝執導的《周末狂熱》。
新式戲院「The Grand Cinema」開幕,戲院從2D走向4D;同期,有「長壽戲院」之稱的皇后戲院宣佈結業。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戲院是男女相約等候的地方。男士們手捧爆穀在戲院門外等候佳人赴約的情況,記者只能在銀幕上看到,但卻是聯邦藝術藏品公司經理鄭寶鴻記憶中深刻的畫面,當年,他與愛人便於戲院內定情。
一張戲票,一張戲橋,不過薄薄一張紙,但對鄭寶鴻來說,卻是滿載回憶的珍貴物品。明天是皇后戲院營業的最後一天,鄭寶鴻不無感嘆唏噓,看著一張張昔日大戲院的舊照,盡訴皇后戲院及已結業大戲院的種種歷史片段與痕跡。
「以前看戲是唯一消遣,更是拍拖好去處。」鄭寶鴻回憶。年輕時的他,曾相約未來太太到皇后戲院︰「女子答允看戲,便是初步接納了你的追求。」他住在中環,到皇后戲院看戲已成習慣,不但常與太太到此,也帶兒女來看如《開心鬼放暑假》、《最佳拍檔》等。
戲院有體重機,小孩子總嚷著要磅重,體重咭上有男女明星相,如夏夢、林黛等,皇后戲院為他一家帶來不少歡樂。鄭寶鴻還笑說,以前皇后戲院地庫有一間夏蕙夜總會,很多人看戲後便到夜總會消遣。
戲橋:不拿吃虧
「我很喜歡看戲,當年港島區約20間、九龍區約60間戲院,我曾到過六成戲院看過戲。」鄭寶鴻說,看戲,少不免有戲票留下:「有些電影會有專製的戲票,如《鬼馬雙星》、《半斤八襾》等,很精緻。以前會把戲票隨手丟掉,回想起來,都是很有意思的藏品,只是需要地方儲藏。」
「以前入場看戲,必會拿一張戲橋。」鄭寶鴻說,一張印著「欲知後事如何,請看電影!」的戲橋,如由樂聲、新聲戲院刊印的《龍虎群英》戲橋,以中英文刊載故事大綱︰「當時拿戲橋的心情很矛盾,不知看好還是不看好。因為看完故事後便沒有興趣看戲,不拿又似乎很吃虧。」最後他還是會拿張戲橋,看完電影後才扔掉。此後十多年,鄭寶鴻收藏了許多與戲院相關的東西,一張張戲院舊照、明信片、戲票、戲橋珍藏起來,昔日看過電影後隨手扔掉的戲票、戲橋,不能重拾,只能一一重新追尋。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印上影片內容,刊登不日放映及下期放映影片資訊的戲橋,成為戲迷們得知最新放映影片資訊的重要來源,但鄭寶鴻最迷戀的,是一幅幅大戲院的舊照及明信片。
舊照:追本溯源
「擁有戲院舊照後便想探本尋源,到圖書館翻看報紙。這張圖片中的民居,前身原是同慶戲園,看19世紀的報紙,會發現這是香港最早的戲院,1867年建成,處於東華醫院對面。1890年改建成重慶戲院,1913年戲院拆卸,變成了民居。這張後期複印的相片,已是70年代的作品。」
舊戲院被拆卸、改建,從本港最早的戲院開始已是不能避免的命運,即將結業的皇后戲院,前身是1911年建成的香港影畫戲院,這間戲院,現在只能從其價值3000元的明信片中緬懷。「10多年前我以695元從一位外國商人買回來,相片中顯示的城市內容,一是香港影畫戲院,二是影畫戲院曾租借附近前身為高等法院的場地作為戲院分院,現為華人行。至1924年,皇后戲院也西化了,掛滿了電影廣告,這張明信片是攝於1950年,以真相作明信片,非常珍貴。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皇后戲院是1961年建立的,故那時候的皇后戲院只能透過照片一睹。」鄭寶鴻說。
戲票:難忘撲飛潮
戲院在變,戲票也在變。「現在的戲票全是電腦票,昔日則是手寫座位編號的。我花了十多年時間,尋得不同戲院的手劃戲票,各有特色。有的標示了當年戲院的外貌與位置,如凱聲戲院的戲票,一座大廈聳立圖中,兼標示戲院位於旺角彌敦道,查看歷史,原來現址是始創中心的一部分。」鄭寶鴻說。
昔日位於始創中心現址的,還有一間麗聲戲院,是當年全港九最賣座的戲院,曾放映過的電影包括1965年的《叛艦喋血記》。當年附近還有東樂戲院、凱聲戲院,短短的一條街道,已有三間戲院。
鄭寶鴻指,舊戲院分前座、中座、後座、超等、優等等,有的還有特等。戲院可以結業,建築可以被拆,回憶卻依然存在,只是我們需要一些小物件來緬懷。為了尋覓舊戲票,以前較貴的戲票5元一張,鄭寶鴻卻需要花上6倍價錢才能買回自己光顧過的戲院戲票。
鄭寶鴻閒時會拿出這些手劃戲票仔細欣賞,看的是戲票,咀嚼的卻是昔日時光。那些戲院看過甚麼戲,那些電影收費較高,一張張已無法進場欣賞電影的戲票,是記憶的晶片:「《驅魔人》、《教父》、《巴比龍》等,在當年要較其他電影貴。」
「遇到大片上映,戲院一早滿座,便需一早起床『撲飛』,稍遲一點便買不到戲票,看《巴比龍》、《驅魔人》、《半斤八襾》等,便得一早『撲飛』,我便曾試過要看《教父》而買不到戲票。」今日回想,當年為看戲而「撲飛」的回憶,也是一種樂趣。
皇后戲院結業,多年後鄭寶鴻回看相關的戲票、明信片,回憶起的,是一連串的甜蜜故事,那個他曾和太太人約黃昏後的愛情,那個和子女進場的溫馨,不見了建築,卻都封印在那張手劃戲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