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腦震盪(重振!):宋高宗在選定繼承人時, 化了什麼心思? 為什麼他要如此花心思?

2007-10-01 12:00 am
宋高宗在趕絕了自己父親和兄長的回國希望,殺盡良將後,坐穩了龍椅,才面對自己沒有兒子的事實.

他採取了什麼手段去選取承繼人呢?

為什麼他在選取承繼人時如此花心思呢?照理他做夠皇帝後,繼位的註定和他血緣疏遠,到時亡不亡國,也不太關他的事啦.為什麼他還刻意去選一位明君繼位?

據他這點手段看來,宋高宗,其實有沒有條件當一名明君呢?

回答 (1)

2007-10-01 5:11 am
✔ 最佳答案
宋高宗在鞏固自己的權位方面的確用了不少心思, 但這也許是為勢所迫: 要是迎回了父兄, 自己不僅沒法當上皇帝, 也許還要面對殺身之禍 (燭影斧聲雖然可能是假的, 但相信宋代皇不可能對此沒有警惕), 況且自已有隱疾也許之前未診斷出來, 以至他自己一直以為可以有後. 即使是一早知道自己有事, 但不知他的病到了什麼程度 (可能他一直在不斷嘗試), 故此在選擇繼承人上, 宋高宗可能認為問題不大, 才會如此不擇手段去坐穩龍椅的.

再者, 當了皇帝就有了權力, 有了權力就會想到自己在史上的地位. 自己雖然無後, 但也不能令傳了百年的宋室亡在自己的手中吧! '亡國之君' 的臭名可以說是每一個君主的噩夢, 宋室南度已經夠丟臉了, 宋高宗花了那麼多心思去保住帝位, 自也不想剛穏定的南宋政權淪喪在金人手中, 尤其是, 宋高宗應會怕自己身故後假如立即亡國, 自己的帝陵會被挖, 自己會被人如秦檜般唾罵萬世. 既然如此, 不如找個有能力的宋宗室 (即使自己是太宗子孫, 但繼位人是太祖之後也不介意), 以長期保住南宋政權為要, 自己死後可以長期享有帝祀之餘, 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太大的惡名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 至於死後南宋亡不亡, 那也是繼位人的問題, 要是孝宗及以後的皇帝可以收復中原, 自己也算是有知人之明, 歷史上就更好看了.

即使宋高宗不介意國土在自己死後送到金人手中, 南宋政權中也會有不少人反對的, 南宋畢竟是華夏正統, 更是北伐中原的希望所寄, 雖然名將或罷或殺, 但形勢上不得不做長期偏安的準備, 不然南宋隨時亡國! 雖然締結了和約尊金為父, 算是穩住了局面, 但金人南侵的威脅始終存在, 宋高宗在內部坐穩皇位, 金人一時未能南侵, 但不代表南宋不會隨時又被金國攻破的. 是以宋高宗只殺了金人要求殺的岳飛父子, 對其他抗金名將只是罷官或削去兵權. 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也一樣, 要是選取的繼承人是有才的話, 南宋內部就可以更穩定, 更能團結人心, 上下一心更能抵抗外敵, 對金國更有阻嚇力, 宋高宗的皇位就更穩了. 這在當時的環境而言是很重要的.

而且選繼承人的問題肯定不是宋高宗自己一人說了就算, 宋宗室及大臣也會參與其中吧! 即使他們沒有最終決定權, 但必定有提供意見, 也會向高宗分析立儲的重要性, 當時也許不會考慮繼承人將來是否明君, 但宋室之後, 以及往績不能不差勁等因素必定在立儲的考慮之列, 但求至少保住江南的國土, 一眾君臣死後有個安身之所就是了. 所以選孝宗當皇帝, 可說是不得不已的選擇了.

所以說, 選孝宗當皇帝, 不是單單和宋高宗的眼光和無私有關 (要是無私的話, 他可以讓岳飛繼續北伐, 收回中原, 迎回二聖, 也可以把帝位禪讓有能之士), 從以上的論點看, 這決定可說是不得不行. 單就宋高宗為了保住帝位, 私心作祟貶殺名將看, 宋高宗就不該稱為明君 (稱為 '名君' 也許可以, 但那是因為他在兩宋之交當了皇帝及阻撓北伐, 而且很多昏君也是史上有 '名' 的).

2007-09-30 21:15:50 補充:
第四段:'但宋室之後, 以及往績不能不差勁等因素必定在立儲的考慮之列'應該是'但繼承人必須是宋室之後, 以及往績不能太差勁等因素必定在立儲的考慮之列'
參考: 自己分析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1: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30000051KK029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