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諾貝爾獎好似無中國人拿過的?

2007-09-30 10:52 pm
如題。thank!!!!!!!!!!!!!!!!!!!!!!!

回答 (3)

2007-09-30 10:59 pm
✔ 最佳答案
緊係唔係啦
好多中國人都拿過諾貝爾獎嫁

例如:

楊振寧(1957年物理學獎)

李政道(1957年物理學獎)

丁肇中(1976年物理學獎)

李遠哲(1986年化學獎)

朱棣文(1997年物理學獎)

崔琦(1998年物理學獎)

高行健(2000年文學獎)

等等

千奇唔好睇少中國人呀=]
2007-09-30 11:00 pm
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旌2000金10月12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台灣和香港的報紙都以頭版大篇幅報導,大陸則冷淡回應。高行健的小說和散文作品在台灣書店造成購買熱潮,大約每天可售出200本左右,對照《靈山》出書11年來只再版一次的情形,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香港出版高行健作品的天地圖書和明報等出版社也接獲大量訂單,應接不暇。
2007-09-30 10:59 pm
拿過啦, 有幾個tim, 例如文學奬, 物理學等都有

楊振寧

1957年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奬

1922年 出生於安徽合肥
1929年 就讀北京清華園內成志小學
1933年 就讀北平崇德中學
1938年 插班昆明昆華中學高二
1938年 入西南聯大就讀
1942年 西南聯大研究所畢業
1944年 任教於西南聯大附中
1945年 在西南聯大附中教學後赴美
1948年 在泰勒指導下轉做理論物理,於是年獲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
1949年 進普林斯敦大學研究
1956年 與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
1957年4月 獲愛斯坦物理獎
1957年10月 因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8年 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年 轉赴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創立並主持理論物理研究所
1971年 返回久別的中國大陸
1986年 返國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
1994年 榮獲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之波維爾 (Bower)獎
1996年 獲清華、交通兩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楊振寧,安徽省合肥縣人,民國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一九二八年就讀廈門國小、一九三三年就讀北平崇德中學、一九三八年插班昆明昆萬中學高中二年級、並以高二的同等學歷,考取當時由清華、北大、南開三個大學合併的西南聯大的化學系,後來改念物理系。一九四二年西南聯大畢業、一九四四年西南聯大研究所畢業、一九四五年在西南聯大附中教學後赴美、一九四八年夏完成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秋天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一九五七年獲諾貝爾物理獎、一九五八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六五年應紐約州立大學校長託爾邀請籌備創立石溪分校研究部門、一九六六年離普林斯頓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主持物理研究所,擔任教授至今。

  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宇稱守恆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學金。他們這項貢獻得到極高評價,被認為是物理學上的里程碑之一。儘管他們早已入了美籍,但也是「美籍華人」,消息傳來,中國人無不引以為傲。楊氏也是以曾經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為自傲的,那年他們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最後一段,他說:「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這就是: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在教了十七年書之後,楊氏於一九六六年,離開普林斯頓大學,前往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主持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他認為是自己「走出象牙塔」,重新出發,科學界人士對他再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抱持期待與樂觀。楊夫人杜致禮女士,出生名門,為杜聿明將軍掌珠,專攻文學,中英文造詣均佳,曾在臺灣教過英文,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中文,言談舉止富書卷氣,育子女三人,老大楊光諾電腦工程師,老二楊光宇,化學家,楊又禮,醫生。

得獎作品

發現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恆原理:宇稱守恆如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宇稱概念就不能用在θ和τ粒子的衰變過程中,因此可以認為θ和τ粒子是同一粒子。

對科學研究之影響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理論,推翻了物理學上屹立不移三十年之久的宇稱守恆定律。這一發現,使瑞典皇家科學院立即將一九五七年 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博士,因為他們指正了過去科學家所犯的嚴重錯誤,更開啟基本粒子「弱交換作用」一些規則的研究,使人類對物 質構造內層的認識邁進一大步


收錄日期: 2021-05-03 05:23: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30000051KK025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