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煲蠟專指中秋節期間,利用月餅鋁罐作器皿、點燃大量蠟燭造成火團的玩火行為。蠟液燃燒得最猛列之時,同時可焚燒報紙等雜物,亦可為求刺激而向火團噴水、火水等,使之產生高大火焰。煲蠟極為容易引起火災。滾燙的蠟液接觸到皮膚可能造成第三級燒傷。
香港年輕人尤其流行於迎月、中秋節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眾場所煲蠟,一般伴隨玩燈籠和點蠟燭等中秋活動進行。過去歷年於香港皆有人因煲蠟而受傷入院。
[編輯]
香港政府的態度
香港政府提醒市民切勿煲蠟的橫額
放大
香港政府提醒市民切勿煲蠟的橫額
由於中秋節外出賞月人數太多,加上考慮到節日關係,因此警方過去很少會在中秋節干預煲蠟行為,而使年輕人視中秋煲蠟為一年一度的可以「合法放火」的日子。但由於煲蠟會使公園等公眾場所留下大量難以清理的蠟漬,而且易生危險,因此近年政府已多作宣傳呼籲市民不要煲蠟,警方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在中秋節的三天加密巡邏公園等場所,要求市民賞月時勿點燃太多蠟燭,並避免留下蠟跡,又會勸止煲蠟行為。
香港政府界定煲蠟為「將蠟燃燒或溶化,或將任何液體灑在或潑在熱蠟之上,而可能導致任何人受傷或任何財產受損。」[1]如果發現有人在康文署轄下公園、泳灘和燒烤場地煲蠟,康文署可根據《遊樂場地規例》提出檢控,最高可被罰款2000元及入獄14天。[2]康文署於中秋節前後共三天,由下午7時至午夜12時開放熱線電話24145555,供市民舉報於康文署場地內煲蠟的行為。
而如果在公眾地方留下蠟跡,康文署可將之視同亂拋垃圾,發出1500元的定額罰款通知書。根據康文署的建議,市民應該將蠟燭放在鐵罐或其他非易燃盛器上點燃,賞月後將熄滅的蠟燭溶液拋進垃圾箱。
如果公共屋邨居民在房屋署轄下屋邨範圍內煲蠟,房屋署可按「屋邨清潔扣分制」扣除該住戶5分,並罰款1500元。[3]
[編輯]
外部連結
* 香港特區政府網站:中秋勿煲蠟 慎防意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