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不是求分數

2007-09-29 2:58 am
小女係六年級,學校話要做辯論比賽,題目係求學不是求分數(我係求學是求分數),請問點樣反擊??(求學不是求分數d人話咩壓力大等等)

回答 (4)

2007-09-29 3:02 am
✔ 最佳答案
專題 [求學不是求分數]
學習到底為甚麼?

讀書學習不只為擺脫貧苦、擺脫欺凌,還有更多。
  
  分數本身並不能稱為「學習」,也不是學習的目標。分數是測試的指標,只不過沒有分數,就沒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衡量標準,畢竟分數代表了學習的進度。我們不能說學習是為分數服務的,應該說分數是為學習服務的,分數能夠予人一個奮鬥方向,而並非學習的終極。
  
  「求學不是求分數」,並沒有排斥「求分數」,人們把「求學」和「求分數」對立起來,導致了爭辯。其實,當大家抱怨這段廣告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最佳的懶惰藉口的同時,也正是我們需要正視「學習」二字的時候。人有智力,大可為善,也可為惡。「藉口」是人們逃逸指責的花招,人們用這句話做藉口,而不是這句話本身有問題。

學習為“甚麼”?

  為了保障個人的生存,必須具備相當的實力。為求職謀生、配合社會的需要而求學是一個根基點,毋庸置疑。近年來一直強調進修、再培訓,均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人無以逆轉社會發展的趨勢,不學習,就沒有技能,就生活堪虞。
  
  除之,也因好奇而學,為個人的興趣而學,誠如古人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掌握了一些知識,悟出了一些道理,心中有所得,從不懂到懂,不都令人感到充實,不都令人歡喜嗎?這,就是求學之樂。
  
  為了培養個人愛好而學,可謂是更進一步。生活是實實在在的,如何過法,端在各人設計。沒有正經的嗜好,日子必將是枯燥乏味的。我們所學之中有健康教育、語言、數學,還有科學常識,這些可都是高素質的生活必須打的根基。
  
  一個人要身體、心靈均健康才能稱得上健全。建立自信、發揮潛能,要靠培養,而且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處事待人的心態最是不容忽略的。有句話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已反映出一個重要的學習態度,而這種態度、原則在在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一個人,一群人做事馬虎或行為卑劣,短樁了、貪污了,受害的又何止那個人、那群人?「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們有誰不擔驚受怕、不受危害?求學,就是要人們為人為己,撒下理性的種子,透過學習做個堂堂正正、身心健全的人。在此,又豈是分數量度得了?
  
  社會不是幾個人的世界,萌發惻隱、懂得尊重不但是動詞,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詞。和諧的人際關係、鄰里關係,通通都是學問,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又豈止是看分數?
  
  我們的確是在與古今中外的名家大師們交流,蒙受他們的貢獻,向他們表示感念的同時,我們也矢志貢獻社會。除此之外,通過學習、透過教化,我們可以更懂得欣賞,無論是音樂、美術、體育,還是文學,甚或大自然,建立人生觀、世界觀,最終,令我們更懂得生活的真諦。這些皆無涉及分數的高低,但其價值無窮。
  
  深深地思考、靜靜地反省,確實,生活殊不簡單,不求學問哪兒行?而這又豈是「分數」二字了得?就是因為求學的天地廣大,求學的意義深遠,不是數據遊戲、並非小事一樁,實乃茲事體大!
2007-09-29 5:09 am
1. 老師手鬆D你就會分數高, 但你可否想過試卷的題目你又是否完全理解?

2. 分數只是學生的在校的排名, 是一個指標而已.最重要的是你該學到的東西, 是否能運用自如.

3. 兩所學校的程度有差距, 相同分數亦不能代表兩學生的能力完全一樣.
參考: bb
2007-09-29 3:10 am
求學不是求分數」能救教改?

教統局一句「求學不是求分數」,竟引來許多家長異議。有家長就擔心這會令子女學業分數降低,競爭力下降,故急急提早送子女到外國去。

當家長們看到教統局要用仿文革式的口號來推介教育理念時,心裏已感到教育制度肯定出了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教育改革,有家長擔心政府削減大學經費,大學水平及質素下調,亦有家長見小班教學停滯不前,公務員或公營機構僱員則擔心子女教育津貼被削,結果趕快送子女出外。數年間,海外升學已成熱潮。


香港教育有病,病徵可謂多樣化,既有學生高分低能,亦有很多學生會考零分;學生的語文能力低、欠自信、欠創意思維、以逸待勞等亦是普遍現象。


至於病原,有人認為是教改的錯,但過去填鴨式教育一直為人詬病,教改使之背離填鴨式,應是正確方向。教改的錯,是改革過程欠缺教育前線工作者的意見,一切由上而下,結果改革異化成行政工具和作秀、爭資源和爭學生。


病原找錯了,教育高官又只顧埋怨前線工作者力有不逮,急求所謂基準的成績,就更是落錯藥。其他的藥石亂投,包括增設直資學校,強行關閉村校及收生不足的學校,忘卻人本教育,忽略多元教學,而只顧以商店方式辦學。推行校本管理卻以校政民主化作包裝,有辦學團體揶揄,此為「落錯抗癌藥以對付一個普通病」。


一句「求學不是求分數」,既不能移風易俗,也沒有對症下藥。求學固不該只求分數,但現實是高中學位不足,大學學位比例低,分數不夠又怎能升學?因此學生讀書均要力爭上游,考試則力爭考高分,才可以升高中、入大學!


教育的病原,應是課程內容及其評核辦法跟不上時代需要,高中學制檢討,以及課程內容和評核辦法檢討就是教改的契機。可惜,本港卻遲遲未能推出高中學制方案,原因未明。是經費不足?教改太快?還是教統局因集辦教育、定課程、作評核三權於一身,最後亂作一團、議而未決?


教育政策副發言人:陳竟明博士



2004年5月8日



(此文於2004年5月8日在明報刊登)
2007-09-29 3:05 am
因為我們只是要努力和識就得,如果你是出貓得到好分數就學不到知識了
參考: 老師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0: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28000051KK026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