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中秋節要食月餅?

2007-09-26 1:45 am
是否古時的習俗?

回答 (4)

2007-09-26 2:48 am
✔ 最佳答案
月餅的故事與變革

相傳中國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月餅象微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微。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官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傅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帥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帥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帥,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官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敍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帥,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覧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厨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叙述無遺。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微,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為甚麼八月十五要吃月餅,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便父母雙亡,在舅舅家生活。他舅舅是富户,讓他給放牛。他飯量大,吃不飽,便宰牛充飢,把牛尾巴塞到山縫裹,回家告訴舅舅,說牛鑽到山縫裹去了。他舅舅不相信,來到山上,抓住牛尾巴就往外拽。朱元璋胆擅心驚,心裹說:可不敢讓拽出來,果真就拽不出來,他心裹說:要是能叫一聲就好了,果然山縫裹使傳出了一聲牛叫。這樣幾次,他舅把朱元璋趕了出去。朱元璋没法,進寺院當了和尚。寺院裡泥塑的神像夏天潮濕,得曬,老和尚動動嘴,朱元璋就得搬神像。天長日久,朱元璋心中不樂意,氣不能往老和尚身上出,便只有拿神像出氣。一天老和尚不在跟前,他用小棍在神像身上一敲,嘟濃着:"你就不能自已出去!"這本是氣話,誰知他這麽一說。神像果真走了出去,朱元璋高興了,挨着個兒敲一下說一句,敲完了,神像也出完了。把神像弄出去,朱元璋便到一邊玩耍,一會天上下了雨,朱元璋只顧貪玩,却把神像忘記了。老和尚看見,急了,趕忙叫朱元璋,朱元璋過來大喊一聲:"這不給我進去!"神像一個一個進了屋,各就各位。老和尚大驚,不敢收留朱元璋,把他趕了出了寺,朱元璋只好四處要飯。後來他長大了,便聯絡普天下受苦人,準備暴動反擊。這當兒,他結識了劉伯温。劉伯温也不是凡人,他是諸葛亮再生,深通謀畧,據說有一次他游至深山,見有一碑,上有孔明寫的碑文:"除了我無人到,下傳劉伯温"。朱元璋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擇日而起了,可是元朝皇帝怕人造成反,禁止使用鐵製工具,就是菜刀也用鐵鎖鎖着,三五家合用一個,人們坐在一起說話,便被視為謀反,怎樣才能聯絡暴動之事,卻是一個難題。朱元璋和劉伯温商量,劉伯温給他出了個主意:八月十四傳送月餅,月餅内帶個紙帶,寫上八月十五起事。八月十五朱元璋率衆起義,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了明朝。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推翻元朝的日子,每年八月十五都要吃月餅。椒鹽月餅:椒鹽月餅是屬於大陸的北方月餅,所使用的餡料,多屬北方農產,所以大家如果吃膩了南方月餅的紅豆沙和蓮蓉等等餡料,可以試試椒鹽月餅,獨特的味道。過中秋食月餅,成為一種習俗,現今的月餅已經成為一種商品,失去了原來的意義,過節送禮成為雇員想升職的一種手法。月餅的品種也有很大的變遷,中國內地因經濟騰飛有魚翅官燕加金鉑的月餅,用來作升官發財的指標;香港也有冰皮月餅等比較健康的月餅,但形式與原來的已截然不同了
2007-09-26 1:55 am
月餅象徵團圓,是古代為了互通消息的.後來演變中秋節要食月餅的習俗
2007-09-26 1:54 am
應節~~~~~~~~~~~即等於,新年,會買禮盒,派利是噤......噤中秋當然你食下月餅,玩下燈籠,點下立足啦
2007-09-26 1:48 am
為甚麼中秋節要食月餅:
月 餅 象 徵 團 圓 , 是 中 秋 祭 月 和 拜 土 地 公 的 必 備 祭 品 。 而 中 秋 節 吃 月 餅 的 習 俗 , 是 由 元 朝 末 年 流 傳 下 來 的 。

相 傳 當 時 中 原 人 不 甘 受 蒙 古 人 的 統 治 , 有 志 之 士 皆 思 起 義 抗 元 , 然 欲 整 合 反 抗 的 力 量 , 卻 苦 於 無 從 傳 遞 消 息 , 所 以 劉 伯 溫 便 想 一 計 策 , 散 佈 將 有 瘟 疫 的 流 言 , 要 人 們 於 中 秋 節 買 月 餅 來 吃 以 避 禍 。 大 家 買 了 月 餅 回 家 後 切 開 一 看 , 裏 面 藏 了 紙 條 寫 著 「 八 月 十 五 夜 起 義 」 , 於 是 民 眾 紛 紛 響 應 , 因 而 一 舉 推 翻 元 朝 。 月 餅 因 而 成 為 中 秋 節 的 應 景 食 物 。

月 餅 大 致 可 分 平 式 、 蘇 式 、 台 式 、 廣 式 四 種 。 平 式 就 是 北 平 的 月 餅 , 作 法 如 同 燒 餅 , 外 皮 香 脆 可 口 ; 蘇 式 月 餅 外 皮 吃 起 來 層 次 多 且 薄 , 酥 軟 白 淨 、 香 甜 可 口 , 外 皮 越 鬆 越 白 越 好 ; 廣 式 月 餅 的 外 皮 和 西 點 類 似 , 以 內 餡 考 究 著 名 ; 傳 統 臺 灣 月 餅 又 稱 月 光 餅 , 以 蕃 薯 為 材 料 , 口 味 甜 而 不 膩 , 鬆 軟 可 口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5: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25000051KK022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