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重慶定名於宋朝,在近代由於率先引入近代工業而迅猛發展保持至今。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濮、苴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
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四川東部湖北西部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已形成一個的奴隸制部族聯盟,統稱巴。在甲骨文中,也有關於巴方的記載,巴國建於周初,重慶是當時巴國的一個小城市。
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歷史的變遷。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下屬單位。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淳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至此,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重慶自秦以來,歷代王朝都在此設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機構。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根據當年4月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清朝須把重慶(連同蘇州、杭州、沙市)開放為通商口岸,重慶開始面向世界。辛亥革命後,1921年設重慶商埠督辦;1929年設市;1935年5月5日,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
主條目:重慶 (陪都)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於1937年11月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940年再定重慶為永久陪都。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中華民國陪都,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頒佈法令,設重慶為中華民國永久陪都(南京為中華民國首都,台北為中華民國行政院院轄市)。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重慶,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一年半以後撤銷),中央直轄市。1954年7月,重慶市重新併入四川省,改為省轄市。1983年,永川地區八個縣併入重慶市,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計劃單列市。1992年辟為沿江開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慶市代管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
1997年3月1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設立重慶為中央直轄市的議案;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管轄原重慶市和萬縣市(後改名為萬州)、涪陵市、黔江地區。重慶市現有人口3144.23萬人。人口以漢族為主體,同時聚居著土家族、苗族等40多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