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清明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春分之後十五天,關於清明節的起源,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其一是源於一個古代忠臣的故事。
清明節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國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由于「九」屬陽數,所以又叫「重九」。重陽節的風俗主要是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和賞菊。
登高的起源,是有一段神話故事。據說束漢時代,有一個仙人名費長房。一天,他對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的家鄉將會有大災難。這一天,你帶領全家登上高山,每人并用紅袋子裝些茱萸,綁在手臂上,再喝點菊花酒,就可以消災解難了。」桓景按照師傅的話去做,傍晚回到家裏,果然見到家中的牲畜都死光了。自此之後,重九登高避難的風俗就流傳下來。在香港,重陽節已成為另一個掃墓的日子。
農曆九月是菊花盛開的時節,菊花有除熱解毒的功效;茱萸的葉子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所以古人在重陽節飲菊花酒,佩帶茱萸,有辟邪延壽的意思。今天,佩帶茱萸的習俗,已經沒有了。但有些地方在重陽節還有吃菊花糕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