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其實昆蟲有很多感覺器官,不少比脊椎類動物還要靈敏:
一、 視覺器
昆蟲視覺器感受光波光子能量。昆蟲視覺感應範圍為253-700毫微米(mμ)。視覺器有單眼和複眼。
二、 機械力感受器
機械力感受器是能感受來自蟲體內、外機械刺激的感覺器官,機械力感受器包括感觸器和聽覺器。感觸器(mechanoreceptor) 感知分子運動和固體或液體的接觸能量;而聽覺器(phonoreceptor) 感知聲波刺激的感受器。
三、 感化器(chemoreceptor)
感化器感知化學物質刺激。感化器與昆蟲覓食、求偶、產卵、選擇棲境、尋找寄主及社會性昆蟲各型間協調等行為密切相關。感化器的形狀有毛狀、板狀、錐狀等。感化器分為嗅覺器和味覺器兩類。嗅覺器(olfactory organ) 能檢測混合在空氣中濃度極低的氣態分子;味覺器(gustatory organ) 能檢測液態分子。
四、 溫濕度感受器
溫濕度感受器是昆蟲感受環境溫濕度變化的感覺器官。
感溫器:昆蟲的感溫器一般分佈在整個體軀上,而以端跗節和觸角最為稠密。昆蟲常常能覺察環境溫度的微小變化,如蜜蜂群能感覺0.25℃的溫度變化。
感濕器:感濕器都是薄壁的,有錐狀、毛狀和板狀等,能反應空氣中水分的飽和、虧缺或蒸氣壓力的變化。
* * *
昆蟲有痛覺嗎?
目前科學的認知定義是僅分佈在脊椎動物的感覺神經末梢,當物理及化學性的刺激引發痛受器細胞的反應,進而藉由訊息傳遞至腦中,被解釋為痛或癢的感受。然而,由於痛受器細胞的詳細構造與生理仍存在許多未知及疑點,且痛覺其實是來自於觸覺、壓力或化學受器等的關聯反應,因此認為無脊椎動物不具有感知苦痛的能力其實是過於武斷的。
在沒有一種客觀或精準的儀器能完全量側出該個體的「痛苦指數」前,幾個生理及行為上的證據是行為生物學家所必須掌握的(以下摘譯自Can Invertebrates Suffer? Animal Welfare 2001,10)。
生理證據:
• 無脊椎動物在受傷後所造成防禦細胞與神經傳導流動及堆積的模式,與脊椎動物受創後的反應模式近似(Stefano et al 1998)。
• 在扁型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甲殼類及昆蟲身上發現具有止痛效果的腦啡(enkephalin)及腦內啡(endorphin)(Fioito, 1986 )。
• 無脊椎動物身上亦發現類鴉片先質的腦啡先質(proenkephalin)(Stefano et al 1998),腦啡在此的功能是攻擊侵入的細菌以使免疫系統中的類鴉片呔能產生,也因生化及生理的反應推測,疼痛本身也可能是此反應的構成元素之一。
行為證據:
• 某些脊椎動物在遭受創傷後,會隱藏受傷的徵兆或表現出僵直的外觀,目的就是避免自己再度因而成為天敵的目標,此種無法看出疼痛的現象也極可能應用在無脊椎動物受傷時,為求生存而表現出的低度反應機制上。
• 當特定的刺激一開始與電擊共同給予動物時,許多的軟體動物及昆蟲會在電擊移除後仍對該刺激有縮回的反應,這與脊椎動物對電擊後的相關反應模式相當接近。
參考資料:
http://210.44.48.109/resource/courseware/02_03putongkunchongxue/chapter018/ch183/ch183.htm
http://www.lca.org.tw/tws/avot/01/22.htm
2007-10-02 23:31:45 補充:
自問自覺小友, 那些只是我在profile說說,
由小學至大學, 是你想讀, 但看人家收不收你,
但碩士開始, 就是看你願不願讀了, 想讀多數有得讀的, 呵...
我不讀是怕太辛苦, 和想早點去工作了, 人各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