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火藥,顧名思義,其本意當為起火之藥。火藥的基本成份是硫磺、硝石和炭等三種易燃藥品,實際上把這三種藥物混合在一起,就成為最原始的黑色火藥了。硫磺、硝石是我國古代常用的煉丹藥物和醫療藥物,對它們的化學性質人們很早就有所認識。在我國最早的藥物書《神農本草經》中,已記載硫磺“能化金銀銅鐵,奇物”,被列為中品藥。而把硫磺與水銀合煉為丹砂﹙硫化汞﹚,則更是煉丹家的一項經常的煉丹活動。從煉丹實驗中,煉丹家認識到硫磺含有“猛毒”,有高度的燃燒性能,火後容易飛升,很難“擒制”。硝石古時又稱消石,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藥,是火藥的關鍵成份。煉丹家早就認識到它具有易燃性,而且化學性能活潑,能和許多物品發生作用。在古代世界中,唯有我國發現和使用硝石,後傳到阿拉伯和埃及。在阿拉伯和埃及稱硝石為“中國雪”,在波斯叫“中國鹽”。至於木炭,則更是火法煉丹中經常使用的物質。因此,火藥作為古代中國的一項偉大發明,決不是偶然的。四千六百多年前, 漢族部落聚居的附近, 有一個名叫九黎的蠻族。 此蠻族強悍好戰, 經常侵略漢族部落。 據說蠻族酋長蚩尤很懂得觀察天氣, 多利用大霧掩護自己隊伍, 攻打漢族軍隊。漢族軍隊在大霧中不辨方向,因而常敗仗。 於是, 漢族各部落向其盟主---黃帝求救。 黃帝運用自己才智, 製造一種可辨別四方的指南車。 有了指南車, 漢族軍隊在大霧中與蠻族軍隊打起仗來,亦不會迷失方向,結果轉敗為勝,最後將蚩尤打敗。
我國古代最早是利用太陽及其投射的影子來確定方向的,但這種方法受天氣影響較大,後以發明了司南和指南針。司南約發明於先秦時期,在我國大約沿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指南針是在宋代才出現的。我國古代關於指南針的記載始見於北宋時期。《塋原總錄》卷一說,要定東西南北四正的方向,必須取丙午向的針,然後在丙、午的位置,“中而格之”,找出正確的方向。亦即讓針指丙午中間的方向,則午向就是正南的方向。《塋原總錄》是一部相墓書,撰於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這條記載中所說的“針”,雖沒有明確指出是什麼針,但從字行間可以斷定是磁針無疑,說明當時已把磁針與羅經盤配套,作為定向儀器,並且已發現了地球的磁偏角,定為正南偏東7.8度。
《夢溪筆談》卷二十四載:“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出。水浮多蕩搖,指爪及碗脣上皆可為之,運轉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則針常指現。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夢溪筆談》是北宋沈括所著。這條記載明確指出指南針是方家﹙風水先生﹚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的是“磁石磨針鋒”的人工磁化法制成,並且記述了水浮、置指甲上和懸絲等四種指南針的裝置方法,以及各種裝置方法的長處和缺陷,使人們對當時的指南針有一清晰的認識。同時,沈括也指出了當時已發現發地球的磁偏角,即正南偏東。沈括還記載了磁針有指南的,也有指北的。雖然他還不知道磁場有南北兩極,不知道由於磁場中的同性相排斥、異性相吸的作用而造成磁性不同的道理。即用磁石的北極磨針鋒,則針鋒所得的磁性為南極,磁針就會指北;反之,用磁石的南極磨針鋒,則針鋒所得的磁性就會指南,從而造成既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磁針。但他能忠實地記錄下來,為後人提供翔實的資料,是很難能可貴的。從上述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指南針在11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有多種裝置方法,並已由此發現了地球的磁偏角。
中國在西漢初期已有植物纖維所製的紙了。但因那時產量少,還不是大眾所常用,而只是宮廷、貴族中間的珍貴的東西。
魏晉南北朝以來,紙的地位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紙的生產及造紙術的發展一直很緩慢。唐代時,國內生產不能滿足需要,要從朝鮮、日本等國進口。元人陶宗儀匯編的《陶氏說郛》中收錄了一篇無名氏的文章,名叫《負喧雜錄》,其中有記載說,唐人用紙,多取自“外夷”,故唐詩中屢見“蠻箋”字樣。
兩宋是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成熟期,其原料在繼續使用麻、樹皮的同時,又大量地使用了竹、麥桿、稻桿等纖維植物,從而開拓了造紙技術的新紀元。此時人們不但生產了大量的普通用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書籍印刷和日常事務之需;而且生產了許多具有特殊性能的加工紙,例如巨幅匹紙和繪畫用紙,從而滿足了社會的多方面需要。宋代還出現了關於紙的專著,這對於先進技術的傳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宋代形成了幾個大的造紙中心,它們是:在浙江有會稽和剡溪;在安徽有徽州和池州;在江西有撫州;在四川有成都和廣都。中國的印刷術始創於隋代(即西曆五九三年); 唐代時, 益洲(即今之四川)乃有墨版;五代馮道始印五經;宋代的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元代王楨革新排版,明世無錫闌雪華氏始用銅活字; 數百年來,印刷術之改進, 有足紀者。
中國之轉仿西方人新印刷術, 雖為近數十年事, 然溯其源, 則遠在十九世紀之初葉。 凸版印刷術輸入最早,平版印刷術次之,最遲者為凹版印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