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是陽關?陽關的歷史?

2007-09-18 10:02 pm
那裡是陽關?陽關的歷史?

回答 (3)

2007-09-25 11:55 pm
✔ 最佳答案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鄉境內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出塞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一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玉門關」為北道,「陽關」為南道;漢、唐時,兩關同為通往西域的重要道路。

陽關在敦煌市中心西南方約九十公里的地方,現在已經是一片荒蕪,除了中國政府立個石牌建些亭廊供人休憩,就只能望漠懷古了。詳細的遺跡幾乎找不到,烽火台也是一堆不起眼的破石頭。自休憩處遠望,皆茫茫黃土地;約三百公尺遠處,有一條髒髒的小河,可能雨水不來時就變成一汪死水,有人便溺其上,甚不雅觀。

早在西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抗南昌匈奴,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裏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裏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裏驗證過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歎萬千,寫下了不朽的詩篇。

據史料記載,西漢時,南湖置龍勒縣,陽關為都尉治所。晉魏時,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邊塞詩人岑參曾寫下"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的詩句。可見他們入陽關的次數不少。

宋以後,來自白龍堆的流沙狼吞虎嚥,逼著人們東撤,陽關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陽關城堞早已蕩然無存,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臺仍傲然屹立著。山下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經考古隊挖掘,沙灘上有大片版築遺址,房基排列整齊而清晰,面積約上萬平方米。附近還有一段高不過0.6米的斷斷續續的城堡牆基,這就是陽關遺址。當地人稱之為古董灘。

這裏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顏色烏黑、質地細膩、堅硬如石的磚塊,千萬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陽關硯"就是用這種鐵磚磨制的。因為它曾是陽關城牆上的磚塊,便稱之為陽關磚。用它做的硯臺便叫"陽關硯"。用陽關硯磨墨寫毛筆字十分方便,其特點是冬不結冰,夏不縮水。如果你運氣好,只要能找到古董灘,就會揀到金、銀、瑪瑙、五銖錢、陶器、箭頭、鐵刀片……當地人說:"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

沙灘上的古董為啥這樣多呢?相傳唐天子為了和西域于闐國保持友好和睦的關係,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于闐國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送了好多嫁妝。金銀珠寶,錢幣綢緞,應有盡有。送親隊帶著嫁妝,經長途跋涉,來到了陽關。當時這裏是綠樹掩映的城鎮、村莊、田園。因為出了陽關便是無際沙漠,路途艱難,送親隊伍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關準備。不料,一天晚上狂風大作,黃沙四起,天黑地暗。這風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風停沙住之後,城鎮、村莊、田園、送親的隊伍和嫁妝全部埋在沙丘下。從此,這裏便荒蕪了。天長日久,大風刮起,流沙移動,沙丘下的東西露出地面,被人們拾揀。;當地人曾在這裏揀到過金馬駒和一把精緻的將軍劍。敦煌市博物館對陽關遺址進行了保護,並發掘了不少珍貴文物。

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淒涼悲惋,寂寞荒涼。然而,今天的陽關、南湖,已是柳綠花紅、林茂糧豐、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烽火臺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遊人漫步在長廊裏,既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希望解答到你 ^^
2007-09-18 10:14 pm
陽關,位於今敦煌市西南70余里,始建於漢武帝時期,因其處於玉門關之南,而稱之為陽關。是古代陸路交通的咽喉之地。














玉門關、陽關
















漢武帝對匈奴取得重大勝利後,在河西走廊置四郡、玉門關和陽關。自此,玉門關和陽關分別成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以至中亞、歐洲等地北南兩路的重要關口。陽關因為在玉門關之南,故名為陽關,故城今已不存。在南湖鄉西面的古董灘,有大片明顯的版築建築遺址,出土漢、唐遺物較多,故普遍認為此處就是古陽關遺址。



遺址北面墩墩山頂的烽燧,保存較完整,被認為是古陽關候望之處,故有「陽關耳目」之稱。


圖片參考:http://www.gs.xinhuanet.com/zgdh/2006-01/26/xin_1309031510098121746921.jpg

2007-09-18 10:12 pm
陽關是古長城關隘,位於敦煌西南 70 公里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建於公元前 114 年,故城早已無存,現址只剩下一個高 4.7 米,寬 8 米的烽火台。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32: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8000051KK012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