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字 六書中屬甚麼?

2007-09-18 9:28 pm
「麥」字 六書中屬甚麼?

回答 (4)

2007-09-20 10:36 am
✔ 最佳答案
麥字的造字法有兩個可能,「會意」和「形聲兼會意」,用字法屬「轉注」(與來字)。

會意
甲骨文的麥字是從「來」和「夊」所組成。來字本是麥子的象形,指麥子;夊字,是腳的象形,包含「夊」符的字通常都與行動或行為有關(請看書證)。古人認為,麥子為上天所賜,自天而來,後引申為任何事物的到來,所以「來」字當了「行來」的意思了。基本上完全同意網友tc的說法。
麥字像一株有足的麥子,就字形來看,應意會為「行來」的「來」,但事實並非如此,沒有書證可看到麥字指「行來」,反而《詩經》有以來字指麥子的例子。為何意義調轉?眾說紛紜,好像沒有肯定答案。就在形音義當中,兩字的形和義有明顯的連繫,合符轉注條件,故用字法歸入「轉注」。

形聲
麥字中的「來」具有麥子的意義,這點可以確定,但「來」可否表示讀音呢?推求和印證上古音有很多方法,如聲符、先秦韻文的押韻字、比較語言、樓主所說的假借等。如果本指麥子的來字因讀音改變而另造麥字充當,那麼麥字中的「來」沒有表音能力。
不過,文字的發展,可能僅是從一個字的基礎上添上部首,便多了一個新字來,很多時候,新舊字仍是同音或諧音的(這點並非必然),譬如返(反)、萎(委)、曝(暴)、婢(卑)、整(正)等等,這就是「形聲兼會意」了。
《說文》「秋穜厚薶,故謂之麥。」清學者段玉裁據此認為薶麥二字疊韻,他把「來」「薶」「麥」三字收入古音同一韻部。大概可以《詩.邶風.終風》為據,霾來思三字押韻,而霾薶同音,如果薶麥其音不近,就沒有所謂「故謂之麥」了。另見:

《詩經.小旻之什.大東》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詩經.彤弓之什.六月》
四牡脩廣,其大有顒。
薄伐玁狁,以奏膚公。
有嚴有翼,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詩經.魏風.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大東》來服二字押韻;《六月》服國二字押韻;《碩鼠》國麥二字押韻。 照推理,來麥二字有條件合韻。然則,二音近已,麥字中的來就有表音能力。(《碩鼠》那段沒有轉韻,一韻到底。來服、服國、德國,押韻不止一次。)

象形
有說,麥字屬象形,下方「夊」是根部。個人認為此說不可取,「來」字下方三岔部位已是根部,比如木字的根部。來字已有根,麥字的「夊」就不應又是根了。
總結,會意字是肯定的,兼屬形聲也是很大可能的。


書證
《說文解字.徐本》
麥: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來,有穗者;从夊。凡麥之屬皆从麥。莫獲切。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从夊。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麥:......秋穜厚薶,故謂之麥。薶麥疊韻。......從夊者,象其行來之狀。
來:自天而降之麥,謂之來麰,亦單謂之來。因凡物之至者,皆謂之來。
《說文解字》
夊: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
後:遲也。从彳、幺、夊。
致:送詣也。从夊从至。
憂:和之行也。从夊 聲。《詩》曰:“布政憂憂。”
各:異辭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復:往來也。从彳复聲。
2007-09-19 10:04 pm
象形字
I think!
2007-09-19 8:18 pm
「麥」字應該是一個會意字。

《說文解字》【卷五】【麥部】麥

「有關芒穀,秋穜厚薶,故謂之麥。麥,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來,有穗者;从夊。凡麥之屬皆从麥。莫獲切〖注〗臣鉉等曰:夊,足也。周受瑞麥來麰,如行來。故从夊。」

所以,「麥」是一個組合字,上從「來」下從「夊」。反而,《說文解字》說「來」字是「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是一個有麥穗形狀的象形字。而「夊」本是一個上下倒轉的「止」字。

請參看「麥」、「來」及「止」的字源及古寫法
http://alphads10-2.h kbu.edu.hk/~lcprichi /
2007-09-19 12:24 am
應該係""形聲""


收錄日期: 2021-04-11 15:45: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8000051KK010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