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金人=滿族人
)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滿族(滿文: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7/Manjui_gisun.svg/10px-Manjui_gisun.svg.png
拉丁轉寫:Manju)全稱滿洲族,現在大部分生活在現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滿洲),是通古斯民族之一。
目錄 [隱藏] 1 滿族歷史2 人口與分佈3 歷史上的分佈4 語言5 風俗習慣6 民族特徵7 服飾8 宗教9 滿族名人 9.1 古代9.2 近現代 10 電影11 注釋12 參見13 相關連結
[編輯] 滿族歷史 在古代漢語文獻中被稱為女真或肅慎,一般認為該民族起源於西伯利亞。也有人認為是在中國史書中曾經被泛稱為生活在現在的中國東北地區的東胡民族的一部,《後漢書·挹婁傳》:「無君長,其邑落各有大人。」《魏書·勿吉傳》「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隋書·靺鞨傳》「邑落具有酋長,不相總一」。
唐代的漢語文獻中將其稱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時期的漢語文獻中稱其為女真,明朝在今東北地區設立三個衛所,分別稱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設督司受明總兵節制。
遼(相當於中國北宋)時期,女真人在現中國東北地區分別有南女真,北女真,黃龍府女真,順化女真,長白山女真等等,除語言風俗統一外,這些女真部族之間並不相互統屬。其中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建立金國,並滅北宋佔據中原地區,根據漢字創製了自己的女真文字, 女真文字後來由於金朝的滅亡而逐漸失傳,最後在明末徹底消亡。經過金一代的發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變得更加明確起來,但是隨著金朝的覆滅,中原的女真大 量融入漢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遷入,滿洲類似完顏是女真的一個部族名稱。後來滿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統一稱 謂為「滿洲」,其中包括了歸順滿洲的蒙古、朝鮮及遼東漢人。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滿洲人都是先前明時的女真人(金亡後,女真這一稱謂再次籠統化),也不是所有 的女真人都成了滿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滿洲之外,譬如現在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完顏部的後裔也不一定就是滿洲人,不少完顏部的後裔融入漢人,而完顏部本身也在繼續分化,產生了不少新的部落。
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衛督司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1]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鮮、漢、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一族名之下,滿族自此形成。作為血統最為「純正」的組成部分,建州女真人被稱為「佛滿洲」,其他人則被稱為「依徹滿洲」。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同時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關滅明,建立了覆蓋滿洲、前明領土及西北新領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簡稱滿洲族為「滿族」。
1932年,前滿清貴族與日本關東軍擁立前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為元首,組建大滿洲帝國,簡稱滿洲國。滿洲國領土範圍包括現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內蒙古東部及河北北部。1945年隨日本戰敗而滅亡。滿洲國是由日本扶植之傀儡政權,未得到中華民國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清代的滿洲侍衛
[編輯] 人口與分佈 人口超過1000萬,一半以上居住在遼寧省。現在的滿族人口中,大部分為父母一方有滿族血統或者祖上據查還有滿族血統,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為漢軍(或朝鮮、蒙古)旗人。主要分佈在:(1)中國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北京(清代規定北京內城由八旗分旗居住)及鄰近的河北省(尤其東北部的承德市)。(3)長城以內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駐防的戰略要地。
[編輯] 歷史上的分佈 根據清朝統計,1760年除東北和北京附近地區以外八旗兵超過1000人的城市有:荊州(5535人)、江寧(4126人)、西安(3970人)、廣州(3906人)、鎮江(3521人)、寧夏(3509人)、綏遠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屬於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涼州(1105人)。
[編輯] 語言 滿族有語言滿語和文字滿文。滿語為滿族本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
直到滿洲形成後並沒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並與蒙古結盟後,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來的,到清朝後期,滿族貴族逐漸漢化,已經很少使用滿語,民國建立後,滿族人逐漸放棄了自己的語言而通用漢語。僅有黑龍江省富裕縣的三家子村一些老輩村民,仍然保留著原有的滿族語言。至今(2006年)仍有幾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尚能使用流利的滿語。近幾年,富裕縣撥款擴建了三家子滿族小學,並培養了年青一代的滿語師資,開始了該小學的滿語教學。此外,全國各地許多滿族青年人通過自學成才,重新興起學習滿語的熱情,並有可觀的一批人,具備流利的滿語會話能力以及滿文讀寫能力。
滿洲貴族所自創的滿文是根據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錫伯族人還在使用錫伯文,並有定期出版的錫伯文報紙,目前也有觀點認為錫伯文就是滿文(祖先為融入華夏漢民族的鮮卑族)的一個變體,目前,在故宮研究滿文檔案的人大多數是錫伯族人。
現代滿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應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辭彙。
[編輯] 風俗習慣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滿族剪紙藝術 在東北地區仍可見到許多滿族的風俗習慣。如食物中的酸湯子、酸菜、粘豆包、血腸、薩其馬等。滿族人禁忌狗肉,不吃狗肉,不打狗,不使用狗皮做的取暖物品。這與滿族的犬圖騰崇拜、祖先崇拜有關,也與狗在滿族人生活、生產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有關。
相傳,努爾哈赤有一次被明朝總兵李成梁追趕,躲藏到蘆葦蕩里,追兵尋不到就縱火燒蘆蕩,努爾哈赤被煙熏倒,當火燒到他身上時,有一條黃狗跳到水裡,沾一身水,在努爾哈赤身上打滾,把他身上的火給撲滅,但黃狗卻累死了。後來,明兵看到一群喜鵲落在努爾哈赤的身上,以為喜鵲在啄食他的屍體,認定努爾哈赤已死,於是撤兵回營。努爾哈赤醒來後,發現身上落著喜鵲,身邊躺著一條已死去黃狗,這才明白是黃狗和喜鵲救了他。後為滿族人認為狗救了他們的祖先,所以不吃狗肉。 嘎拉哈(滿語發音為gacuha)是滿族婦女和兒童的一種遊戲。
[編輯] 民族特徵 典型的滿族人中,兩眼間隔較近,直鼻,長方臉型的較多,卷髮比例很多。滿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達到40%以上(這一比例在漢族中是20%)。
滿族較之中國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準。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滿族每一萬人中的大學學歷者有1,652.2人,全國平均水準為139.0人。在15歲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滿族為1.41%,全國22.21%,滿族的數據低於國內的其他民族。[來源請求]
[編輯] 服飾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滿族服飾 歷史上,滿族男子喜歡穿長袍馬褂,原為四側開叉,便於騎射。男子成人後要剃去周圍的頭髮,編髮辮垂於腦後。滿族婦女的傳統服裝是旗袍,圍白絲巾,梳京頭和「盤盤髻」,戴三個耳環,腰間掛長手帕。清朝滅亡以後,滿族人拋棄了滿族的傳統服飾與髮式,改穿改留與漢族相同的服飾與髮式。
滿族的帽子有禮帽(也稱官帽)和便帽(現在叫的帽頭),又分暖帽和涼帽;婦女戴"坤秋"帽或"臥兔",後來婦女頭飾不斷改進,貴族婦女多戴鋼子,飾以絹花球翠。
[編輯] 宗教 早期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後在努爾哈赤時期,為了拉攏蒙古勢力,不少人改信仰佛教,順治皇帝跟雍正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徒。雖然薩滿教依然存在,但大多數的滿族人則和多數其他漢人一樣,屬無宗教信仰人士,少部分信奉佛教(包括喇嘛教,即藏傳佛教)。
[編輯] 滿族名人
[編輯] 古代 清朝皇帝
皇太極:清建立者,廟號清太宗。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胤禛: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顒琰: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奕詝: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載淳: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 康熙輔政大臣
鰲拜:清初巴圖魯,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索尼: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蘇克薩哈: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其他
完顏阿骨打:金國建立者。完顏亮:金海陵王,修金中都者。努爾哈赤:後金建立者,廟號清太祖。多爾袞:皇太極之弟,清初攝政王。慈禧太后:清末政治重要人物,垂簾聽政統治中國達47年。奕訢:奕詝之弟,恭親王。自強運動代表人物。索額圖:索尼之子,曾代表清與俄羅斯簽尼布楚條約。納蘭明珠:康熙時重要輔政大臣。納蘭性德:著名詞人福康安:乾隆時大臣,傳說為乾隆私生子。和珅:乾隆時大臣。
[編輯] 近現代 郎平:國家排球隊隊員。老舍:著名文學家。王朔:著名文學家。郎朗:著名鋼琴家。啟功:著名國學大師。溥儀:中國末代皇帝。溥傑:溥儀之弟,曾任中國人大代表。川島芳子:著名情報特工人員。關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金溥聰:原名愛新覺羅·溥聰,前臺北市副市長。那英:中國知名女歌手。胡軍:中國知名男演員。周海媚:香港知名女藝人。惠英紅:香港知名女藝人郎雄:台灣著名男演員。馬景濤:台灣知名男藝人。關之琳:香港知名女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