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about

2007-09-17 12:11 am
水調歌頭的藝術賞析同埋個人體會

回答 (4)

2007-09-17 12:19 am
✔ 最佳答案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詞作於丙辰(宋神宗熙寧九年即西元1076年)中秋,蘇軾四十一歲,時為密州(現在的山東諸城)太守。題說“兼懷子由”,當時蘇軾與其弟子由已經六七年不見了。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的矛盾過程。而前人卻多妄解,說神宗讀到“瓊樓玉宇”兩句,歎雲:“蘇軾 終是愛 君”,即量移汝州。此說與事實不符。蘇軾移汝州在黃州之後,不能說因這詞而“量移汝州”。
詞的上片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開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兩句,是從李白《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兩句脫化而來。同時點明飲酒賞月。接下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讚美月夜;也有當今朝廷上情況不知怎樣的含意。《詩經》中“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並非問今天是什麼日子,而是讚美的語氣:“今天是多麼好的日子啊!”的意思。下面“我欲乘風歸去”三句,表面是說“我本來是神仙境界中來的,現在想隨風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瓊樓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經受不住天上的寒冷”。這幾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末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兩句是說,既然天上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好,這裏所謂“人間”,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這樣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現出積極的樂觀的情緒。
詞的上片敍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蘇軾和蘇轍,手足之情甚篤。據蘇轍《超然台記敍》說:“子瞻(蘇軾字)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蘇軾拋掉湖山秀麗的杭州,由南而北,原為兄弟之情。但到密州之後,仍不能與弟轍時常晤對。對弟弟的思念,構成這首詞下片的抒情文字。
下片開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轉朱閣”,謂月光移照華美的樓閣。“低綺戶”,謂月光照著有離愁別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閣” “綺戶”,與上片“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光,也寫月下的人。這樣就自然過渡到個人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去。“不應有恨”兩句是用反詰的語氣、埋怨的口吻向月亮發問。“不應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意思。下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轉為安慰的語氣;既然月有圓缺,人有離合,自古皆然,那是沒有什麼可悲傷的了。惟願兄弟倆彼此珍重,在遠別時光裏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蟬娟”,月色美好的樣子。此句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蛻變而來。理解到遠別的人可以“千里共嬋娟”,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結束全詞,與上片結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是積極樂觀的。一方面是對兄弟不能團聚的安慰,同時也是對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這首詞的上、下片都帶有人生哲學的意味,如上片結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與陶潛桃花源詩所說:“凡聖無異居,清濁共此世。心閑偶自見,念起忽已逝”諸句約略同意。就是說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凡境、聖域、清境、濁境。當一個人思想開朗、胸懷坦蕩的時候,就是在聖域、清境裏,反之,清境、聖域便都不見了。同時這也就是儒家“無人不自得”的思想。有了正確對待事物的思想,那麼無論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為,心安理得。在人間也可以得到快樂,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樣可以做一番事業,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下片的“此事古難全”含有這樣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這正是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是自然界的規律。
五代北宋士大夫的詞集中,也有一些包含人生哲學意味的詞,到蘇軾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首詞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而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詞裏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後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讚美所稱讚的名作。

●嬋娟是中國神話中嫦娥的另外一個稱謂,通常代指“月亮”或者“月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此處的意思是“只願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或者共用這美麗的月光)”。

◆嬋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 如下

1.形容姿態曼妙優雅。唐˙孟郊˙嬋娟篇: 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 元˙沉禧˙一枝花˙天生瑚璉套˙梁州曲: 腰肢嫋娜,體態嬋娟。 亦作 嬋媛 。

2.美女、美人。唐˙方幹˙贈趙崇侍禦詩: 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 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 或稱為 婢娟 。

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唐˙劉長卿˙湘妃詩: 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07-09-16 16:24:23 補充:
解釋:1. 把酒:舉起酒杯2. 瓊樓玉宇:形容天上神仙住的地方3. 清影:月光下的人影4. 朱閣:朱紅色的樓閣5. 綺戶:裝飾精美的窗戶6. 陰晴圓缺:指滿月和缺月7. 嬋娟:美麗的月光摘錄自華一書局《兒童啟蒙文學》From: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91603018
2007-09-17 12:36 am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07-09-17 12:24 am
明月幾時有? 明月啊,你什麼時候掛到了天上?
把酒問青天。 斟滿酒杯吧,讓我們去問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不知天宮裏,
今夕是何年? 今晚是何月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我想乘着長風重回天界,
又恐瓊樓玉宇, 又怕耐不住那裏,
高處不勝寒。 即使能像謫仙李白一樣翩翩起舞,
起舞弄清影, 又何似實實在在地
何似在人間? 風緊霜重,一片淒寒。 留在人間?
轉朱閣, 月亮西沉,繞過了紅色的樓閣,
低綺戶, 月亮低徊,映進了雕花的門窗,
照無眠, 月光瀰漫,照得離人難以入眠。
不應有恨, 明月啊,明月,你不應存心惹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可為什麼偏偏總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亮又圓?
人有悲歡離合, 就連月也有晦明圓缺,
月有陰晴圓缺, 天地間的缺憾,自古以來難以成全。
此事古難全。 但願我們都健康長壽,
千里之外, 共賞明月的美好容顏。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參考: book
2007-09-17 12:17 am
原詞 今譯
明月幾時有? 明月啊,你什麼時候掛到了天上?
把酒問青天。 斟滿酒杯吧,讓我們去問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不知天宮裏,
今夕是何年? 今晚是何月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我想乘着長風重回天界,
又恐瓊樓玉宇, 又怕耐不住那裏,
高處不勝寒。 即使能像謫仙李白一樣翩翩起舞,
起舞弄清影, 又何似實實在在地
何似在人間? 風緊霜重,一片淒寒。 留在人間?
轉朱閣, 月亮西沉,繞過了紅色的樓閣,
低綺戶, 月亮低徊,映進了雕花的門窗,
照無眠, 月光瀰漫,照得離人難以入眠。
不應有恨, 明月啊,明月,你不應存心惹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可為什麼偏偏總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亮又圓?
人有悲歡離合, 就連月也有晦明圓缺,
月有陰晴圓缺, 天地間的缺憾,自古以來難以成全。
此事古難全。 但願我們都健康長壽,
千里之外, 共賞明月的美好容顏。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收錄日期: 2021-04-29 23:54: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6000051KK030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