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歷史
課程理念
4. 本國歷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素材,歷史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國家歷史與
文化的學習與反思,加深對國情的了解,從而增加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而且,
透過本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比較,學生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接受和欣
賞不同文化的特色。香港自回歸後,各界都認為培養學生的民族感情、提升學
生對國家的承擔感是十分重要的。中國歷史教育的獨特性,正可以讓學生認同
自己的國民身分,並且能培養他們成為富責任感的公民,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
獻。
5. 本課程除了從時代演變的角度來探討中國歷史的發展外,也從不同層面及
角度剖析不同的歷史現象,提升學生研習歷史的興趣,鼓勵他們從多個角度思
考事物。中國歷史是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內的一個選修學科,這個
學習領域主要分為六個範疇:「個人與群性發展」、「時間、延續與轉變」、「文化
7. 學生進入高中前,已經研習如小學常識科、初中中國歷史科、歷史與文化
科、綜合人文學科等,對整體中國歷史的政治發展及基本的文化知識,應有一
定的認識。因此,高中的課程設計,建議把多個朝代歸納為一個時期,選取較
有特色的課題,供學生作深入的研習。高中課程將按詳近略遠的原則,將「歷
史發展」部分分為「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以及「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
兩個階段。此外,又以「歷史專題」形式,訂定「文化與傳統的變遷」、「地域
與資源」、「時代與知識分子」、「制度與政治演變」、「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 和
「婦女社會地位:傳統與變遷」等各個專題,讓學生按興趣選修,以拓寬他們
對中國歷史不同層面的認識,並為將來有興趣進一步研習中國歷史的同學,奠
定穩固的基礎。最後,為發展學生的「學會學習」能力,本科加入「歷史研習
的態度與方法」部分,期望增進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態度和方法方面的認識。
課程宗旨與目標
8. 本課程的教學宗旨,在使學生能:
(a) 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由來、發展及不同歷史事件的相互關係,從而掌握事
物的變革軌跡及發展趨勢,以古鑑今,策劃未來;
(b) 整理、綜合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運用探究歷史的方法,提升思辨及評
價史事的能力;
(c) 從不同角度研習中國歷史,培養解難、內省、批判及創意思維等能力,以
提升學生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及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中國歷史
107
(d) 通過研習中國歷史與歷史人物的言行,代入歷史情境,培養承擔感和建立
積極的人生態度,孕育個人對社會、國家及民族的責任感;
(e) 體會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欣賞中國文化的特質與價值,建立民族認同感,
並能尊重不同的文化承傳。
9. 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在使學生:
(a) 透過對中國歷史重要史事的學習,了解中國政治歷史的面貌和治亂因由、
社會和民族發展的狀況與演進關鍵,以掌握歷史與文化的承傳,並藉此而
對自己的生活背景有更深的體會;
(b) 運用邏輯性的思考,以歷史思維,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相互關係、
事態的演變脈絡等,從而明瞭歷史現象,並以此建構個人的歷史識見;
(c) 採用探究式學習的路向及歷史研習的方法,層層遞進,由理解至綜合應用,
由解難至創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知識上的遷移,以及培養在面對人生
問題時所需要的分析、判斷、應變及實踐等能力,有助日後參與社會事務
及處理個人問題;
(d) 情智並重,在研習民族融和的過程、國家發展的歷史、歷史人物的言行時,
透過移情共感及獨立思考,提高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建立個
人優良的品德和公民意識;
(e) 透過學習中國與其他民族、國家交往的歷史,培養有容乃大的胸襟,懂得
欣賞及尊重其他文化體系的特質與價值,期望在全球化的世界裏,具有更
廣闊遠大的視野;
(f) 在學習中國歷史的過程中,懂得運用各種整理史料的方法,運用通順的語
言文字,表達學習歷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