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點樣繁殖?

2007-09-16 12:24 am
竹係點樣繁殖架? 都唔見竹會結果播種or生孢子既

回答 (3)

2007-09-16 7:25 pm
✔ 最佳答案
 1 繁殖方法--活体切段法
  
   一种繁殖观赏两不误的新方法,简称为“活体切段法”。
  
   具体方法是:五月以后,天气转暖,竹进入正常生长季节。此时选大中型盆栽竹,用利刀从茎干尾部向前每一节一根将母株茎干竖切为“楔形”,上部宽为0.25厘米,深度达茎干的四分之三左右,注意不要切伤气生根和芽眼,这是保证成活的关键。前端保留3条根(包括气生根)和4-5片叶,以便保持一定的生长能力和观赏株型。切割后在各切口撒上草木灰或用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各段保持原形,留在盆中。避免人工机械移动,撕裂刀口,损伤根和芽。前端不稳可用竹棍捆绑固定;然后置于室外半阴环境条件下。6月中旬以后,在每个切段的芽眼上均会萌发出一片幼叶,这时再将切口连接的四分之一切断,脱离茎秆。继续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中耕松土。生长到九月中旬时,每节会有2~3片叶长出;此时可进行翻盆移栽。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植株从盆中倒出,切忌损伤叶片和碰断幼根,然后将土刨开,去掉旧土,将植株分开,注意尽量保留须根,立即上盆浇水。先放置阴蔽处10天左右,保持盆土及空气湿度,再逐渐移置半荫处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一般经1-2年就可培养出一株叶大、观赏价值高的龟背竹。
  
   2 栽培管理
  
   2.1温度、湿度管理 竹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忌强光直射,极不耐旱,在干燥的空气中,叶缘卷曲焦枯破碎。因此,夏秋季节可置于半阴环境条件下,每天早、晚向叶面喷水,保持清新湿润;冬季放于不低于10℃的室内,并注意通风透光。
  
   2.2水肥管理竹在北方是观叶植物,所以在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培土时,用6分腐殖土,2份鸡粪,另加微量的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铜。用这种土栽植的竹能够使叶片肥厚,油绿光亮。在生长期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沤制的液肥。另外,竹曼生,在管理中应避免倒伏,并将气生根盘绕造型,增加美感。
  
   2.3病虫防治
  
  竹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当数量较少时,可人工用刷子抹杀;当数量较多时,用化学方法防治,可用1500倍的氧化乐果喷杀。



竹类(bambusoideae)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 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 amabilis)等。

  (二)生态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 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

  1.带母竹繁殖 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 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盘枝叶。
  
  3.实生苗繁殖 采收成熟种子,以当年播种为宜,一般毛竹种子在一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2007-09-16 11:18 pm
竹,學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質化植物。
為什麼不見竹子年年開花
因為竹子是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竹子開花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不過,竹子主要是進行無性繁殖的,每年春季從地下長出竹筍來,然後發育成新竹。竹筍不是它的根,而是地下莖。地下莖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單軸型的地下莖能繼續生長,芽著生於兩側,側芽發育成筍;合軸型的頂芽發育成筍,側芽產生新的地下莖,相連形成合軸,地下莖產生竹稈密集成叢。大部分竹子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只開一次花,而且有一定週期,從40到80年不等,開花後杆葉枯黃,成片死去,地下莖也逐漸變黑,失去萌發力,結成的種籽即所謂竹米,下種後萌發生長,才能長成新竹。
竹花是由很多朵花聚集在一個短縮的小花軸上,並且有各種特化的苞片襯托,形成小穗。一個小穗內有短短的花軸,數朵小花就著生在小花軸上。小花才是竹子真正的花。構造上同樣有一朵花該具備的雄蕊、柱頭、花柱、子房,還有相當於一般植物花被的鱗被。除此之外,外面還有 2枚特化的苞片,稱為桴。
竹子開花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也是表示竹子生命快結束的一種徵兆。一般竹子在要開花的前一年,即不長筍,開花後,竹稈在一、二年內就會乾枯死亡,但在竹稈枯死後,竹林仍會繁殖下去,因為竹子的地下莖沒有枯死,而且落地的種子也會生根,經過五至十年後再重新長出幼苗,但是竹子開花的週期很難預測,從三十年到百年以上的都有。



圖片參考:http://i201.photobucket.com/albums/aa187/emage_pro/2367d6d2.jpg
2007-09-16 12:34 am
股票、債券、能源、物業、滙價以至金屬和農作物現貨及期貨價格,對市場因素變化極度敏感,因此每秒鐘都在變動,這本來純屬變幻莫測的市場行為,現在加進了政府因素(政府對能源、期貨、滙價、物業甚至股票的干預日趨明顯),其價格之不可測性已達前所未見程度(堅信新股上市必升的香港股民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因為政治介入,其目的許多時並非為了牟取最高短期經濟利益而有更長遠的經濟或非經濟標的!在這種情勢下,逆市而行肯定比逆水行舟還辛苦,但順勢而行,難免最終會為突然而至的風浪、洪流捲走、淹沒。

  要在這種複雜的市場立足,筆者以為最重要的是認清「宏觀」形勢。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世界經濟的基本形勢是生產能力泛濫,產銷商人因此都失去定價優勢,而通脹率和物價同步下降,利率亦因此拾級而下。換句話說,生產能力泛濫的結果是百物(包括信貸)過剩。這種大趨勢在進入新世紀後已逆變,那等於說很多在上世紀末走資把人民生產力釋放出來的國家,漸漸走上豐衣足食的經濟坦途,對物質需求驟增的結果是許多物品供應開始不足。從市場經濟角度看,過剩和不足俱為短期現象,因為自由市場輔以新科技,很快便會紓解這類困難;筆者當然認同這種說法,亦堅信法治社會沒有行政干預的市場,的確具有自我調節機能,但市場調節有個漫長過程,期間政客、學者和種種專家會絞盡腦汁,協助市場找尋出路,而投資者當然不應坐擁資金等待問題之解決已有眉目才擇肥而噬,只要認清大方向,在看好看淡的意見紛紜之中,便有可能擇中能夠創造利潤的投資機會。

  筆者認同天然資源短缺是人類面對的重大危機,雖然為此對世人發出警告的專家被稱為「杞人憂天派」(alarmists),但他們同時指出以不斷向前發展的科技,這種困難不久後便會自動消失。

  在眾多短缺的物資中,以農作物的情況最迫切最嚴重,而其嚴重性不僅因為「食指浩繁」,令情況惡化的是淡水不足令城市居民與農民「爭水」導致「耕無水」,使農作物歉收、減產以至棄耕所致!

  中國和平崛起人民溫飽基本解決,引起著名環保健者、地球政策學社主席布朗(L.R. Brown)提出「誰能養活中國」(Who Will Feed China?)的問題,這的確是個擺在眼前必須解決的問題,要填飽中國十三多億(和印度的近十一億)人口,真的不是易事,何況人口增長在發達國家雖有萎縮之象,但發展中國家依然高速膨脹,令世界每年新增人口在七千萬至八千萬之間;與此同時,世界糧食生產量則出現三十年來新低,此長彼消,世界糧食供應的緊張情況,絕非正在力求減食以減肥的都市人所能想像。

  月初《華爾街日報》有特稿指出中國和印度的糧食價格都會大幅上升,通脹率因而看漲,原因還是那個老調兒:「供應追不上需求」,不過,促致糧價上升現在再加入了「生物能源」用去相當多的農作物如玉米的所謂「糧食對汽油」(food vs fuel)因素,這是當前看好糧價的主流想法,可是,爬梳不同渠道的資訊,缺乏淡水令大面積農田「失耕」似更重要。布朗在《緊急計劃》(Plan B2.0;據作者解釋,以不變應萬變不作應變措施一切如常運作稱「正常計劃」〔Plan A〕,研究應變之道是為「緊急計劃」〔Plan B〕,這是他○三年一本著作的名字,去年增訂出版,加上2.0以示「緊急計劃第二部分」)中,指出缺水是普世現象,美國的情況亦不太妙,而以人口大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以至所有中東及北非諸國最嚴峻。布朗指出中國只有世界百分之七的淡水資源,但工業生產增長過速及中產階段擴大,令缺水問題白熱化,據他的統計,在中國六百六十個城市中,四百個淡水供應不足、一百一十個嚴重不足。如何分配淡水,究竟應優先生產糧食還是工業發展?布朗相信這是當前北京政府最頭痛的難題。布朗提醒讀者,煅煉一噸市值約五百五十元(美元.下同)的鋼鐵需要十四噸淡水,生產一噸市價在一百五十元的小麥卻需要灌溉一千噸淡水(十八日畢老林在「時勢微觀」中提供不少更具體的資料)!

  如何解決淡水不足?以美國為例,是向農夫買供水權,這即是說,以物質誘因使農人棄耕以便「轉售」農場的水源供城市人飲用,科羅拉多的「淡水市場」已頗成熟,那意味市場出價令農夫從出賣供水權的收益大於農作物收成,在農夫而言,這是受無形之手指引的結果,但因此導致農作物供應下降價格上升的後果便要「食眾」分攤了。其他向農場主人買供水權的美國城市,包括聖地牙哥、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和丹佛。布朗還指出墨西哥城、開羅和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中國大城市都有缺水的困擾……。香港是否應該興建更多水庫以減輕對東江水的依賴?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內地對東江水的需要甚於香港!
參考: By me.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30: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5000051KK031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