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繁殖方法--活体切段法
一种繁殖观赏两不误的新方法,简称为“活体切段法”。
具体方法是:五月以后,天气转暖,竹进入正常生长季节。此时选大中型盆栽竹,用利刀从茎干尾部向前每一节一根将母株茎干竖切为“楔形”,上部宽为0.25厘米,深度达茎干的四分之三左右,注意不要切伤气生根和芽眼,这是保证成活的关键。前端保留3条根(包括气生根)和4-5片叶,以便保持一定的生长能力和观赏株型。切割后在各切口撒上草木灰或用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各段保持原形,留在盆中。避免人工机械移动,撕裂刀口,损伤根和芽。前端不稳可用竹棍捆绑固定;然后置于室外半阴环境条件下。6月中旬以后,在每个切段的芽眼上均会萌发出一片幼叶,这时再将切口连接的四分之一切断,脱离茎秆。继续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中耕松土。生长到九月中旬时,每节会有2~3片叶长出;此时可进行翻盆移栽。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植株从盆中倒出,切忌损伤叶片和碰断幼根,然后将土刨开,去掉旧土,将植株分开,注意尽量保留须根,立即上盆浇水。先放置阴蔽处10天左右,保持盆土及空气湿度,再逐渐移置半荫处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一般经1-2年就可培养出一株叶大、观赏价值高的龟背竹。
2 栽培管理
2.1温度、湿度管理 竹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忌强光直射,极不耐旱,在干燥的空气中,叶缘卷曲焦枯破碎。因此,夏秋季节可置于半阴环境条件下,每天早、晚向叶面喷水,保持清新湿润;冬季放于不低于10℃的室内,并注意通风透光。
2.2水肥管理竹在北方是观叶植物,所以在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培土时,用6分腐殖土,2份鸡粪,另加微量的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铜。用这种土栽植的竹能够使叶片肥厚,油绿光亮。在生长期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沤制的液肥。另外,竹曼生,在管理中应避免倒伏,并将气生根盘绕造型,增加美感。
2.3病虫防治
竹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当数量较少时,可人工用刷子抹杀;当数量较多时,用化学方法防治,可用1500倍的氧化乐果喷杀。
竹类(bambusoideae)属禾本科,竹亚科,由于它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在庭园中广为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 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 amabilis)等。
(二)生态习性
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c~22c,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类的适应性,强于丛生竹类。由于散生竹类基本上是春季出笋,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质化,所以对干旱和寒冷等不良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也低于丛生竹和混生竹。丛生、混生竹类地下茎入土较浅,出笋期在夏、秋,新竹当年不能充分木质化,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到限制,他们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散生竹。
(三)繁殖方法
不同类型的竹种,繁殖方法不同。一般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都具有繁殖能力,故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丛生及混生竹类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选择生长旺盛的1~2年生竹杆,在离其杆25厘米~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找出其杆柄,然后用利凿切断其杆柄,连蔸带土掘起,小型竹类可3~5秆成丛挖起,留2~3盘枝,从节间斜形切断,然后种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杆、埋节法 选择强壮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杆长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种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时截下的竹杆,剪去各节的侧枝,仅留主枝l~2节,作为埋杆或埋节的材料。埋时沟深20厘米~30厘米,将节上的芽向两侧,杆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卧沟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盖草保湿。为了促使各节隐芽发笋生根,可在各节上方8厘米~10厘米处,锯两个环,深达竹青部分,经处理的竹杆节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类的繁殖:
1.带母竹繁殖 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竹杆较低矮、胸径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一般大型竹留来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来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时不能动摇竹杆,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档竹枝、然后栽人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并设支架,以防风吹摇动根部,影响扎根。
2.移鞭繁殖 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盘枝叶。
3.实生苗繁殖 采收成熟种子,以当年播种为宜,一般毛竹种子在一年后几乎全部丧失发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茎在土壤中生长,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够的空气,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积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