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將安祿山

2007-09-15 11:38 pm
我想問安祿山的長子叫什麼名字?我要來有用。

現廣邀中史高手回答。

回答 (6)

2007-09-16 12:07 am
✔ 最佳答案
安祿山的長子叫安慶宗。
“隋唐演義”記載:
原來祿山的長子名慶宗,次子名慶緒。那慶宗聘玄宗宗室之女榮義郡主為配,因此祿山出鎮范陽時,留他在京師就婚。既成婚之後,未到范陽,尚在京師,故楊妃以此為解。當下玄宗聽說,沉吟半晌道:「前日安慶宗與榮義郡主完婚之時,朕曾傳諭禮官,召祿山到京來觀禮,他以邊務倥傯為辭,竟不曾來。如今可即著安慶宗上書於其父,要他入朝謝罪,看他來與不來,便可知其心矣。」隨命高力士諭意於安慶宗,作速寫書,遣使送往范陽去;又道朕近於清華宮新置一湯泉,專待祿山來洗浴,彼豈不憶昔年洗兒之事乎,書中可並及此意。

  慶宗領旨,隨寫下一書呈上御覽....

http://open-lit.com/listbook.php?cid=88&gbid=145&bid=6778&start=0

*******

既然大家這麼喜歡做維基狗,我就讓你們看看維基寫什麼。


安庆绪(?-759年),中国唐朝人,安禄山次子。初名仁执,善骑射,唐玄宗赐名庆绪,为禄山都知兵马使,素懦弱,言词无序。安禄山发动叛乱称帝时,封晋王。至德二载(757年)正月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洛阳为唐军收复,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思明,安庆绪谋除思明,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唐封其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不久史思明因受唐朝猜忌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二十余万所围困,后增至六十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六十万军,其围遂解。不久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谥其为哀皇帝。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89%E6%85%B6%E7%B7%92&variant=zh-cn


2007-09-17 16:24:08 補充:
維基同我講話慶緒係二仔,我咪去搵下大仔囉!
參考: 看看維基狗有什麼好說的
2008-01-22 12:58 am
歷史高手在知識= =
2007-09-17 3:42 am
安慶緒(—759年),中國唐朝人,安祿山次子。初名仁執,善騎射,唐玄宗賜名慶緒,為祿山都知兵馬使,素懦弱,言詞無序。安祿山發動叛亂稱帝時,封晉王。至德二載(757年)正月殺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洛陽為唐軍收復,慶緒自洛陽敗逃退據鄴(今河南安陽),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思明,安慶緒謀除思明,思明遂以所領十三郡及兵八萬降唐,唐封其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不久史思明因受唐朝猜忌復叛,與安慶緒遙相聲援。乾元元年(758年),安慶緒為郭子儀等統兵二十餘萬所圍困,後增至六十萬,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敗唐九節度使之六十萬軍,其圍遂解。不久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范陽,稱「大燕皇帝」。
2007-09-15 11:59 pm
叫做安慶緒
2007-09-15 11:56 pm
安祿山 長子安慶緒

姚汝能,身世不詳,只知生平距「安史之亂」不遠;官華陰縣尉,華陰地處京畿道,靠近潼關,這裡正是遭受安史兵災最嚴重的地方。姚汝能不僅能耳聞很多有關安史之亂的傳言軼事,也可看到不少戰亂造成的頹垣敗壁,因此他寫的《安祿山事迹》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唐人記安史之亂的專書,《新唐書‧藝文志》有此書及包諝的《河洛春秋》二卷,《通鑒考異》所引又有《薊門紀亂》等約十種,但今僅存此書。此書是現今研究安史之亂的第一手文獻,《新唐書》卷二二五上《安祿山傳》較《舊唐書‧安祿山傳》新增處即多據此書。此書所提供的重要史料為他書所不載者主要有:(1)講清楚安祿山部隊的主力是奚、契丹,所謂「其中契丹,委任尤重,一國之柄,十得二三,行軍用兵,皆在掌握」。(2)詳記安祿山歷次受任的官銜,這對研究河北節鎮的職責很有用處。(3)詳記玄宗賞賜安祿山器物用具,其中提到「金銀平脫」等,是研究唐代工藝的好資料。另外,此書記載時間也比較準確,可訂正兩《唐書》之誤。此書除正文外有低一字的注文。注文亦極詳細,還常引安祿山的奏文疏語,可見撰者是廣集有關安史之亂事的多種記載,採用南北朝時流行的合本子注的方式寫成的。此書現有《知不足齋叢書》、《學海類編》、《藕香零拾》以及《石研齋》等版本。其中以《藕香零拾》為佳,附繆荃孫撰校勘記。(以上按黃永年之《唐史史料學》及曾貽芬之《安祿山事迹》點校說明)

是次錄文,據曾貽芬校點之《安祿山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該書是以《藕香零拾》本為底本,校以《學海類編》本及翁曾源校清抄本,在校勘中,參酌吸收了繆荃孫的校勘成果。



安祿山,營州雜種胡也,小名軋犖山。母阿史德氏[1],為突厥巫,無子,禱軋犖山,神應而生焉。是夜赤光傍照,羣獸四鳴,望氣者見妖星芒熾落其穹廬。時張韓公使人搜其廬,不獲,長幼並殺之。祿山為人藏匿,得免。怪兆奇異不可悉數,其母以為神,遂命名軋犖山焉。突厥呼鬭戰神為軋犖山。少孤,隨母在突厥中。母後嫁胡將軍安波注[2]兄延偃。史思明令偽史官官稷一譔《祿山墓誌》云,祖諱逸偃,與此不同。


開元初,延偃族落破,胡將軍安道買[3]男孝節并波注男思順文貞俱逃出突厥中。道買次男貞節為嵐州別駕收之。祿山年十餘歲,貞節與其兄孝節相攜而至,遂與祿山及思順並為兄弟,乃冒姓安氏,案:郭汾陽請雪安思順表云:本姓康,亦不具本末。名祿山焉。長而奸賊殘忍,多智計,善揣人情,解九蕃語[4],為諸蕃互市牙郎。張守珪為范陽節度使,祿山盜羊姦發,追捕至,欲棒殺之。祿山大呼曰:「大夫不欲滅奚、契丹兩蕃耶?而殺壯士!」守珪奇其言貌,乃釋之,留軍前驅使,遂與史思明同為捉生將。祿山素習山川井泉,嘗以麾下三五騎生擒契丹數十人,守珪轉奇之,每益以兵,擒賊必倍。後為守珪偏將,所向無不摧靡,守珪遂養為子,以軍功加員外左騎衛將軍,充衙前討擊使。


開元二十一年,守珪令祿山奏事,中書令張九齡見之,謂侍中裴光庭曰:「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二十四年,祿山為平盧將軍,討契丹失利,守珪奏請斬之。九齡批曰 :「穰苴出軍,必誅莊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玄宗惜其勇銳,但令免官,白衣展效。九齡又執奏,請誅之。玄宗曰:「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竟不誅之。玄宗至蜀,追恨不從九齡之言,遣中使至曲江祭酹,二十八牢,為平盧軍兵馬使。

2007-09-15 11:45 pm
安祿山的長子叫做安慶緒
參考: 某中史書


收錄日期: 2021-04-13 22:39: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5000051KK028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