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有多少種修辭手法﹖

2007-09-15 8:21 pm
中文有多少種修辭手法﹖
轉載資料時請提供資料來源!

回答 (6)

2007-09-15 8:25 pm
✔ 最佳答案
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是語言學的範疇。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修辭可以令人:

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更清楚了解別人的意思,不會受修辭手法的影響而有所誤解
便於分析、欣賞文學作品

摹寫: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加以形容描述,其對象包括視覺印象、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的感受。

視覺的摹寫:
舉例: 陽光平鋪在窗外的草坪上,把草尖上的露珠映成了一粒粒亮晶晶的珍珠。(吳敏顯:綠窗) 那是短短的兩排洋灰房子,沒有斜斜的屋頂。(柯慶明:風雨荒村)

聽覺的摹寫:
舉例:
此地很安全,市聲彌留著,這種健忘症是幸福的,雀何為而喃喃,像是為靜,為靜打著拍子 (余光中:蓮池邊) 院子裏風竹蕭疏,雨絲紛紛灑落在琉璃瓦上,發出叮咚之音,琉璃窗也砰砰作響。(琦君:下雨天真好)

嗅覺的摹寫:
舉例:
陽光更農了,山景益發清晰,一切氣味都蒸發出來。稻香撲人,真有點醺然欲醉的味兒。(張曉風:到山中去) 霧水和著松脂氣息,涼涼,香香的空氣,一下子進入我的心田之中,精神為之一振。(張心梅:心在高原)

味覺的摹寫:
舉例: 北平尋常提到江蘇菜,總想著是甜甜的膩膩的。(朱自清:說揚州) 米飯上沾著鴨子油,鹹鹹潤潤的,格外芬芳好吃。(劉震慰:故鄉之食)





目錄[隱藏]

1 語源
2 歷史
3 辭格的列表
4 參看
5 參考
6 外部鏈結



[編輯] 語源
漢語中的最早的修辭一詞出現在《易經》:「修辭立其誠」。是修飾文辭的意思
修辭的「辭」可以分為文辭(寫文章所用的)和言辭(或稱語辭,口頭說話所用的)。最初的修辭和語言一樣,重心都在說話方面;就連「辭」這個字最初也是指言語,而非文字的組合——說文解字:「訟辭也。」後來重心才向文辭發展。

[編輯] 歷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a/Plato-raphael.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Plato outlin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ue and false rhetoric.
修辭學是由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發展起來的。這時的修辭學更適合稱為修辭術,是指演說的藝術。在亞里士多德著作《修辭的藝術》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辭為辯證法的相對物,即是說辯證方法是找尋真理的要素,修辭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在中國古代,先秦就已經有了關於修辭的零星言論。例如莊子很重視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視比喻手法。兩漢時期的學者曾激烈討論《詩經》的基本修辭手法:賦、比、興。
魏晉之後,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專門談修辭學的作品還很少。例如劉勰的《文心雕龍》是首部「修辭」二字的意思和現代理解相同的作品,書內亦談了不少修辭手法。而宋朝陳騤的《文則》則可視為第一部修辭學的專著。
五四運動以後,修辭學擺脫了文學批評的範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當時的修辭研究主要有兩種傾向:

模仿西方的修辭著作
輯錄古人的說法
漢語中最重要的一部修辭學著作就是陳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辭學發凡》。

[編輯] 辭格的列表

兩件事物的比較

比喻

明喻
暗喻
略喻
借喻
象徵
映襯

正襯
反襯
對襯
轉化
借代
問句



設問
誇飾
句子之間

倒反
排比
對偶
層遞

遞昇
遞降
反覆
頂真
文字

疊字、疊詞
雙聲
疊韻
對偶
雙關
迴文
轉品中的「品」乃指文法上所說「詞」的品類,所以在一個詞彙中,改變其 原來詞性而在語文中出現的,叫做轉品。 例如:(1)天「雨」粟,鬼「夜」哭。 (2)春風「風」人,下雨「雨」人。 (3)你這傢伙竟然敢「陰」我? (4)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釉」綠。

[編輯] 參看

風格學
語言風格

[編輯] 參考

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

[編輯] 外部鏈結

香港商業廣告常用修辭格研究-修辭在商業社會的價值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c/Other-langs2.png/60px-Other-langs2.png
修辭學是一個與語言或語言學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白衣巨塔 語文中援用他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叫做引用。它的作用是利用一般人對 權威的崇拜及對大眾意見的尊重,來加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 例如:(1)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明引) (2)「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暗引)
明 引

例子(1):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 引

 
例子(2):
 
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例子(3):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風吹動浪千層,有時一粒浮湯面,野渡無人舟自橫。 ( 沈石田《薄粥詩》) (「野渡無人舟自橫」引自 韋應物 《滁州西澗 》)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F%AE%E8%BE%9E%E5%AD%A6&variant=zh-tw"
參考: wikipedia
2007-09-15 10:12 pm
1.比喻: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相似點,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修辭方式。
2.排比:將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關聯句子連續排列出來,稱為排比。
3.比較:拿兩件或以上性質相近的物件或事物作一對比。
4.對比: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並列在一起,
從性質、形象或時間上加以對照比較。
5.引用:引用有關名人語錄、格言、民謠等,來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6.比擬:比擬是指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7.擬人:擬人是指把物當作人來描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8.擬物:擬物是指把人當作物看待的一種修辭手法。
9.仿擬定義:指故意模仿現成的詞、語、句、篇而臨時創造新的詞、語、句、篇。
10.雙關:雙關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或語義的關係,
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表面上是一個意思,
而暗中隱藏另一個意思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11.誇張:誇張是指用言過其實的說法對表達的事物加以擴大或縮小,
以突出事物本質和加強表現效果。
12.疊字:疊字是指把兩個或以上的字形和字義相同的字重疊在一起使用。
13.疊詞:疊詞是指把同一的兩個音節以上的詞或詞組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
14.疊音:疊音是指將同一的字或詞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15.疊韻:疊韻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韻母相同。
16.複疊:複疊是指將相同的詞、句相疊在一起。
17.反問:用問句形式表示對事物的斷定,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而否定形式則表示肯定意思的。
18.設問:設問是指故意設置問題,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19.反覆:反覆是指用某些相近的詞語或句子在文章中反覆出現,來渲染感情。
20.頂真:頂真是指用上一句的結尾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一直連貫下去,
使前後的句子頭尾蟬聯接。
21.對偶:對偶是指將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兩個語句成對地排列。
22.對仗:是指把字數、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成雙成對地排列在一起,
使之互相對照、互相補充,取得詩歌形式上和意義上兩方面整齊勻稱。
23.雙聲:雙聲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聲母相同的一種修辭手法。
24.襯托:襯托是指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來陪襯主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突出。
25.映襯:映襯是指把兩類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用相互映照的方式表達出來,
取得互相襯托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26.想像:想像是指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27.象徵:根據事物間的聯繫,以甲物示乙物,表現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8.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
29.反語:反語是指用與真意相反的話語進行表達,多含諷刺意味。
30.諷刺:指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
31.精警:精警是指用簡練而出奇的語句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32.借代:不直接說出事物的名稱,借用有密切關係的另一事物的名稱去代替。
33.用典:是指運用詩文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34.層遞:把結構相似、字數大體相等的詞組和句子,按照程度深淺、
語意輕重、範圍大小、時間先後或數量多少的順序依次排列,
以表達客觀事物的遞升或遞降。
35.拈連:利用上下文的聯繫,把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巧妙地運用到乙事物。
36.移就:指兩項事物相關聯,描寫一事物修飾另一事物的性狀的。
37.婉曲:不直截了當地說出本意,而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暗示給讀者。
38.迴文:刻意追求字序的迴繞,使同一語句既可順讀,也可倒讀。
39.摹狀:利用詞語描摹人對事物情態性狀的感覺。
40.摹聲:利用擬聲詞摹擬人、動物或事物的聲音。
41.摹色:利用色彩描摹客觀事物的色彩。
42.摹繪:借助於各種感覺,運用語言手段描摹客觀事物聲、色、味和情態。
43.色詞:指一些附設在別的詞上,用來描述顏色的詞。
44.象聲詞:摹擬聲音的詞。
45.示現:回憶、預想、懸想的手法,把已經過去的事、
將要發生的事或者既未出現、也不會發生的事,生動地顯現出來。
2007-09-15 8:33 pm
文章開頭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開門見山,揭示題旨    說明情況,介紹背景
交代動機,說明目的    描寫景物,營造氣氛
提出問題,引起關注

比喻也稱為譬喻,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相似點,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修辭方式。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等類型。明喻是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都出現的比喻,比喻詞是「好像」、「似的」、「……一樣」等。暗喻也稱為隱喻,不用比喻詞,或本體和喻體之間常用「是」、「就是」、「成為」等詞連接。借喻沒有比喻詞,也不出現本體,而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

排比
將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關聯、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連續排列出來,稱為排比。可以表現語言形式上的勻稱和聲音、節律上的往復,以達到強調某種意義的目的。一般是三個以上的詞組或句子,甚至是段落。一般各部分要重複其中某些詞語,各部分關係有並列、遞進之分。

對比
對比也叫對照,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並列在一起,從性質、形象或時間上加以對照比較的一種修辭手法。

比較
比較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對照,以顯示個性特點的一種修辭手法。

引用
引用是指援引現成的語言材料,如名人語錄、格言、民謠等,來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比擬
比擬是指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擬人
擬人是指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人的行動、言語和思想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

擬物
擬物是指把人當作物看待,賦予物的特徵或行為,或者把甲物當作乙物來描述的一種修辭手法。

仿擬
仿擬是指故意模仿現成的詞、語、句、篇而臨時創造新的詞、語、句、篇的一種修辭手法。

雙關
雙關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或語義的關係,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表面上是一個意思,而暗中隱藏另一個意思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誇張
誇張是指用言過其實的說法對表達的事物加以擴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本質和加強表現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疊字
疊字是指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且字形和字義相同的字重疊在一起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疊詞
疊詞是指把同一的兩個音節以上的詞或詞組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疊音
疊音是指將同一的字或詞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疊韻
疊韻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韻母相同的一種修辭手法。

複疊
複疊是指將相同的詞、句相疊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手法。

反問
反問也稱為反詰,是指用問句形式表示對事物的斷定,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而否定形式則表示肯定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設問
設問是指故意設置問題,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反覆
反覆是指用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或句子在文章中反覆出現,來渲染感情、突出主題的一種修辭手法。

頂真
頂真是指用上一句的結尾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一直連貫下去,使前後的句子頭尾蟬聯,上遞下接的一種修辭手法。頂真也叫聯珠。

對偶
對偶是指將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兩個語句成對地排列,表現相對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對仗
對仗是指把字數、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成雙成對地排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對照、互相補充,取得詩歌形式上和意義上兩方面整齊勻稱的一種修辭手法,也是中國漢字所特有的藝術手段。

雙聲
雙聲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聲母相同的一種修辭手法。

襯托
襯托是指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來陪襯主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鮮明地顯現出來的一種修辭手法。襯托可分為正襯和反襯兩類。

映襯
映襯是指把兩類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用相互映照的方式表達出來,取得互相襯托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想像
想像是指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的一種修辭手法。

象徵
象徵是指根據事物間的聯繫,以甲物示乙物,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

聯想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聯想的基本條件是:要善於觀察事物的特徵,要善於找出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似、相近、相反等內在聯繫與外在聯繫。通過聯想,把事物特徵和主觀感受結合起來,能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思想內容的一種修辭手法。

反語
反語是指用與真意相反的話語進行表達的一種修辭手法,多含諷刺意味。

諷刺
諷刺是指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的一種修辭手法。

精警
精警是指用簡練而出奇的語句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長的哲理,使人震驚,耐人尋味的一種修辭手法。

倒 裝
有意顛倒文句在文法或邏輯上的次序,叫做倒裝。倒裝運用得當,可以使平板的言詞變得生動,增加情趣。例子: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回 文
把相同的詞彙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顛倒過來,產生首尾迴環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環。回環運用得當,可以表現兩種事物或現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關係。例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說出事物的名稱,而是借用有密切關係的另一事物的名稱去代替的一種修辭手法。
【開頭】要使人一見鍾情:

  ▲造成懸念,引起興趣。如《那團雲霧》,開頭就寫不知怎的沒了遊興,連山頂上也罩上一團雲霧。

【中間】結構主要有:
  ▲曲折生致式。
  ①單線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寫一農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中,因窮困而自殺的過程:弄回毒魚,卻看到孩子們興高采烈;怕見慘像而出外, 回來後卻見妻兒歡笑等待;吃後等死,卻因魚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雙線交叉,內在聯繫。一人兩事,或兩人一事;可以是兩條明線,也可一明一暗,互爲陪襯。如《小星的暑假日記》,父親編造假材料,兒子編寫假日記。父親打罵兒子後, 再要寫材料時只好苦笑。

③反復回環,同中見異。如《奇妙的迴圈不等式》,車上只有一個空位,售票員不讓老太太坐,卻讓“首長”坐。司機上車後趕開“首長”請經理坐,經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又如《他們都是瞎子》,寫一對青年熱戀、結婚、離婚時都看見一對瞎子相攙相扶。

④前後對比,雙峰對峙。如《變化》寫一個業餘作者先後發表兩篇稿件後,單位領導不同的態度。

⑤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前者,“揚”是主體, 卻先在“抑”上著筆,突然一轉歸於“揚”。後者相反。這樣,産生了情節發展的意外性,加強了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


【結尾】結尾宜巧,要“回眸一笑”: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歐·享利式結尾”,其特點是“巧”。整個佈局爲結尾服務,讀者以爲情節東向演進,結果卻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這種結尾, 打破了情節發展慣用的結構手法,給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題,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麥琪的禮物》就是這樣,一對窮困夫妻爲在節日時互送禮物而煞費苦心,最後禮物拿出來卻沒用:一個賣掉金表爲妻子買了梳子,一個剪掉長髮爲丈夫買了根錶鏈。又如澳大利亞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爲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爲蒼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但是角落病人卻見死不救,圖謀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擡頭望見窗外只是一堵高牆。
參考: 自己既知識
2007-09-15 8:30 pm
35個設問,對比,反問,排比,比喻,比擬,反復,對偶,疊字,反語,映襯
參考: me
2007-09-15 8:26 pm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爲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爲: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爲: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爲、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暗喻則是相合關係。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衆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衆的一切財産)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裏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産主義思想)

  (3)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爲擬物,後者稱之爲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幹。(擬人)

  (4)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爲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爲超前誇張)

  (5)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

  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9)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

  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裏的人》)

  (11)設問

  爲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參考資料:
2007-09-15 8:25 pm
1.比喻: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相似點,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修辭方式。
2.排比:將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關聯句子連續排列出來,稱為排比。
3.比較:拿兩件或以上性質相近的物件或事物作一對比。
4.對比: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並列在一起,
     從性質、形象或時間上加以對照比較。
5.引用:引用有關名人語錄、格言、民謠等,來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6.比擬:比擬是指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7.擬人:擬人是指把物當作人來描寫的一種修辭手法。
8.擬物:擬物是指把人當作物看待的一種修辭手法。
9.仿擬定義:指故意模仿現成的詞、語、句、篇而臨時創造新的詞、語、句、篇。
10.雙關:雙關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音或語義的關係,
      使詞句具有雙重意義,造成表面上是一個意思,
      而暗中隱藏另一個意思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11.誇張:誇張是指用言過其實的說法對表達的事物加以擴大或縮小,
      以突出事物本質和加強表現效果。
12.疊字:疊字是指把兩個或以上的字形和字義相同的字重疊在一起使用。
13.疊詞:疊詞是指把同一的兩個音節以上的詞或詞組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
14.疊音:疊音是指將同一的字或詞不加停頓地重疊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
15.疊韻:疊韻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韻母相同。
16.複疊:複疊是指將相同的詞、句相疊在一起。
17.反問:用問句形式表示對事物的斷定,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而否定形式則表示肯定意思的。
18.設問:設問是指故意設置問題,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19.反覆:反覆是指用某些相近的詞語或句子在文章中反覆出現,來渲染感情。
20.頂真:頂真是指用上一句的結尾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一直連貫下去,
      使前後的句子頭尾蟬聯接。
21.對偶:對偶是指將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兩個語句成對地排列。
22.對仗:是指把字數、句式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成雙成對地排列在一起,
      使之互相對照、互相補充,取得詩歌形式上和意義上兩方面整齊勻稱。
23.雙聲:雙聲是指兩個字或幾個字的聲母相同的一種修辭手法。
24.襯托:襯托是指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來陪襯主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突出。
25.映襯:映襯是指把兩類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用相互映照的方式表達出來,
      取得互相襯托的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26.想像:想像是指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27.象徵:根據事物間的聯繫,以甲物示乙物,表現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8.聯想: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
29.反語:反語是指用與真意相反的話語進行表達,多含諷刺意味。
30.諷刺:指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
31.精警:精警是指用簡練而出奇的語句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32.借代:不直接說出事物的名稱,借用有密切關係的另一事物的名稱去代替。
33.用典:是指運用詩文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34.層遞:把結構相似、字數大體相等的詞組和句子,按照程度深淺、
      語意輕重、範圍大小、時間先後或數量多少的順序依次排列,
      以表達客觀事物的遞升或遞降。
35.拈連:利用上下文的聯繫,把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巧妙地運用到乙事物。
36.移就:指兩項事物相關聯,描寫一事物修飾另一事物的性狀的。
37.婉曲:不直截了當地說出本意,而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暗示給讀者。
38.迴文:刻意追求字序的迴繞,使同一語句既可順讀,也可倒讀。
39.摹狀:利用詞語描摹人對事物情態性狀的感覺。
40.摹聲:利用擬聲詞摹擬人、動物或事物的聲音。
41.摹色:利用色彩描摹客觀事物的色彩。
42.摹繪:借助於各種感覺,運用語言手段描摹客觀事物聲、色、味和情態。
43.色詞:指一些附設在別的詞上,用來描述顏色的詞。
44.象聲詞:摹擬聲音的詞。
45.示現:回憶、預想、懸想的手法,把已經過去的事、
      將要發生的事或者既未出現、也不會發生的事,生動地顯現出來。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29: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5000051KK016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