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是由誰人創立呢?

2007-09-12 6:52 pm
因好多時都會聽到紅十字會,但它的歷史係點樣?為什麼會有紅十字會的出現呢?它係衵誰人創立,成立於幾多年,有幾耐歷史呢?可否詳盡d,唔好抄其他文章,而是用理解完,再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各位有識之士請解答?
更新1:

紅十字會係唔係由戰爭開始,才開始成立有紅十字會呢?

回答 (2)

2007-09-12 7:01 pm
✔ 最佳答案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英語: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阿拉伯語:الإتحاد الدولي لجمعيات الصليب الأحمرِ والهلال الأحمرِ‎,其成員為各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是一個遍佈全球的志願救援組織,目的為推動「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是全世界組織最龐大,也是最具影響力的類似組織,除了許多國家立法保障其特殊位階外,於戰爭時紅十字也常與政府、軍隊緊密合作。
歷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Flag_of_the_Red_Cross.svg/120px-Flag_of_the_Red_Cross.svg.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紅十字標誌
紅十字會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成立。也因此,紅十字會將他的生日5月8日訂為「世界紅十字和紅新月日」,而紅十字成為了一個標誌,也是和他祖國瑞士國旗的顏色相反。
亨利·杜南在1859年時路經義大利倫巴底,目睹奧地利、法國及薩丁尼亞王國軍隊在蘇法利諾(Solferino)悲慘的戰役,發現傷兵無人照顧,情況悽慘,所以1862年自費出版了《蘇法利諾之回憶》(Un souvenir de Solferino)一書,希望喚起社會的注意,並且號召群眾成立一個民間並中立的傷兵救援組織。
1863年,杜南與古斯塔·莫瓦尼埃(Gustave Moynier )、吉勒姆亨利·杜福爾(Guillaume-Henri Dufour)、路易斯·阿皮亞(Louis Appai)及西奧多·莫諾瓦(Theodore Maunoir)一同成立了「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Relief of the Wounded),此即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濫觴。
1864年,此時紅十字運動已經伸延至歐洲12個國家,並於日內瓦首度簽署了《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條日內瓦公約。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f/Flag_of_the_Red_Crescent.svg/120px-Flag_of_the_Red_Crescent.svg.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紅新月標誌
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於1875年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並向外擴張至伊斯蘭國家,但由於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號,伊斯蘭教徒不願意接受,1876年在奧斯曼帝國採用「紅新月」標誌,波斯帝國採用古老的獅子和太陽圖案。1929年國際紅十字會承認了這兩個符號。伊朗霍梅尼政變取得政權後,廢棄了紅獅子會的符號,和其他伊斯蘭教世界一樣採用紅新月符號。國際紅十字運動才於1986年改名為「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而紅十字會聯合會則於1991年改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後來以色列要求採用紅色「大衛之星」,沒有被紅十字會批准,因為怕此例一開,各種團體都會要求自己的符號。2005年12月8日,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取得了第三個標誌紅水晶。[1]2007年1月14日,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正式啟用紅水晶標誌。[2]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b/Flag_of_the_Red_Crystal.svg/120px-Flag_of_the_Red_Crystal.svg.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紅水晶標誌
紅十字運動一百多年來,由於在戰時及承平時機對人類社會都有卓著的貢獻,所以共獲得3次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創辦人亨利·杜南於1901年獲頒的諾貝爾和平獎,總計紅十字會獲得4次最高的和平殊榮。

[編輯] 七項基本原則
1965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20屆紅十字國際會議通過,復於1986年在日內瓦召開的第25屆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會議通過修正,並載明於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章程,其所擬定國際紅十字運動的基本原則如下:[3]

人道 Humanity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係由於意欲為戰場傷患提供無差別待遇之協助而萌生,應依其國際及本國之功能,致力於預防及減輕出現在任何地方之人類苦痛。其目的在於保護生命與健康;確保對人類的尊重,並促進世人相互之瞭解、友誼、合作與持久的和平。
公正 Impartiality
它不因國籍、種族、宗教信仰、階級或政治意見而有所歧視。它致力於解除個人之痛苦時,全係根據他們的需要行事,並優先考慮特別急迫的苦難個案。
中立 Neutrality
為求持續獲得各方的信任,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於任何敵對情形中,不得採取支持其中一方之立場,亦不得在任何時候涉入具有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型態本質之爭端。
獨立 Independence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有其獨立性。各國家紅十字會雖為其政府人道服務方面之輔佐機構,且需遵守各該國之法律,惟仍應永遠保有自主性,俾得在任何時候均能遵循紅十字運動之原則行事。
志願服務 Voluntary Service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乃志願救援之運動,並不企求任何利益。
統一 Unity
每一國家只能有一個紅十字會。它必須對全國公開,並在全部領土內推行人道工作。
普遍 Universality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遍及全世界,各紅十字會地位相等,也共負彼此互助之相同責任與義務。

[編輯] 組織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7/Flag_of_the_ICRC.svg/180px-Flag_of_the_ICRC.svg.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標誌
「紅十字會」這個名詞,同時代表了三個名稱。一般而言,依照紅十字會的「普遍」原則,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地區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而在「統一」原則下,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紅十字會。而原先由亨利杜南創立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目前依舊運作,並依照日內瓦公約及相關議定書的規定,提供戰俘人道協助、監察戰俘待遇。「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則負責協調各國紅十字會、紅新月會,跨國救援自然災害的難民。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現在都是聯合國的觀察員。

[編輯] 紅十字會與政府關係
由於紅十字會在戰時的特殊地位,所以即使紅十字會的精神要求「中立」於政治之外、「獨立」於政府之外,但許多國家的紅十字會都由國家領導人擔任榮譽負責人職務,而實際主事者許多也由政府官員轉任,或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美國

會長:瑪莎·約翰遜·埃文斯(Marsha Johnson Evans):曾任海軍中將

中華民國

名譽會長:陳水扁,中華民國總統
會長:陳長文,前海基會祕書長
祕書長:從缺(前任秘書長郝龍斌於2006年1月辭職)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c/Wikisource-logo.svg/50px-Wikisource-logo.svg.png

維基文庫中與本條目相關的原始文獻: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

名譽會長:胡錦濤,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會長:彭珮雲,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香港

贊助人: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副贊助人:邵逸夫、董趙洪娉(曾任會長)
會長:曾鮑笑薇,行政長官夫人
主席:楊鐵樑爵士

日本

名譽總裁:日本皇后美智子
社長:近衛忠煇,夫人為公主

新加坡

主席:朱維良中將,前三軍司令、駐澳洲最高專員代表、斐濟大使

德國

名譽會長:霍斯特·克勒(Dr. Horst Köhler),德國聯邦總統
會長:賽特(Dr.rer.pol.h.c. Rudolf Seiters),前聯邦議會首席副議長、內政部長

瑞士

會長:里諾(Prof. Dr. iur. René Rhinow),前上議會議長

英國

會長:查爾斯王子(HRH The Prince Of Wales),英國王儲

[編輯] 「紅十字」標誌
紅十字會的「紅十字」(包括紅新月及紅水晶,為簡便起見,下文簡稱紅十字)是一個專有標誌,依照《日內瓦公約》的規定,紅十字具有國際法上的效力,非戰時僅有各國紅十字會或國際委員會、國際聯合會可以使用,戰時則作為戰地醫療人員的保護標誌,任何武裝部隊均不得攻擊標誌紅十字的車輛、人員、設施,否則即為當然戰犯。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b/Wikisource-logo.png/50px-Wikisource-logo.png

英語維基文庫中與本條目相關的原始文獻:
日內瓦公約
此外,在台灣,紅十字的標誌受到1954年制定、2000年修正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明文保護。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c/Wikisource-logo.svg/50px-Wikisource-logo.svg.png

維基文庫中與本條目相關的原始文獻: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法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紅十字標誌也分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和《香港紅十字會條例》的法律保障。
2007-09-12 7:03 pm




世界紅十字日背景資料
 




圖片參考:http://www.redcross.org.hk/rcy50/wrcd/images/white_man.jpg



為紀念本會創辦人亨利杜南先生 (Jean Henri Dunant) 的誕辰,每年的五月八日被定為世界紅十字日。世界各地的紅十字會均會以不同形式的活動慶祝世界紅十字日和推廣紅十字運動。

簡史
 





1828年5月8日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創始人亨利.杜南於瑞士日內瓦出生,後來被人們稱為「紅十字之父」。



1859年6月24日


亨利.杜南因商務關係路經意大利北部卡斯蒂廖鎮,一處名為索爾弗里諾的地方,剛巧遇上奧地利軍與法國聯軍在此處交戰,因而見證了索爾弗利諾戰役的經過。這場戰爭只維持了十五小時,但是交戰三方卻有近四萬人傷亡。亨利.杜南主動組織了當地居民,不分國籍地救助那些傷兵。


1862年

他自費出版了一本書名為「索爾弗利諾回憶錄」,將他在戰地所見所聞的經歷記下來。亦因為這本書而引發了紅十字運動的誕生。這本書提出了2項重要建議:1. 在各國設立全國性的志願傷兵救護組織,平時開展救護技能訓練,戰時支援軍隊醫療工作;2. 簽訂一份國際公約,給予軍事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及各國志願的傷兵救護組織中立的地位。


1863年2月17日

「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由四位在日內瓦有名望人士與亨.杜南組成,故又稱為「日內瓦五人委員會」。實為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創始組織,也就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的前身。


1863年10月26-29日

16個國家在日內瓦召開會議,開展紅十字運動,決議的主要內容包括:1. 敦促各國成立傷兵救護委員會;2. 參與救護傷兵的機構和人員以及傷兵都應視為中立並得到尊重和保護;3. 通過白底紅十字為此運動的標誌。


1864年8月22日

12個國家的代表出藉在日內瓦的外交會議並簽署了關於『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條日內瓦公約。


1867年

第一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



1870-71年

法俄戰爭中,紅十字會開展了尋人服及報告戰俘的消息。

1875年

「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正式定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


1876年
紅新月被伊斯蘭國家所採用,等同紅十字的救護標誌。


1899年

在海牙會議上簽訂關於『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境遇日內瓦公約』即第二條日內瓦公約,把適用範圍擴展到海上傷員及海難人士。

1901年

亨利.杜南獲得第一個諾貝爾和平獎。


1910年10月30日
亨利.杜南在瑞士海頓逝世,享年82歲。

1914 - 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成立了中央戰俘資料局及推動志願工作人員到戰場上工作。



1917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工作表現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1919年

紅十字會聯合會(The League of Red Cross )在法國巴黎成立。


1929年

制訂並通過了『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三條日內瓦公約,進一步擴大公約的保護對象。



1936 - 39年

西班牙內戰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及紅十字會聯合會一同工作,而這也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1939 - 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負責監察日內瓦公約的執行,而國家紅會及聯合會組織食物及救濟品,分發與難民,戰爭結束後救濟了過百萬的難民。


1944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從而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48年5月8日


紅十字會聯合會決定,每年五月八日(亨利.杜南的生日)為世界紅十字日。


1949年 8月12日

重新簽訂四條日內瓦公約:1. 第一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2. 第二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日內瓦公約』;3. 第三公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4. 第四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


1960年

中央戰俘資料局改名為中央尋人資料局及成為一個常設的工作單位。


1963年

在慶祝紅十字運動誕生百周年的日子,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及紅十字會聯合會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77年

日內瓦會議上通過了「1949年日內瓦公約的兩個附加議定書」1. 關於保護國際武裝沖突的受害者;2. 關於保護非國際武裝沖突的受害者。


1986年

國際紅十字運動正式命名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


1991年

紅十字會聯合會正式改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1994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及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先後取得聯合國大會觀察員的席位。



2002年7月1日

國際刑事法院於荷蘭海牙正式成立及運作,受理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的案件


2005年12月8日

在日內瓦召開的外交會議通過日內瓦公約第三附加議定書,確立在紅十字和紅新月標誌外創立一個新增標誌:紅水晶


2006年6月20-22日

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大會通過引入紅水晶作為紅十字運動的第三個保護性標誌,巴勒斯坦紅新月會及以色列紅大衛盾會正式加入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


2006年8月

全球簽訂四條日內瓦公約的國家達到194個,令它成為第一條覆蓋全球國家的公約。


2007年1月14日

日內瓦公約第三附加議定書正式生效。根據國際法的規定,紅水晶與紅十字和紅新月標誌具有同等地位。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31: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2000051KK007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