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吶喊》的資料

2007-09-11 5:07 am
我因為趕時間,未能於及時內借到書,但由於要盡快交到閱讀報告,請大家多多幫助。
我只需要此書的有關資料便可,因為我在網上下載了網上書,但唯獨網上書缺了書的有關出版資料,於是在此發問。

請列明以下《吶喊》此書的有關資料
書名:
作者:
篇名:
頁碼:
出版社:
出版日期:
第幾版:

回答 (2)

2007-09-11 5:22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www.books.com.tw/exep/lib/image.php?image=http://addons.books.com.tw/G/8/0010203338.jpg&width=200&height=280&quality=80




吶喊

作者:魯迅/著
出版社:正中書局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2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0914955
裝訂:平裝


定價:200元特價:99元
優惠價:9折89元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79元(8折)

圖片參考:http://www.books.com.tw/G/product/images/prd003_icon01.gif

http://www.books.com.tw/editorial/onlinepublish/bp022003092603.htm


吶喊》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懮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准備從事文藝運動。是一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餘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說:「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裡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全文目錄


















圖片參考:http://pic.big5.anhuinews.com/0/01/01/56/1015695_728640.gif









v魯迅:《吶喊》自序




v魯迅:一件小事





v魯迅:狂人日記




v魯迅:鴨的喜劇





v魯迅:端午節




v魯迅:故鄉





v魯迅:孔乙己




v魯迅:藥





v魯迅:阿Q正傳(上)




v魯迅:阿Q正傳(下)





v魯迅:兔和貓




v魯迅:社戲





v魯迅:風波




v魯迅:頭發的故事





v魯迅:明天




v魯迅:白光
2007-09-11 5:16 am
<<吶喊>>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省紹興人。魯迅是他的筆名。生於一八八一年,幼年讀詩書經傳,十八歲入江南水師學堂,後入礦務鐵路學堂。一九零二年到日本學醫,後認為醫好國人麻木精神比虛弱肉體更重要,改而學文學。後回國教書。五四運動時期,倡導新文學,一九一八年更發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陸續發表<<孔乙己>>、<<阿Q 正傳>>、<<藥>>等作品。之後又到各地教書,到一九二七年十月到上海定居,從事文藝創作,直到一九三六年逝世。


<<吶喊>>是包含了作者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間的小說作品十四篇,是屬於魯迅前期的作品,當時正值中國﹁五四運動﹂新大學時期。魯迅小時正當清朝末年腐敗無能,列強想瓜分中國,中國情況危險。到了民國時期,清朝雖亡,但人民仍十分愚蠢,中國的宗法制度,封建禮教仍存在人民心中,人民被愚弄,被剝削,壓迫得麻木了,不易喚醒。人民的精神必須要改變,所以魯迅抱﹁改良人生,改良社會﹂的目的寫<<吶喊>>,意在驚醒﹁鐵屋這被封建禮教統治的社會裏熟睡的人們起來徹底毀壞這座﹁鐵屋﹂,所以魯迅把這書名為<<吶喊>>。


<<吶喊>>共有十五篇小說,第一篇為<<狂人日記>>。<<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實際上是魯迅創造出來想反封建的戰士,掙脫封建禮教的壓迫。但由於狂人四週的人早被統治者愚弄壓迫得麻木的了,所以大家反而說他發瘋,反映封建主義的毒害。作者指出中國宗法社會,封建禮教是一種吃人的東西,寄望可以救救孩子。可見<<狂人日記>>暴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對革命起了鼓舞作用。


<<孔乙己>>是第二篇作品,<<孔乙己>>寫一名多次考科舉不成功的下層知識份子,他無法做別種行業,所以窮困潦倒,成了科舉制度下的犧牲品。他為了生活,又偷別家的書去賣,終於被丁舉人家打折了腿,不久孔乙己便失了蹤。作者以伙計的記述來說明孔乙己的事件,也反映了伙計的苦悶生活。


<<藥>>是<<吶喊>>第三篇小說,通過華小栓吃血饅頭醫癆病和革命烈士夏瑜被害的事,說明封建統治者對付革命和愚弄人民的罪惡。以血饅頭醫不好華小栓的病,反映人民的愚昧,以及革命不為大眾了解的教訓。全文以藥來貫穿全文。



<<一件小事>>是第五篇小說,故事寫作者回想一件在北京發生的小事。作者某日乘人力車,車子令一名老婦人倒下,作者不理會老婦,但車夫卻扶起老婦慰問,令作者感到慚愧。反映了車夫的高貴品格,有善和誠實,歌頌了勞動階級的人民,並反映知識份子的缺點和軍閥行為的醜惡和渺小。從中也可見作者對當時軍閥混戰的不滿。



<<風波>>是第七篇小說,以一九一七年,張勳扶持溥儀復辟前後為背景,描寫復辟對江南一水鄉引起的小風波。其中趙七爺氣焰高漲,七斤憂心忡忡,七斤嫂埋怨,村人卻不同情,表現社會的冷酷。趙七爺代表封建擁護者,七斤嫂是愚昧無知的百姓。後來風波雖平息,但也可以見到革命的不徹底。


<<故鄉>>是第八篇小說,寫作者回鄉見到兒時朋友的感覺。閏土由小時的小英雄形象變成一個如木偶般的人,又嘆生活困難。另外楊二嫂變得貪小便宜,還自以為是。作者顯示出平民因為列強﹑地主﹑飢荒﹑苛稅﹑兵﹑匪﹑官﹑紳剝削得十分困苦,以此表達對閏土的同情並批評舊制度。



<<阿Q正傳>>是第九篇小說,也是最著名的一篇,寫一名沒有固定工作的散工阿Q的故事。他是未莊人,常替趙太爺做短工,但常被剝削。平日更常被人欺負,而阿Q則用精神勝利法以自解,而且常忘記仇恨。後來他不明不白被官兵捉到牢獄中,最後更被把總當作懲一儆百的材料而槍斃了。從<<阿Q正傳>>中,可見阿Q是很多中國人的普遍特徵,如有精神勝利法﹑盲目自大﹑欺善怕惡﹑自我安慰﹑善忘仇恨﹑奴隸性格。但作者認為阿Q的缺點是因為受地主階級壓迫得麻木了,和受了封建制度思想的毒害,從吳媽的事,也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迷信。



<<端午節>>是第十篇小說,當時社會動盪,政府腐敗。而故事主角方玄綽是教師,常沒有收到薪水,反映了知識份子的困苦生活。



<<白光>>是第十一篇小說,作者寫出老童生陳士成的故事。老童生多次不中試,後到宅院掘羲銀不成,最後發狂溺死,展現科舉制度對知識份子的毒害。



<<兔和貓>>是第十二篇小說,作品描寫小白兔的可愛形態以及貓對小生命的殘害。小說寫得親切感人,暗示對生命之熱愛和對殘暴者的憎恨。



<<鴨的喜劇>>是第十三篇小說,故事寫作者的朋友俄國詩人愛羅先珂養鴨的趣事。



<<社劇>>是第十四篇小說,也是最後一篇。故事先寫作者敘述近年的戲不好看,又回憶兒時看社戲的往事。



<<吶喊>>內的各篇小說都用了很多不同寫作技巧,使<<吶喊>>一書成為一本精彩的經典文學作品。



<<狂人日記>>以日記的形式,把零碎的事貫穿在一起,成為精彩的文學作品。人們可從日記中看到狂人對吃人的看法,也明白到禮教的吃人,諷刺禮教的害處。



<<孔乙己>>以主角小伙計的角度,去看孔乙己的外貌﹑行為﹑個性,以及下場,比起直述更生動,清楚。



<<藥>>則把華老栓治病,夏瑜被害兩件事貫穿起來,顯示革命者和人民的關係,暗示封建的罪惡和革命的不被了解,作者以藥貫穿全文。



<<明天>>通過故事四周環境的冷漠,烘托出婦女單四嫂子的可憐凄涼。



<<一件小事>>以主角的車撞倒老婦的故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出主角的﹁小﹂和勞動人民的﹁高大﹂。因為主角不想理老婦,反而車夫敢於負責,顯得主角的﹁渺小﹂。




<<阿Q正傳>>的寫作技巧也十分好,首先作者用了一些地方言語,使小說有地方色彩。此外又善於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作者又能令讀者能從阿Q的遭遇中,看到封建制度對人民影響。對當時社會的情況,也刻劃得十分透徹,使<<阿Q正傳>>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



<<白光>>一文中,作者對人物的心理刻劃十分細緻,從屢試不第,失望憤然到瘋狂,描寫十分深刻有力,諷刺了科舉的害人。



<<兔和貓>>中,作者用對比手法,描寫可愛動人的小兔,和黑貓的可惡,突出黑貓的惡行。



<<鴨的喜劇>>以親切的言語,說出愛羅先珂詩人在北京養鴨的故事,以懷念詩人。




<<吶喊>>寫於一九二零年代,所以本書有其時代特色,不過可以看到,本書的特色是反對儒家。



魯迅是抱﹁改良人生,改良社會﹂的目的而寫出<<吶喊>>,為了驚醒鐵屋(即被封建禮教統治的社會)內的人起來徹底破壞這鐵屋。



本書否定了中國傳統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表達了作者對舊社會的痛恨。他突出了中國人的缺點,書中的人物不是針對個人,而是有代表性的人格,為了付中國人從中反省自己改過自己。



此外,<<吶喊>>的地方言語頗多,有時則因為政局混亂,所以用字隱悔。而作者是抱樂觀精神的,所以文章則不消極。他希望中國再次革命,以改變人民的精神,從而救中國。



我讀了<<吶喊>>這本書以後,才明白我們有很多缺點。缺點多來自封建禮教制度。例如作者的<<孔乙己>>、<<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作品令我明白到封建制度對人們的壞影響。<<孔乙己>>,<<白光>>等作品令我知道科舉對知識份子的毒害,比焚書坑儒更令知識份子受傷害。<<藥>>一文則令我看到當時人民的無知愚昧,革命人士的孤獨。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有太多壓制,令人民生活和做事變得落後、保守而且愚昧。魯迅能竟把二千多年的傳統制度的真面目揭示給人們。我覺得這本書的目的達到了,中國人的思想因魯迅的<<吶喊>>而清醒了,這本書的影響力的確十分大。
參考資料:
http://www.geocities.com/bigpinroom/homework/bookreport1.htm


收錄日期: 2021-04-29 11:58: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910000051KK040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