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論仁、論君子》論語
甲 主旨:
論仁: 說明「仁」的要點,包括仁的含義,仁的表現,行仁的方法,及仁者和不仁者的分別。
論君子:說明「君子」的特質,包括君子的修養、言行、處事、待人、為學各方面應有的表
現,與及君子、小人的分別。
乙 體裁:語錄體(紀錄說話的體裁)
丙 段落大意:
1. 論仁:
第一則:仁者安貧樂道,安於現狀;不仁者不安於現狀。
第二則:仁者公正無私,有正確判別善惡的能力。
第三則:君子能潔身自愛,時刻堅守仁德,從不違背仁德。
第四則:仁者不憂慮。
第五則:仁者要克制私慾,符合禮節。
第六則:仁者要衣著端莊、做事專心、待人忠誠。
第七則:不論環境怎樣,都不違反仁,必要時要殺身成仁。
2. 論君子:
第一則:君子在儀表、處世、交友、改過等各方面應具備的條件。
第二則:指出實踐重於空談,應慎言力行。
第三則:君子重義,小人重利。
第四則:君子心胸寬廣,小人心常憂愁。
第五則:君子問心無愧,能無憂無懼。
第六則:君子能成人之美,小人則成人之惡。
第七則:君子慎言力行,實踐多於空談。
第八則:君子行事、言談,皆以禮義為依歸。
第九則:君子重視個人才能學問,不重視別人是否理解自己。
第十則:君子律己以嚴,小人苛責別人。
丁 內容大要:
一、論仁:
孔子思想以「仁」為本。綜合而言,可歸納出三個部分:
K仁者的修養、L仁者實踐仁德的表現、M不仁者的表現。現分析如下:
(一)仁者的修養:
(1)克己復禮:
ð仁者要克制自己的私慾,使自己的言行回復禮的規範。
ð一切以禮為依歸,不合於禮的東西不看、不聽、不說、不做。
(2) 堅守仁德:仁者在任何時間、地點及環境也要堅守仁德:
ð時間:「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君子永遠不會違背仁德。
ð地點:「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即使在任何地方,也不可廢棄仁德。
ð環境:「造次必於是,顛沛此於是」,即使在急切的環境下也要堅守。
(二) 仁者實踐仁德的表現:
(1) 待人方面:
a. 公正不私:「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有仁德的人才能用正確的
態度去愛人及厭惡人,即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b. 待人忠誠:「與人忠」,待人忠心誠懇。
(2) 處事方面:
a. 安貧樂道:
ð仁者可以「久處約」、「長處樂」、「安仁」。不論窮困或安樂,
仁者也安於實行仁德。
ð「富與責。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
之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仁者不會用不正當的方法來得到富貴,不會用不正當的方法來擺脫貧賤。
b. 心安理得:「不惑」、「不憂」、「不懼」。不會迷惑,不會憂愁,
不會畏懼。
c. 恭敬認真:「居處恭,執事敬」。日常起居態度恭敬謹慎,辦事認真。
d. 殺身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不會
貪生求存而損仁,只有犧牲性命來成全仁德。
(三) 不仁者的表現:
(1) 不安貧富: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不仁者若長期處於貧困,便會為非作歹;若長期處臥安樂,便會驕奢淫逸。
(2) 好惡不辨:不仁者有私心,不能用正確的態度愛人及厭惡人。
(3) 心緒不安:不仁者終日為個人利害得失所困擾,常感困惑、憂愁、畏懼。
(4) 縱己違禮:不仁者不克制自己的私慾,放縱自己,做出違背禮義的事情。
(5) 求生害仁:不仁者為求保全個人性命而做出損害仁德的事情。
二、 論君子:
全文共有十則語錄,現分析如下.
(一) 君子的儀表:「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應莊重,有威嚴。
(二) 君子的自身修養:
(1) 依義行事:「君子喻於義」、「義以為質」。君子重仁義,凡事以義作為依歸,不會違背。
(2) 心境寬和:「君子坦蕩蕩」、「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疾」。君子心胸寬廣,不重視個人得失,問心無愧,凡事不會憂愁,不會畏懼。
唔夠位
去:
http://ihouse.hkedcity.net/~sp1400/curriculum/department/chin/chnlng/Syllabus/Hkcee/Chapter/506.htm
http://hk.geocities.com/wanmyfriends/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