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應該學自游式,因為是最容易的一種;初學游泳首先要學呼吸,浮身......
課目:如何開始學游泳? 講師:Fumio Chen
前言:
各位先生、女士:
游泳的原理是靠三個力來進行的,也就是浮力、推進力和阻力。初學游泳只要學會利用浮力,加上推進力,即可游泳了,如果想要達到速度的要求,就要講究如何減少阻力,而學習各種標準的游泳技術,這是進階的課程,不在本課程中講解。
一、人與水的關係:
1.基本上人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低,所以一般人大概都會浮於水面。(有些人因為
體質特殊,所以密度稍微高,比較不容易浮。這樣的人如果利用速度與吸氣的技
巧,一樣可以浮於水面。)
◎您能告訴我如何浮於水面嗎?
2.游泳的原理,其實是在利用浮力與速度。當您能夠輕鬆的浮在水面時,您就可以利
用手划、腳踢的動作,來推動身體向一個方向前進。
◎您能告訴我,在水中如果要向右轉,您的手會向那一方向划?
3.適應水中的環境,是游泳的基本條件:
人在水中的行動與呼吸方式,大不同與陸地上。
◎您能告訴我,有什麼樣的不同嗎?
二、基本技巧:
注意!做這些動作練習時,必須在指導員的領導下進行,同時須有救生員在旁監視。應在水深及腰的淺水域進行練習。
1.適應水中的環境:
因水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高很多,所以在水中的行動無法像在陸上那麼靈活。又因為水的不穩定性,使人不容易平衡而產生恐懼感。因此,學游泳的第一步,就是先在水中做一序列的適應活動,例如扶持行走或玩水等,指導員會帶領您們練習。
2.如何漂浮?
a.首先蹲下來,直到水位到達頸項位置。
b.深吸一口氣,然後憋氣。
c.慢慢俯趴在水面。手足及身心都要完全放鬆,如此即可漂浮。
d.漂浮的方式,有俯漂、仰漂,還分為水母漂、一字漂、大字漂等。學會俯漂,也要
學會仰漂,其過程和俯漂相同,只是面朝天浮於水面,利用吸氣後憋氣來控制浮
力,換氣時以『快吐、快吸、憋氣久』的要領為之。
*如有浮不起來的人,指導員會幫助您們浮起。
*如感到搖晃很難平衡,千萬不要企圖抵抗,應全身放鬆,任其搖晃,就不會有事,因
為水的不穩定性是無法抵抗,且沒有危險,您們必須習慣它,才不會感到恐懼。
3.水中站立:
進行俯漂時,站立的過程如下:
a.首先把雙手向前平伸,且雙掌朝下。
b.雙腿併攏,收於腹下。
c.雙掌同時向下壓水,同時跟著吐氣抬下巴,此時,身體會形成垂直姿態。
d.雙腳伸直同時踏地而站起來。
進行仰漂時,站立的過程如下:
a.首先把雙手向旁平伸,且雙掌朝下。
b.雙腿併攏,收腿。
c.雙掌同時向下、向前壓水,同時跟著吐氣抬下巴,此時,身體會形成垂直姿態。
d.雙腳伸直同時踏地而站起來。
*要領是雙腳需同時著地,否則會站立不穩。
4.水中的動力(速度):
以上的技巧您們都學會後,試著動動您們的手或腳,會發現如果想要向左移動時,您們的雙手必須向右划水,反之亦然。這就是說,在水中想要移動的話,是要靠向相反方向使力划動或踢腳來產生動力。現在您們試試看以下的動作:
a.背靠著牆站立,下沉至頸項水位,雙手向前伸直,與肩同寬或合掌。
b.深吸一口氣,然後憋氣悶水,同時收雙腿。此時臀部會浮起。
c.雙足同時使力蹬牆,身體成一直線衝出。
d.前進時,保持身體一直線的姿態,如有搖晃,應放鬆不可抵抗。
e.直到速度減緩,使用水中站立法站起來,然後回頭看看距離有多長,方向有否歪
斜。
f.重復練習,直到能感覺自在時為止。
5.呼吸練習:
在水中(不管頭有否悶水)呼吸的方式,與在岸上呼吸的方式不一樣的是,多一個憋氣的動作,其法如下:
a.『憋氣→吐氣→吸氣』。首先憋氣要久。吐氣的速度,視需要而定。吸氣要快。
b.啥時候要吐氣?吐氣時需跟著手的動作而行,也就是說,手不動不吐氣,手動就跟
著吐氣。
c.換氣的方法如下:
1)使用水母漂或俯漂,或蹲於水中悶水。
2)要換氣時,雙手向前平伸,雙掌向下。
3)雙掌向下划,跟著吐氣、抬下巴。
4)嘴巴離水面時,氣正好吐完,然後立刻閉嘴,同時吸氣、收下巴、悶水。
5)在地心引力,尚未把您拉下水之前,您已經恢復俯漂姿勢。
6)重復練習,直到熟練,成為直接反射的行為,為止。
*呼吸練習,其實在岸上也可以練習。
--------------------------------------------------------------------------------
各位先生、女士:
『如何開始學游泳』到此已介紹完畢。以上所述,是學游泳的第一步,再下去所要學的是游泳姿勢,等有機會我們再到本教室來一起研習。如果各位需要現在實際學習,可以到各地游泳訓練班上課,但如果您們到本會來上課的話,您們不但可以學到游泳技巧,還可以得到寶貴的水的安全知識。歡迎來信洽詢。
--------------------------------------------------------------------------------
如有疑問請來信發問。來信,請先註明第2教室。